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澜拿起一个小木牌,放在地图上,说:“我建议会分成三路。主力由你亲自指挥,待天一亮,突击敌军的正面。我带领的一支精锐部队将从两翼包抄,削弱他们的侧翼,绕到他们的后方,形成包围。”
“夜袭时我会先扰乱对方的阵脚,现在季节正吹西北风,风向正好吹向他们那边,届时我会采取射箭火攻。”
萧衍凝视著地图,再看向赵澜,“对此方案,赵弟,你可有把握?”
“绝对可行。”赵澜目光如炬,毫无动摇。
萧衍轻点头,“好,那么便照此方法进行。”
两人眼神交会,在对方瞳孔中看见了共同的决意。
为了战斗准备,萧衍不仅整顿主力部队,也挑选出五百名精锐战士交由赵青岚指挥。这些士兵都是弓箭娴熟、勇气过人的战士。
“手中这五百名精锐交付于你,我信你能完成。”萧衍语气坚定。
赵澜轻盈地跃上马背,挥动手中宝剑,领著五百名精锐向夜色中的战场驶去。他们全身紧绷,像是一把即将射出的紧绷的弓。
“各位将士们,听我号令,今晚我们不走大道,选择山中捷径,趁夜偷袭敌军,解救义阳!”
兵士们烈烈破额,士气大振。
赵澜回头看了一眼萧衍,两人心照不宣。在这关键的时刻,他们都明白没有回头路。
“出发!”赵澜短促但坚决的命令响过,五百精锐战士犹如利箭般冲向战场。
-------
深夜,月暗风高。
赵澜带领五百精兵,翻山越岭,穿过密林,虽然路途崎岖艰难,但她精准地指引著部队,仔细熟悉附近的地形,寻找最佳的藏身之处。
终于,他们悄无声息地接近了被北魏围困的义阳城,隐蔽在茂密的树林中。弓箭手们迅速布阵,拉张长弓,箭矢如雨般射下,瞬间击倒敌军数十人。
赵澜巧妙地利用了百名持鸣笛的士兵,尽管人数不多,却在不同方向吹响笛声,营造出四面楚歌的假象。由于视野模糊,北魏军队在明,赵澜一方在暗,敌军陷入了混乱,不敢轻易靠近。
赵澜看准时机,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型弩弓,并涂抹火油于箭头,低声指示士兵:“射箭时点燃箭头,目标是敌军的粮草和军备。即使不能彻底消灭他们,也要造成巨大损失,令其不敢轻易进犯义阳。”
“是,遵命!”兵士们点头,开始动作。
随著赵澜的命令,弩箭射出,瞬间点燃了敌军营地的粮草和军备,火光冲天,震撼了北魏军队。
赵澜迅速指挥精兵撤退,并在山林中设下多个陷阱。当北魏军队发现情况后,急忙追赶,却陷入赵澜设置的陷阱之中,损失惨重。
由于赵澜的部队人数较少,且精于隐蔽,因此损失相对较小。进一步地,赵澜利用夜晚西北季风的强劲,使得北魏军队的粮草和帐篷大量被焚毁。
之前征伐义阳城的时候,已经有一段时间连日连夜地征战,北魏的将士们开始显露出疲惫的迹象。尽管他们不懈地投掷石头进行攻击,但缺乏休息使得北魏将士的行动逐渐变得迟缓。随著夜色逐渐退去,天色渐渐亮起,赵澜迅速作出指令,命令剩下的士兵在贤首山上插上战旗。
-----
天将破晓,赵澜登上山头,俯视山下,魏军大营里三层,外三层,将义阳城包围得水泄不通。
赵澜矫健地举剑,一剑之下,飞来的敌军战马头颅滚落。再一剑,敌军的战旗被她斩断,旗杆应声而断,随即发出一声如雷的呐喊。
“魏军听著,我是南齐的赵澜,特来解救义阳!”
魏军主将刘昶一看见贤首山满山的旗帜,大惊失色,不清楚对方到底来了多少人马,分兵十万列阵淮水以北,严阵以待。
就在这关键时刻,萧衍率领的一万大军也抵达。战鼓声震天地,战笛之音穿透云雾,振奋人心。
义阳城内的士兵们原本士气低落,心中充满绝望。但看到赵澜和萧衍带来的救援,他们仿佛看到了一线生机,士气立刻高涨,如被点燃的烈火,燃烧得越来越猛。
萧衍指挥部队立刻发起了猛烈的攻势,与赵澜精锐部队、义阳城的士兵顿时形成夹击之势。
这突如其来的强大攻势让北魏军队措手不及,陷入混乱。
赵澜看到敌军陷入混乱,心中一喜,对萧衍点了点头,
她带领部队拔剑冲锋,身手敏捷,如入无人之境。眼看著敌军的旗帜在摇摇欲坠,赵澜高声喊道:“诸君,与我一战,破敌而归!”
众兵高声应和,士气大增。
不管是城内还是城外的南齐军队此时如洪水般涌出,士兵们手持长矛、利刃,勇气十足。他们犹如释放了的猛兽,直冲敌阵,无人能挡。
趁敌军混乱,萧衍率领主力部队迅速杀入敌军阵地,手起剑落,斩首数百,一时之间,北魏军犹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他穿著青色战甲,手持青铜剑,紧握著剑柄,肩上沾染了几滴不知是敌是友的血渍。他深吸一口气,然后下令:“全军突击!”
随著萧衍的号令,齐军如同潮水般涌进北魏的阵地,剑光闪烁,血花四溅。萧衍的剑法极为精湛,每一剑都精准地割下敌军头颅,他的身后,敌军的斩首数百,象征著胜利即将到来。
赵澜站在一旁,虽然身处混战之中,但心神却异常清明。她把眼光锁定在萧衍的身上,突然发现一名北魏主将刘昶正向萧衍砍去。
“萧哥,小心!”赵澜忍不住大喊一声,挥剑格开了刘昶的攻击。
“多亏你,赵弟。”萧衍回头一笑,但笑容还未散去,赵澜已经飞扑上前,承受了突如其来的重击。
王肃,北魏的副将,正是他手下的部队最先被赵澜与萧衍打乱阵脚。他看到赵澜救了萧衍,怒火中烧,挥刀劈下:“小子,去死!”
剑锋降临,赵澜没有来得及闪避,被剑刃砍中。一道鲜血瞬间喷出,她痛呼一声,脸色剧变。
萧衍见状,心如刀割,他一步冲上前将赵青岚护在身后,用自己的剑紧紧抵住王肃的攻击。
“你敢伤我人,看剑!”萧衍眼中闪过一道寒光,剑气纵横,一剑穿心,王肃惨叫一声从马上摔下来倒地。
此时,赵澜握紧剑柄,用力压住伤口,虽然鲜血仍在流失,但她的眼神却越发坚定。
萧衍看了一眼赵澜,然后转身面对馀下的敌军,喝道:“还不快退,想死的,继续来!”
—-
北魏军此时已经陷入混乱,人心惶惶,见副将倒地,士气尽失。
萧衍与手下乘胜追击,北魏的兵们开始溃散。
见状,魏国将军刘昶认定局势不妙,副将摔马已无法再战,也不想再耗损己方兵力。考虑到附近可能还有北齐的潜在军队,他们选择暂时撤退。
“撤退!”魏国将军刘昶眼看局势不妙,立即发出撤退信号。
----
然而,萧衍并不打算让他们轻易离开。他身后计程车兵手持长枪,眼神坚定,仿佛任何阻碍都不能撼动他们。
“听我号令,准备冲锋!”萧衍声音冷静而又权威,与他的身份相符。
随著命令一下,数万齐军像潮水一样涌下山坡。魏军见状,紧张得几乎无法呼吸。短短几分钟内,齐军便冲破了魏军的第一道防线。
“不好,这样下去我们只会全军覆没!”刘昶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心中的紧张感犹如滚水般泛滥。
王肃心头震动,承认道:“没想到这萧衍如此难缠,还擅于兵法攻心计策,看来此战非同小可。”他擦去额头的汗珠,口中低吼:“北魏大军,快速速随我撤退!”
齐军见状乘胜追击,踏上原本由魏军占领的土地。
在接下来的几个时辰里,齐军战士以高超的武艺和准确的箭术,捕获了数千名魏军。
战场上,魏军大败,鲜血染红了原野,刘昶和王肃率领的残部士兵溃败而退。他们无可奈何地看著一片狼藉,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种无尽的失落和惋惜。
萧衍则站在战场之上,背后是一片片倒下的魏军士兵,而他则仿佛从未受伤,依旧神采飞扬。他轻轻一笑,对身边的亲兵说:“收拾战场,把俘虏带回去,准备进一步的行动。”
亲兵恭敬地应声,内心却对萧衍的威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
贤首山之战,二十万魏军败于一人之手,萧衍凭此一战声名鹊起,他的名字成为鹤唳风声的战场英雄。
----
后来北魏的军队在王肃和刘昶的领军下,急忙后退,终于撤出了这片战场。赵澜和萧衍也趁机让自己的部队稍作休整。
“赵弟,你没事吧?”萧衍担心地看著赵青岚。
“萧兄,我很好,反而是你,刚与刘昶交手,有没有感到哪里受伤?”赵澜问。
“我没事,多亏了你及时出手。”萧衍笑了笑,然后认真地看著赵澜,“你刚才救了我,挨了那一剑,回营区定要叫军医好好检查。”
赵澜微微一笑,道:“不必担心,这点小伤还死不了。”
萧衍轻拍赵澜的肩膀,感慨万分地说:“若非有你,这场战役恐怕没有胜利的可能。”
“衍兄言重了,若没有你的大军压境,恐怕也无法一时达到如此效果。”赵澜回道。
萧衍点了点头,似乎有些事想和赵澜说,但最后却没有开口。
赵澜似乎看出了他的犹豫,微笑著说:“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不过我还是有点好奇,为何义阳城快被攻破时,便是好时机呢?”萧衍好奇地问道。
“因为人到谷底时,便会绝处逢生。让我跟你讲个故事。在北齐朝代,有一位名叫兰陵王的将军。他精通军事策略,利用天时、地利和人和,还有精确的地势和风向判断,仅用五百精兵就击败了十万大军。”赵澜炯炯有神地说道。
“听起来像是个相当厉害的人物,但我怎么没听过他?”萧衍露出疑惑的表情。
“咦?奇怪,我记得他也是魏晋南北朝的一名杰出人物啊…”赵澜反驳道。
“没事,应该是我记错了,哈哈。”赵澜心里这么想:“可能还需要几十年才会出现在历史上吧。”
对于年代的记错,赵澜也感到无奈。毕竟,她不是活字典,哪能连那些古人何时出生都记得一清二楚。而萧衍在晚年确实也得知了这样一号人物的存在。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