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 1: 修仙体系的碰撞
0%

论道

作者 : 红妆
墨書 Inktalez
道指论心,寻心智之所求,不可强求,不可沉溺,不可贪妄。 0
 
儒授意君子礼学,人分三六九等,曰人臣,曰白丁,曰流氓。 0
 
 
佛为之可解,世间万般情仇,且助人一善,度亡魂,度冤魂,度痴人。 0
 
三道多为天下人论述,人为儒之学子,但心怀佛念,平生多为坎坷,妄念求道可长生。 0
 
 
佛家有云,众弟子当遵循九戒。 0
 
不杀生、不偷盗、不犯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奢、戒堕、戒释、戒乐。 0
 
 
总而言之,律以己身,平外生欲,守心中净。 0
 
度化万生,点拨世人,以佛心救苍生。 0
 
 
世人触动,烧香建庙,歌颂功德,流芳百世。 0
 
而道为其另类。 0
 
 
道之理念起源于巫术,其年岁久远,不可计量。 0
 
道教源于东汉末年,为人称张天师张道陵所创,以长生不老为始念。 0
 
 
此想法,天地初至今,有断其念者,寥寥无几。 0
 
道家流派有一名曰,玄学。 0
 
 
《易经》、《老子》、《庄子》三书,为立玄而正言。 0
 
纵观千年史册,求仙问道君王者不计其数,却无一人问道可成。 0
 
 
从始皇帝起至本元年,时代变迁,浮生万物造化千变,后可知一切皆为浮生妄想。 0
 
但为何,世人依然皆有此妄想者。 0
 
 
... 0
 
广为人知的一道修仙体系,大多为修仙问道,大成之后可升天的突破层境。 0
 
 
从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化神)、合体、渡劫、大乘期,这九个修炼层次境界,可以一一道解世间万物。 0
 
每层又分为九层,取至尊之数,但又可分三层,取道中意。 0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0
 
初期、中期、巅峰期。 0
 
 
这套修炼体系,最初起源于内丹术,为隋朝时青霞子苏元朗发掘阐述,世人称之内丹学说,后盛唐时迎来鼎兴。 0
 
道的修炼论系不受限制,宇宙论、时空论、哲学论等皆有涉及,还与儒学些许哲学观念相融。 0
 
 
“道体论”讲述了道体本义,认为道是万物的本体,这也是后来修仙文中常见的“修变求不变”修仙理念。 0
 
从万物中获取道,最后又将道返还于世间,视为道解(尸解)。 0
 
 
或许修炼途径大不相同,但最终目的都一致,求仙问道得长生。 0
 
《道德经》天下人所知者众多,春秋时老子所著,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 0
 
 
此书主要讲述人修道的方法,德是修道的基础,而道是德的升华。 0
 
万物殊途同归,道生万物,但道又在万物中。 0
 
 
这本是最早时,人们对道较为清晰的阐述证据。 0
 
在晚唐后世,对于内丹学说,道家众人也是不断完善体系。 0
 
 
在不少的国内外仙道论解中,天人合一思想,阴阳五行学也是被多多引用,而这些学术讲法或多或少也是内丹学说的一部分。 0
 
北宋时期,帝王也多沉迷于修道,符箓道法兴盛,开创“三山符箓”。 0
 
 
茅山、龙虎山、阁皂山,其茅山道士实力宗门最强,遍布天下,后人多遇见的也大多为茅山道士。像是林正英前辈主演的电影体系,出现的就是这类道士。 0
 
龙虎山大多修道门派中也出现过此名,它并非虚构,而是真正存在的千年门派。 0
 
 
阁皂山更是因葛玄和葛洪两人,被道教并称为“葛家道”,成为天下道徒的圣地。 0
 
除却此三派,像是神霄派和天心派也是此时兴起。 0
 
 
神霄派的五雷符与修仙文中的五行符箓大多对应,阴阳五行一脉相通,金木水火土环环相扣。 0
 
天心派则分为俗家和出家两种弟子,俗家弟子要求皈依三宝,出家弟子又分嗣教和嗣法弟子,门派主要为三清道教传承。 0
 
 
对于内丹学说,后面还衍生出了丹法。 0
 
扶摇子陈抟曾曰十二字丹法口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复归无极。” 0
 
 
愿此口诀助各位道友早日勘破迷雾,大道可成。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