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齐建武元年到二年期间,齐明帝萧銮的统治局面正式展开。
南齐再次成功防御外敌的侵略,这让萧銮更加自信,他开始专注于国内事务,希望巩固自己的国内地位。
他坚持亲自处理各种大小事务,无论是中央政府的事务还是各地郡县的事务,他都要亲自听取报告并下决定。
这样的做法让许多亲戚看到了机会,他们纷纷趁机拉关系,希望能够获得官职。
其中一位幸运儿就是萧衍。虽然萧衍的父亲萧道成是齐高帝的族弟,但萧銮对他信任有加,从未想要对萧衍不利,或许是因为他觉得萧衍的性格和年轻时的自己很相似吧。
萧衍并不是唯一帮助萧銮的人,但他懂得韬光养晦亦帮助了自己,他知道南朝历代皇帝多疑,也明白萧銮因为童年的关系,疑心病只会更甚前者。
若稍有不慎,可能会落得跟权臣萧谌一样的下场。
权臣萧谌本来也是明帝的得力助手,他在明帝废立及登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萧銮曾经许诺他担任扬州刺史。
然而,明帝后来食言,这令萧谌心生怨念。
萧谌也自恃功高震主,开始干预政事。
这明显违反了明帝想要垄断大权的意愿。
于是,在战后的六月,明帝决定诛杀萧谌,连带影响到成功击退魏军的萧谌的兄弟萧诞,也被牵连遇害。
明帝任内并没有停止杀戮,他继续清除高帝和武帝的子孙,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段时期的所有皇室宗亲,无一个人不心惊胆跳,权谋角逐和权力斗争不断。
南齐国家的命运在明帝的手中交织著,而萧衍也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逐渐崭露头角,为后来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秋风吹拂雍州,带来了刺骨的寒意,仿佛预示著不祥的降临。
建武四年,秋天,北魏军再次挥军南下,攻占了新野和南阳,威胁著雍州的安宁。
这场战役的命运将直接牵涉到萧衍的未来,也关系著赵青岚的命运。
萧鸾紧急派遣萧衍、左军司马张稷、度支尚书崔慧景带领兵增援雍州。
然而,在12月20日(十一月甲午),一场不可预测的变故发生了。前军将军韩秀方等十五将竟然投降了北魏,这令南齐军心情沉重,士气低落。
建武五年(498年)三月,萧衍和崔慧景率领著兵力前往对抗北魏的大军。
他们来到雍州西北的邓城,却意外地发现北魏的数万铁骑兵很快就追赶了上来。
赵青岚也随著萧衍前去,她在萧衍的营区担任参军,虽然年轻但充满智慧和勇气。
当他们到达时,已经有五个郡被北魏攻陷,情势危急。士兵们面临饥饿和恐惧,这使得局势更加棘手。
萧衍深知城中粮草和枪械匮乏,他必须采取果断的行动。
他对崔慧景说:“我们长途跋涉,士气已经低落,现在又面临强大的敌军围困。如果军中得知我们的困境,恐怕会发生兵变。为了保持士气,我们应该趁敌人未稳立足之际,奋力突围。”
女扮男装的赵青岚看到崔慧景眼里的怯弱,但没有明说,心里盘算届时如何杀出一条血路。
崔慧景一直表现得坚定,但此刻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恐惧。
他回应道:“北魏军队习惯于日间活动,他们从不在夜间围攻城池。我们只需等待天黑,他们自然会撤离。”
然而,事情并未如他所预期。北魏军队不仅没有撤离,反而越来越多。士兵们的饥饿和恐惧让局势变得更加混乱。
当天黑降临时,魏军依然未有退去的迹象。崔慧景心生畏惧,却未与萧衍商讨,竟然私自带著自己的部曲逃离了战场。
其他将领看到统帅的背叛,纷纷效仿,使得萧衍无法掌控局势。他们被迫边战边退,混乱之中,一道沟成为了生死的界线。
赵青岚在萧衍身旁,见证著战场上的种种悲剧。士兵们互相践踏,沟中堆满了尸体,情况愈加恶化。
萧衍明白,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整支军队将会覆没。他紧紧握住赵青岚的手,决定冒险一搏。
他对赵青岚说:“我们必须趁敌人不注意,趁著夜色突围而出,否则我们将无法生存下去。”
赵青岚点头赞同,他们开始筹划著这场危险的突围行动。夜幕降临,魏军在黑暗中难以察觉,萧衍和赵青岚率领残存的部队悄然行动,成功突围。
然而,这场战役已经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萧衍、赵青岚以及他们的部队成功撤退到了樊城,但悲剧的阴影却仍然笼罩著他们。北魏孝文帝率领大军追击,魏军的箭雨让齐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刘山阳等将领英勇抵抗,为了保护撤退的队伍,他们展开了拼死的战斗。
直到天黑,北魏军才撤退,给予萧衍和赵青岚喘息的机会。
队伍退到樊城能够坚守住,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原本应前往增援雍州的雍州刺史曹虎,并未听从皇命,将两万兵力一直驻扎在樊城按兵不动,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
后来才知道曹虎他是与某个将领有嫌隙,故意不前往支援。战场上真的很多事情都诡谲莫辨,一个地方不受控制并且判断失误,有可能一个城就这样被攻陷了。
----
在樊城的城头上,满天星光映照下,赵青岚站在那里,她的眼神中充满著坚定。风吹拂著她的长发,仿佛是在告诉这片土地,她不会轻易放弃。
站在她身边的是一名身穿战甲的年轻将领,他是赵青岚的左右手,名叫程昊。他紧盯著城下的敌军,眉头微蹙,充满著战斗的决心。
“大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程昊向赵青岚报告,“五百位死士都已经就位,只等您的命令。”
赵青岚点了点头,她知道,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刻。“好,让我们为南齐的未来而战。”她的声音坚毅而响亮。
突然,一个匆匆而来的亲卫队士兵冲到了他们面前,他的脸色苍白,显然是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受了伤。
“大人,萧衍被我们打晕了!”子炜报告说,“我们待回就会把他送出城。”
赵青岚的脸色微变,她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现在只能这样做。
她转身对程昊说:“程将军,你带领那一半的亲卫队留在这里,守护樊城,我们不能让一切都白白牺牲。”
程昊点头,表现出了他的决心。赵青岚转向亲卫队士兵跟子炜,命令他们迅速带走萧衍。
“快带萧衍走,保护他的安全。”她的声音充满了命令的力量,她知道,这是为了南齐的未来。
在黑夜中,南齐的各路队伍纷纷坐上船只,返回襄阳,只留下樊城的最后坚守者。
城内城外,每个人的心都紧紧相连,他们将一切都赌在了这场守城战上,为了家园,为了国家,他们将奋不顾身,捍卫到底。
----
次日,北魏孝文帝率领著十万强大的军队,壮观华丽的皇帝仪仗队,气势磅礴地抵达樊城,准备包围攻城。
城中的守将曹虎只带著三万兵力,赵青岚下令城门紧闭,绝不迎战。北魏的大军围绕著樊城,但守城的南齐军拒绝出战,坚守城池。
赵樊城的守城局面在赵青岚和曹虎的协力下,保持得相当坚固。
曹虎虽然曾令赵青岚怀疑他的忠诚,但此时,曹虎他亦明白在这危急时刻,不能轻易交出城池,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守城的坚决态度,孝文帝只好展开长时间的围攻。魏军兵力虽然众多,但城中的守将曹虎善守如山,使得北魏难以攻破城池。
在长时间的围攻中,北魏军重新安营,搭建篷帐,并再次包围樊城,他们甚至推进到沔水沿岸,可以看到对岸的襄阳城。
这一切都是为了震慑敌人,让他们感到绝望。
正当赵青岚觉得小命要栽在这里的时候。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孝文帝接到了一份急报。魏国的镇南将军王肃发动进攻义阳,裴叔业则率领五万兵力围攻魏国的涡阳,试图解救义阳。北魏的南兖州刺史孟表守在涡阳,但城中粮尽,人们只能食用草木皮叶维持生存。
裴叔业派遣军主萧璝和成宝真等人分别攻击魏国的龙亢,同时,他将所杀魏军的尸体堆积起来,高度达到五丈,以示城中的困境。这一系列行动令孟表的守军感到极度压力。
孝文帝接到这个消息后,大惊失色,不敢再继续围攻樊城,立即撤退。
赵青岚和曹虎等人终于逃过了一劫。当魏军主力离开后,曹虎命令军主田安之等人率领兵力,对魏军殿后的部队发动袭击,取得了一场小胜。
这场战役中,赵青岚的果断和坚韧以及曹虎的英明决策共同扭转了局势,保护了樊城的安全。
-----
建武五年,三月,萧衍虽然在战役中失败,南朝齐军遭受了严重的伤亡,但仍然成功守住了雍州。
在这次战败之后,萧鸾没有责怪萧衍,反而委以重任,让他担任雍州的防务,成为雍州刺史。
从此,萧衍拥有了一个稳固的据点,为他日后势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他争夺齐政权的关键筹码。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