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野草 63: 第63章 惊艳
0%
墨書 Inktalez
我终于要上高中了,拿到的录取通知不是预想中的县一中,而是位于高沙镇的洞口三中,妈妈的母校。 0
进入三中,源于这一年洞口县的高中招生发生了两项谁也臆想不到的变化;现在想起来,1984年的全年,有一个词一直回荡在中国大陆,那就是“改革”,这两项变化,也许就是洞口县教育界采取的改革行动。 0
第一项改革,是这次初中升高中,居然把体育成绩也列了进来,还专门组织了一次考试,虽然没有像其他7门课一样计算总分,但就是这一门考试,让我与一中失之交臂了。这一次考试以区为单位进行,我们的考场设在区政府所在地桥头——五中,带队的是学校的体育老师、罗永中的父亲,考试的项目有立定跳远、五十米短跑,还有测试视力。毕业于花园中学这样一个体育课只是做做广播操、玩玩篮球的农村中学,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跳远和跑步的训练,靠的完全是身体底子,偏偏我又长得迟,年龄个头都偏小,比大多数同学矮一个头、轻二三十斤,再加上没有任何技巧和要领,考试的结果可想而知。后来我得知,当年上一中,文化成绩只要570分就可以了,但体育成绩必须达到60分以上,不少文化成绩比我低的同学,都如愿以偿地进了一中。 0
第二项改革,就是县里准备打造一批“名牌学校”,不再让一中把所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全部选走,而是明确将全县排名比较靠前的二中、三中纳入试点范围,每个学校安排六十到八十名文化成绩达到一中录取线的学生入读。这项改革,因为掌握在县教育局的决策者手上,我父亲作为初中校长都不知道,我更加无从知晓,因此,还以为凭自己的成绩,到了三中,一方面有点委屈,另一方面,又有点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当然的“尖子生”,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味道。 0
高沙是我去过几次的地方,三中也很好找,带着简单的行李,我在1984年9月1日准时赶到学校报名,然后是交费、领课本、分寝室…… 0
学校的节奏很快,就在报名的时候,我们被告知:3日上午将召开全校师生大会。 0
初秋的太阳,固执而又滚烫,一千多学生自带凳子整齐地坐在操场上,谁也不敢发出一丁点声音,即使是三年级甚至复课班的“老油条”,也只能屏住呼吸,假装看着主席台上年近花甲却又威仪全校的校长,听着他那抑扬顿挫、响彻全场的报告。 0
对于这位有点发福的校长,我记住了他那代表知识分子身份的高度近视眼镜,也记住了他讲述的从民国初年蓼湄中学创办到培养出众多专家学者的三中历史,但内心深处,只是觉得这个母亲的母校,也仅仅是比花园中学那个初中高一个等级而已。 0
随着校长“请新生代表上台讲话”的声音,大会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那个轻快、坚定地走向主席台的身影,她居然是坐在我前排的同班同学! 0
那个在别人看来有点娇小的身影,在我这个身高还没长到一米五的人看来,至少并不显得柔弱,再加上那平静而坚定的步伐,甚至让我看出了“高大”两个字。以我自己的经历,即使在花园中学属于当然的“第一方阵”,还拥有“父亲是校长”这样一个无形的光环,在全校师生面前讲话做事,也会手忙脚乱语不成调。那次麻着胆子喊早操,即使躲在父亲的小房子里,没有直接面对同学和老师,我也感觉到自己的声音明显有点变调,像这样陌生的场合,恐怕早就“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了”。 0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清脆的声音通过喇叭响起在操场的每一个角落,也拉回了我的思绪,讲的内容无非“三中是一个优秀而又历史悠久的学校,能够进入三中学习是我们的荣幸,我们要向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学习,努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我听起来却宛如“两个黄鹂鸣翠柳”或者“大珠小珠落玉盘”。 0
突然间,喇叭里传不出任何的声音,主席台上的那位女同学继续讲了两句才发觉。可她并没有任何慌张的样子,只是缓缓地停了下来,轻轻地转过头看了看主持会议的校长,又继续站在话筒前。直到两三分钟之后,见到工作人员的示意,她用手指轻轻地敲了一下话筒,又接着讲了起来…… 0
大会还在继续,我的心底,不由自主地冒出两个字——惊艳!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