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立刻合上画本,抓起手机就往三楼跑。果然,在靠窗的自习区,看到了沈亦舟的身影。他面前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上闪烁着代码。
“学长。”我走到他桌前,小声叫道。
他抬头,示意我坐下:“看到你们的招募帖了。具体是什么项目?”
我受宠若惊,连忙把我的初步构想跟他详细说了一遍。我打算设计一个基于AR技术的校园导览与社交互动平台,让新生能更有趣地了解校园,也方便在校生发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活动。
沈亦舟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偶尔会打断我,提出几个一针见血的问题,都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技术实现难点。
“想法不错,但技术实现需要做不少工作。”他总结道,“AR引擎的选择,后端数据处理,用户交互逻辑……都需要仔细规划。”
我有些忐忑:“所以……学长觉得可行吗?”
他看着我,嘴角似乎微微勾了一下:“有挑战,但并非不可行。我对技术部分可以负责。”
“真的吗?!”我惊喜得差点叫出声,连忙捂住嘴,“太好了!谢谢学长!”
“先别急着谢,”他食指轻轻敲了敲桌面,“我加入可以,但这个项目必须做到最好。我没有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半途而废的事情上。”
“我保证!绝对不会半途而废!”我立刻挺直腰板,像小学生一样保证,“我会全力以赴的!”
他看着我认真的样子,眼神里似乎闪过一丝笑意:“好。那我们就算正式组队了。团队还需要其他人吗?”
“可能还需要一个懂市场推广或者商业策划的。”我想了想说。
“我认识一个经管院的朋友,能力不错,可以问问她。”沈亦舟拿出手机,迅速发了几条信息。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回复。“搞定。明天下午我们三个人一起开个会,讨论具体分工和计划。”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困扰我多天的组队问题,竟然在遇到沈亦舟后半小时内就完美解决了!而且队长还是计算机系的大神!
从那天起,沈亦舟成了我们项目的“技术总监”兼“定海神针”。他不仅技术能力超群,逻辑思维也极其严谨。每次我们讨论方案,他总能迅速抓住核心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对我来说,最大的“福利”是,我可以名正言顺地“骚扰”他了。
设计方案需要和技术实现紧密结合,我经常需要找他讨论细节。我们见面的地点从图书馆变成了计算机系的实验室,或者干脆就是线上交流。
他似乎永远都很忙,不是在敲代码,就是在开会。但无论多忙,他总会抽出时间回复我的信息,耐心解答我的疑问。有时我问的问题比较基础,他也不会不耐烦,反而会发给我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或者干脆远程控制我的电脑,一步步教我操作某个软件。
有一次,为了一个交互动画的效果,我对着电脑熬到半夜两点,还是没搞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给沈亦舟发了个求助信息,没想到他秒回:“共享屏幕。”
然后,他就远程接管了我的电脑,熟练地调整参数,修改代码,不到十分钟,那个困扰我数小时的问题就解决了。
“搞定了。早点休息。”屏幕上跳出他的消息。
“谢谢学长!你简直是神仙!”我激动地打字。
那边沉默了几秒,回了一句:“下次别熬这么晚,对身体不好。”
看着这条消息,我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显示屏的光映在我脸上,有些发烫。
随着项目推进,我们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我发现沈亦舟其实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冷”。他会在我画图累了的时候,默默递过来一杯热牛奶;会在讨论结束,顺路送我回宿舍楼下;会记得我随口提过的喜欢吃哪家店的草莓蛋糕,然后在某次开会时“恰好”买来当下午茶。
这些细微的举动,像春日里悄然融化的冰雪,一点点渗透进我的心里。我对他的感觉,也从最初的敬畏、感激,逐渐掺杂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苏濛敏锐地察觉到了我的变化:“林溪,你最近提到沈亦舟的频率有点高啊。而且每次说到他,你眼睛都在发光。”
我慌忙否认:“哪有!我们是项目队友,交流多很正常。”
“正常?”苏濛挑眉,“正常到他知道你生理期不能喝冰的,特意给你带热饮?正常到你们连周末都在一起泡实验室?”
我被她说得脸颊发烫,低下头:“我们是为了项目……”
“为了项目,顺便谈个恋爱?”苏濛坏笑着凑近,“说实话,沈亦舟是不是喜欢你?”
我心里一动,又很快被理智压下:“怎么可能……他那么优秀,喜欢他的人能从南门排到北门。我这么普通……”
“普通怎么了?情人眼里出西施!”苏濛拍拍我的肩,“我看好你!拿下学神,造福全校女生!”
我哭笑不得,心里却因为苏濛的话,悄悄生出了一丝微弱的期待。
也许,沈亦舟对我,真的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