军营内,灯火通明,气氛紧张而凝重。安禄山与李太白并肩而立,面色严峻,探子的急报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太白兄,这朝廷内部的叛徒,我们必须尽快揪出。”安禄山的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李太白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禄山兄,此事非同小可,我们得小心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安禄山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没错,我们必须暗中调查,找出这个叛徒。”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匆匆而来,手中捧着一份密函,“将军,这是刚刚截获的密信,似乎是朝廷内部的人与突厥的通信。”
安禄山接过密函,迅速浏览了一遍,眉头紧锁,“这字迹……我似乎有些印象。”
李太白凑近一看,沉声道:“禄山兄,这字迹似乎是朝中某位重臣的。”
安禄山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寒意,“没错,就是他。这个叛徒,我本以为他会为国家效力,没想到竟然勾结外敌,企图陷害我。”
李太白沉声道:“禄山兄,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将这个叛徒绳之以法。”
安禄山点了点头,目光坚定,“太白兄,此事交给我来处理。你负责暗中监视突厥的动向,确保他们不会趁机发难。”
李太白点了点头,转身离去。安禄山则坐在书桌前,思索着接下来的对策。
夜色渐深,安禄山悄悄离开了军营,前往那位重臣的府邸。府邸内一片寂静,只有微弱的灯火在夜色中摇曳。安禄山悄无声息地潜入府邸,寻找着线索。
他来到书房,翻看着桌上的书籍和文件,希望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份密函上,上面赫然写着“突厥密使”的字样。
安禄山心中一动,迅速将密函收入怀中。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安禄山迅速躲进一旁的暗处,屏息凝神。
只见一位身着黑衣的人悄悄进入书房,正是那位重臣。他手持火把,面色阴沉地翻看着桌上的文件。安禄山心中一动,决定趁机质问他。
他悄无声息地靠近重臣,一把抓住他的肩膀,“你究竟在做什么?为何勾结突厥,背叛朝廷?”
重臣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回头一看,见是安禄山,面色顿时变得惨白,“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安禄山冷笑一声,“我若不来,又怎能发现你的罪行?你勾结突厥,企图陷害我,到底有何居心?”
重臣面色慌乱,支支吾吾道:“我……我没有……你误会了……”
安禄山冷哼一声,将手中的密函扔到他面前,“这是我从你书房里找到的密函,你还想抵赖吗?”
重臣见密函已被安禄山发现,面色更加慌乱,“我……我……我只是……”
安禄山打断了他的话,“够了!你不必再解释了。我现在就带你去见皇上,让皇上亲自审问你。”
重臣闻言,面色顿时变得惨白如纸,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处可逃。他无力地低下了头,任由安禄山将他带走。
在皇宫内,安禄山将重臣交给了皇上。皇上见密函和重臣的认罪状后,勃然大怒,下令将重臣打入天牢,等待秋后问斩。
安禄山成功揪出了朝廷内部的叛徒,化解了眼前的危机。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敌人再次发动袭击。
在边境的军营中,李太白一直在暗中监视着突厥的动向。他深知突厥骑兵的威胁依然存在,必须时刻准备应对。
一日,李太白接到探子的消息,称突厥骑兵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再次发动袭击。他立即将消息告诉了安禄山。
安禄山闻言,面色凝重,“太白兄,我们必须立即制定对策,阻止突厥的袭击。”
李太白点了点头,“禄山兄,我有一个计划。”
安禄山看向他,“请说。”
李太白沉声道:“我们可以利用突厥内部的矛盾,分化他们的力量。据我所知,突厥部族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一直反对与唐朝为敌。我们可以暗中联系他,让他帮助我们化解危机。”
安禄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光芒,“太白兄,此计甚妙!我立刻派人去联系那位长者。”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