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岚再过了几天,终于与萧衍在襄阳会合。然而,萧衍似乎仍然怀有一肚子怒气,连续好几天都不跟她说话。
等他们一起回到萧府了还依旧如此。
与此同时,对于打了败仗的萧衍,萧鸾并未过多责怪,反而送给他一份大礼,任命他出任雍州刺史,负责雍州的防务。
----
在皇宫中,齐明帝萧鸾坐在龙椅上,周围是富丽堂皇的宫殿。
大臣们谨慎地围绕在他周围,表情肃穆,显示出皇帝的威严。
齐明帝萧鸾对大臣说:“雍州刺史的曹虎表现实在太令人失望了,即日起降职。”
萧鸾的眉头微微皱起,他思索著雍州刺史的问题。曹虎的表现确实令人失望,但这个关键职位不能留空,需要一位有能力且可靠的将领来担任。
一位大臣谨慎地上前,低声建议:“陛下,或许可以考虑调任刘暄为雍州刺史。他已位居二品官服务多年,他的经历和声望足以让人信任。”
萧鸾点头表示理解,但他的眼神仍然凝视著远处。刘暄确实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但他也了解刘暄不太愿意离开目前的职位,尤其是在年纪渐长的情况下。
不过,他也不想草率做出决定,于是他命令大臣送信给刘暄,询问他对调任雍州刺史的看法。这封信充满了尊重和期望,希望刘暄能够为国家的需要考虑。
刘暄接到皇帝的信后,陷入了一番矛盾和思考。他深知雍州的地理环境和民情,如果能够成为雍州刺史,对他的政治生涯将是一个极大的推进。然而,他也已经在目前的职位上建立了深厚的政治网络,离开可能会让他失去这些关系。
最终,刘暄决定回信给皇帝,表示他年事已高,无法担此大任。
齐明帝萧鸾经过多次思考后,唯一有能力且令人放心的选择就是萧衍了。
大臣们交头接耳,表达对萧衍的担忧。其中一位大臣说:“陛下,萧衍虽然年轻有为,但此次的败仗实在令人失望,可见他的能力仍有不足之处。我们不能因为他之前的战功而对他姑息。”
另一位大臣则认为:“雍州刺史一职实在太重要,不能轻易交给一位年轻且曾经失败的将领。”
齐明帝萧鸾的眉头微微皱起,他深知自己的选择可能引起争议,但他坚信萧衍有能力胜任这一职位。
他坚定地回应:“萧衍虽然年轻,但他有过多次的胜利,他的才华不可否认。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他的全部,我相信他有能力担任这个职位。”
大臣们无法反驳皇帝的话语,只能默默接受这个任命。齐明帝萧鸾决定派遣太监将雍州刺史的任命诏书送到萧衍府邸,以确保这个决定能够传达给他。
----
萧府这天,一切如常,家人们正在忙著各自的事情。
突然,一名宫廷使者进入了府邸,这使得萧家的人们都感到一阵紧张,担心是否因为之前的败仗,皇帝派人来兴师问罪或处罚。
然而,当使者带来的消息揭晓时,府内的气氛迅速变得喜气洋洋。
萧衍偕同家眷领旨。
赵青岚听到关于萧衍的任命,她立刻找到萧衍,想跟他一同讨论。
----
终于,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赵青岚和萧衍在襄阳的一处小桥上相会。萧衍的脸上仍然带著阴霾,他注视著流水,似乎对远处的山川景色毫不在意。
然而,当她走向萧衍时,他脸上依然带著一抹不悦的神情,似乎对之前的失败情有不甘,他们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交谈。
萧衍,身处两难之境,虽然内心怀恨,但却也不忍心对赵青岚发火。他终于忍不住开口,语气仍然冷淡:“你怎么来了?”
赵青岚微笑著,试图化解气氛:“我来看看你,毕竟我们不能一直冷战下去。”
赵青岚走到他身边,小心翼翼地开口:“萧衍,我知道你对这次的战败感到灰心,以及对我擅自做决定感到非常不满,但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不能改变过去。”
萧衍没有回头,但他缓缓点头,示意她继续。
赵青岚继续说道:“这次的挫折可能只是一个短暂的停顿,我们仍然可以走向更伟大的未来。萧鸾并未过多责怪你,相反,他任命你为雍州刺史,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位,也是一个新的机会。”
萧衍终于转过身,他的眼神仍然带著困惑和疑问:“为什么是一个新的机会?”
赵青岚耐心解释:
“雍州是一个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地方,自东晋以来,一直以其强大闻名。拆分荆州设置雍州的目的正是为了制衡荆州,并作为抵御北方的第一道防线,雍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样的职位,代表著萧鸾对你的信任,也代表著你的机会,你可以在那里重新证明自己的能力。”
萧衍终于转过身,他的眼神仍然带著困惑和疑问:“那这样重要的雍州刺史的职位,为什么要给我?”
赵青岚像是要帮萧衍解惑一样说道:“或许萧鸾原本不是打算给你的,但你的失败也许让他改变主意。有时候,一个人要是太顺风顺水,能力过于功高震主,反而会引来嫉妒和危机。萧衍,你这次的败仗或许让萧鸾更加放心地把这个重要的职位交给你。”
萧衍沉思片刻,然后深吸一口气,似乎放下了一些心中的包袱。他看著赵青岚,感激地说:“谢谢你,青岚,你总是能够给我明智的建议和支持。”
赵青岚也露出了一个温暖的微笑,就算知道萧衍内心有许多困惑和不满,但他们之间的友情仍然坚不可摧。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