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書 Inktalez
临近年底,大部分的课程已经讲授得差不多了,任课老师们隔三差五地弄一张试卷考一考大家,美其名曰“模拟考试”,虽然成绩并不计入个人的档案,但大家仍然心惊胆战。我倒是不怎么在乎这种考试,因为我的成绩一直稳定在班上五六名的样子,既没有前进的惊喜,也没有后退的担忧。
在模拟考试的间隙中,有一门正式的考试却压得我有点喘不过气来,那就是体育。小学和初中的八年,像体育、音乐、美术这些课程,都要归为“副课”,老师教的时候不用太上心,也不会提太多的要求,每一期结束前,或者按平时表现给同学们评一个分数,或者象征性地考试一下,谁也不用放在心上。
就我而言,最不喜欢的音乐课,考试时五音不全地“念”一会歌词,六十分总是有的;几十年后仍然只会画标准几何图形的美术,每一回也都是七十出头;至于体育,除了升高中时正儿八经地考过一回,其他时候老师总能给个七十八十的。没想到一进入高中,这体育考试也开始动真格的了。
这一动真格,考试的内容和时间也大出我的意料之外,内容安排了三项,分别是投掷铅球、引体向上和立定跳远,时间安排上是每周考一项,几乎是比着放寒假的时间提前一个半月便开始了考试。
这三项考试内容,体育老师说得振振有词,还拿出一本《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大纲》来做佐证。然而,他完全忘了,除了立定跳远这一项,前面的体育课上,他从来没有真正的教过我们基本的技巧。特别是引体向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项目,看着横在眼前的铁杠,高个子伸出手臂,轻轻一跳便吊在上面,像我一样的矮个儿,有时上蹿下跳几次都够不上那条杠。好在女同学们考的是另一个叫“仰卧起坐”的项目,要不恐怕所有女生的成绩都是零蛋儿。在考试投掷铅球的时候,有几个同学想模仿学校运动会时那些选手的动作,先是在圆弧线前转上两圈再发力,结果因为要领掌握不好,投掷的时候把自己都带出去了,不仅因违例而没有成绩,还擦伤了手掌和膝部。
这样漫长而又糊涂的体育考试,终于在全校统一的期末考试前两个星期落下了帷幕,一向不关心“副课”成绩的我,也马上把它扔在脑后。可体育老师却必须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达标手册》,对大家的成绩进行了评分和汇总,并在第一时间发到了各个班主任手中。
看到班上几乎三分之一的学生体育未达标的成绩单,了解体育教学现状的曾老师悄悄地找到了体育老师,提出由于引体向上和投掷铅球两个项目大家都没有学习和训练,能不能降低一个档次算达标,可固执的体育老师坚决不同意。
曾老师知道,按当时的升学制度,除了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之外,体育成绩是不会影响学生考大学这一“终极目标”的,也就不再坚持。
学校有一个规定,所有参评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学生,体育考试必须达标,因此他重点审视了平时成绩排列前十的同学们的体育成绩,发现情况还不太糟糕,其中只有我这个“小个子”没有达标。
曾老师的韧劲和体育老师的固执再次发生了剧烈的碰撞,他摆出了一串串的理由:一是同学们身体发育有迟早,不能简单地套用一个标准,难道让身高一米七、体重一百多斤的人与身高一米五、体重六七十斤的人执行同一个标准?二是部分同学年龄小,达标手册上标示的“高一年级”后面可是加了一个括弧的,相对应的是14周岁,而我在考试的时候,还未满14岁呢。三是我们3班就只有这十来个学生有参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资格,如果因为体育成绩未达标不能参评,你这个体育老师也脸上无光啊。
教条得不能再教条的体育老师,最后还是服从了“教条”,按13周岁也就是下调一个等级的标准对我的成绩进行了重新评分,好险,总分是53分(达标分45分),我终于算真正地体育达标了,而且在高中的第一个学期,便评上了学校的“三好学生”。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