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师,一个同学,我遇到的两个大奇葩 1: 第1章
0%

一个老师,一个同学,我遇到的两个大奇葩

墨書 Inktalez
0
毕业二十八年,我的高中母校安南八中要搞一个校友会,当年的副班长高加壮得知我没有接到邀请,先在微信里炫了大红烫金邀请函,又撺掇着我也参加:“我带着你,说不定还能见到咱们的女神江秋莹呢!” 0
我一直认为小学时无知、初中时懵懂,大学时功利,高中生活最纯最真,哪怕我自己当年只是一个学渣。高中三年,除了美丽、善良而又学习极好的班花江秋莹,和我坐在最后一排、常常一起被老师罚站的学渣们也被我怀念。 0
 
近三十年过去,大家都是什么样子了!至于为什么没有接到母校的通知邀请,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0
母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平房变成了宿舍楼、教学楼、办公楼,黄土飞扬的操场铺上了塑胶、草坪,当年的记忆已经完全找不到了影子。 0
班主任贾怀仁老师已经退休,被学校拉来临时做了校友会接待组成员,看到我们,贾老师紧紧握着高加壮的手:“家壮!不,高局长,我代表母校欢迎你!” 0
 
“贾老师,您太客气了,我是副的,副的。”高加壮回握着谦虚。 0
两个人寒暄良久,贾老师才转头看向我:“这位是?” 0
高加壮介绍:“贾老师,这是胡若云,当初没参加高考,您可能记不得了……” 0
 
贾老师没有理会我伸过去的手,“哦……既然来了,就一起跟着过来吧。” 0
高加壮被引到了有专人接待的“贵宾区”,而我则被留在了大厅,我四处逡巡,只看到了当年考上冀南师院、冀南大学的几位同学,握手、寒暄、相互介绍,才知道他们要么是企业的管理层、要么是县乡副科、正科的干部,而高加壮作为冀南市文化局副局长,是他们中间职位最高的。 0
只有我是当年的学渣,现在游离于组织之外的“打工人”。 0
 
学校的大礼堂差不多坐满了,现任校长比我还年轻,上致欢迎辞,通报了这些年的升学情况:专科上线率、二本上线率、一本上线率、211院校考上几名……但没有985、更没有双一流,升学情况和我们当年一样,实在不敢恭维。 0
分管教科文卫的副县长讲话,其言切切,其情殷殷:“安南八中作为安南县的一个老牌高中,因为不处于县城,各项发展相对滞后,在座的各位是从这里走出来的,都是各界的翘楚,殷切希望大家能对母校的发展尽一份力……” 0
我知道我为什么没有收到学校的邀请了,也知道为什么没有看到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了。 0
 
——受邀的校友基本上都是“成功人士”,至于在家种地的、在外打工的,都“呵呵”了。 0
0
20多年前,就在要高考报名的时候,班主任贾老师找我们一帮“落后”学生集中谈话:“你们的学习情况我清楚,你们自己也很明白,如果你们参加高考,会拉低咱们班的升学率,而老师的绩效是和升学率挂钩的!我的意思是你们就不用报考了,这样……你们的爸妈也不用再无谓地支付报名费、资料费什么的…… 0
 
你们现在离校,学校会保留你们的学籍,也会给你们发高中毕业证……” 0
他没有说如果我们执意要参加高考会是什么后果,但贾老师的潜台词我们都很清楚。 0
于是,我们这些人就“懂事地”提前“毕业”,卷铺盖回家了。 0
 
之后我就踏上了社会。 0
这些年,除了当年一起“提前毕业”的那些同学,我很少和其他人联系,高加壮作为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算是例外,但也仅限于听他说他安南大学毕业后进了市文化局、上了副科、做了副局长…… 0
他一直以我们这届的“成功人士”自居,而我这个高考都没有参加的差生,则是他最鲜明的对标参照物。在他眼里,我这样的人只会从这个工地换到另一个工地卖力气,从这个工厂换到另外一个工厂打螺丝。 0
 
高中毕业第一年春节,高加壮拉着我去看望班主任贾老师。 0
我买了两箱饮料,他稍显不自然:“我学费都是家人借的……” 0
我说:“没事,我现在挣钱了,这些算咱俩的。” 0
 
到了贾老师家门口,高加壮从我手里接过礼品,“我来拿吧。”并示意我敲门。 0
开门的贾老师很激动:“家壮,你是你们这届最有出息的!”看了他手里的两个礼品箱嗔怪:“你能来,老师就很高兴了,你是学生,还是一个纯消费者,买什么东西啊。”又不屑地冲空着两只手的我撇撇嘴。 0
高加壮:“过年了,一点心意。” 0
 
受邀在贾老师家吃饭,席间,他们师生两个侃侃而谈,甚至碰杯的时候都不带上我,我就像一个小透明一样傻傻陪坐着。 0
我发誓要活出一个样子来。 0
第一个“工作”是黄河岸边的一个砖窑场,早上五点起床上工,挥着铁锹往制坯机的漏斗里铲土,一刻也不敢停。8:00开饭,青水煮白菜、青水煮萝卜放点明油,配上面汤、馒头算是早餐。 0
 
你问我好吃不好吃?空着肚子高强度连干三个小时,吃什么都是香的。 0
8:30再上工,中午下班没准点,午饭好了就停30分钟,然后再干到晚上八点多,吃了晚饭,累成一摊泥,躺在地铺上瞬间就能进入深度睡眠。这活工作强度大不说,还没有一点技术性,干了半年,挣了点钱,转年去了南方的电子厂,从普工到技工,又到组长、线长……随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后来回江城安了家。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