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書 Inktalez
高中生活正式开始,和我们一同入学的有五个班,教室是一溜两栋五间平房。和住在教学楼的高二、高三不同,三中前些年一直沿用的数字编班规则,这次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化,我们分别编为841至845班,信奉中庸之道的老师们,虽然把县教育局掐下来的“尖子生”再次打散分配,却仍然对位列其中的3班给予了特殊照顾,因此滋生了在三中历史上“大放异彩”的终极三班。
想起终极三班这个名词,虽然源于现在我的孩子最爱看的港剧《终极一班》,但当得起终极三班这个名词的,却真切在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洞口三中。在那个知识分子刚刚因为恢复高考制度不久而逐步摆脱“臭老九”称呼,也因为围着高考指挥棒而培养、启用了一批名师的时代,我们三班,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聚集了这一个年级相对优秀的老师,更聚集了其中相对优秀的学生。
五个班中,三班的班主任是曾纪清,他虽然只是一个刚刚从高沙镇中学(初中)升上来的老师,却有着十多年的带班经验,早前执教于当时优秀人才最集中的外地某大型工厂子弟学校,只是因为要回高沙这个老家才临时客串于镇中学。他的教育理念,明显有经验主义的影子,却又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功底之上,比起年轻的科班老师来,灵活性与超前性都高出一截,教育学生的经验与效果更是令人叫绝,也因此成为我在整个高中阶段最敬佩的老师。其他四个班,则清一色是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一班刘任山,二班龙跃君,四班曾广立,五班谢国清。
五个班的任课老师,三班也明显不同于其他几个班:全年级语文老师有三个,曾纪清老师只教一个班,当然是我们;一、二班共一个,我记不起是谁了;四、五班共一个,是个姓肖的年轻女老师。数学老师也是三个,我们三班又占着那个只教一个班的,而且是学校教导主任(后来听说是副的),其他一、二班由一班的班主任刘任山教,四、五班的忘记了。英语老师只有两个,彭松仁老师年轻,教了二、三、四三个班,另一个老师年龄大一点,教的是一、五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老师是五个班共同的,其中就有其他三个班的班主任,龙跃君老师教物理,曾广立老师教生物,谢国清老师教政治,教化学的是一位姓肖的老师,三十出头,水平一般,但脾气好,可惜我终归忘记了他的名字,实在对不起他,也对不起自己大学所学的“化学工程”专业。至于历史和地理,在“重理轻文”的三中,一年级并不开这两门课,要等到二年级文、理分科之后,那些文科生才开始学习。
我们要学的七门课,也是高考理科必考的七门课,在三班,“两老带五新”的任课老师队伍,实在是当时三中能够为刚入学的一年级排出的最强阵容了,从我后来的学习实际看,也确实感觉不同一般:曾纪清老师宽阔的视野、扎实的基础、敏锐的触角,有意无意地引发了我对语言文字的喜好,并因此受用终生。罗先贵老师教的数学,虽然稍显琐碎不成系统,却有良好的实战性,对于高考解题很有帮助,特别是其中的立体几何,真正开拓了我的空间思维。龙跃君老师既是我的表哥,又是我们的物理老师,更是一个自身追求上进、时刻努力的青年楷模,虽然我的物理思维实在有点迟钝,直接受他教育又只有一年多时间,最终成绩也差强人意,但好歹给我打下了理性思维的印记。谢国清老师的政治课,高一时是《政治经济学》,薄薄的一本39页,却讲得引经据典、引人入胜,让我在整个高中阶段,政治成绩很少有低于85分的时候,他也是任课老师中唯一送我们到高中毕业的一个,更是我从三中毕业时的班主任;虽然我当时甚至至今仍对他做班主任的能力、做法颇有微词,但以政治教育而言,他无疑是成功的。曾广立老师教的生物和肖老师教的化学,虽然没有什么鲜明的特色,但至少能够诲人不倦,也灌输给了我们不少应付高考的知识和技巧。最对不住的彭松仁老师,虽然是那样的年轻,和我们都合得来,奈何我在英语方面是“语迟迟”的一类,自己想用功也使不上多大的劲,始终重重地拖着我的后腿,直到今天,我的哑巴英语仍然停留在二十六个字母和简单的单词水平。
除了老师,三班的同学也别具一格:虽然学校把初中毕业成绩570分以上的学生平均分到了5个班,但三班却分到了全校唯一超过630分,在全县足够排进前十的“金牌尖子”黄冬秀,并因此占据三中这一届学生第一名的位置两年多,直到毕业前从一中转来另一个尖子生,才打破了她的“不败金身”,并且仅只一次。而在570分以上的尖子群体中,三班的十来个人全都是那种“天资”型的学生,如以581分考上了中专却因某种原因没有录取的邵家健,临近西中公社的梅田中学第一名彭泽权,做数学题如砍瓜切菜的蒋运瑞,当然还有当时自命不凡的我。
另一方面,学校的老师子弟,当年入读高中的,几乎全部分到了三班,虽然他们的成绩或许平平,但他们身后关注的目光,以及可能吸引的资源,即使在号称风气清朗的八十年代,也足以影响很多的决策与结果;当然,某些“高干子弟”也趁机挤了进来,如高沙镇某位书记的儿子,再如全县有数的某国营工厂厂长的女儿,甚至,还有一位貌美如花、一入校即抢进“校花排行榜”的不知背景女生……
师生配齐,三班开始隆隆向前,我的人生经历,从此翻开不可预知的又一页!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