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历史第一 “情色” 间谍,只因被渣男欺骗,从一名天性淳朴的村姑蜕变成倾国倾城的亡国祸水。
她虽位列中国四大美女之首,但是也有大脚丫的烦恼,为了掩饰这个缺点,她总是身着长裙,腰挂铃铛,穿特制木屐。但正因为如此,让她的翩翩舞姿独具一格,成为中国最早的踢踏舞。
她就是素有 “古今第一美人” 之称的 “沉鱼” 西施。
那么西施的间谍之旅究竟有多辉煌?她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她与范蠡的爱情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呢?
人们常说 “红颜祸水”,自古就有妲己蛊惑商纣王挖心比干,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祸国家。再有唐玄宗为杨玉环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等等。
但是这些美女们都毫无例外的冠上了 “祸国殃民” 的罪名。
唯有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同样祸乱吴国,致其败国,却被称为千古以来中国第一女间谍。
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
因为苎萝分东西两村,施夷光居西村,所以称西施。自幼随母亲江边浣纱,故又称浣纱女。
西施浣纱的场景也是无数文人骚客的创作源泉。
李白就曾写过《西施》一诗,里面写到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勾勒出一幅美女浣纱弄水的浪漫场景。
据说西施浣纱时,绝美的容貌、曼妙的身姿,迷得水中的鱼儿都走不动道,纷纷沉入水底。
自此,“沉鱼” 便成了西施的代名词,而这条溪水也因此得名 “浣沙溪”。
西施的容颜绝美,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但是浣纱对于西施自己而言,应该没有那么浪漫。每天去浣纱的西施,就如同每天要去上班的我们,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 “上班恶心穿搭”,说的是丑衣服留着上班穿。
我想西施应该心态也差不多,浣纱应该不会打扮自己。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因为在江边劳作,双脚长期浸泡在水里,着力点也在脚上,西施脚掌因此特别大。
现实与想象总是存在着差距,真实的西施浣纱不但不浪漫,而且还很辛苦。
但是大小村姑辛苦劳作的画面,让古人怎么创作呢?所以只能是美人轻挽罗纱的场景。
西施有胸口疼的疾病,常常捂着胸口,皱着眉头。
东村的一个丑女,认为这个动作非常具有美感,便也学着她的样子,捂着胸口行走在邻里之间,结果富人见了闭门不出,穷人见了纷纷跑路。
丑女只知道西施皱眉好看,却不知道西施皱眉的原因,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后人将这个丑女称作 “东施”,这也是成语 “东施效颦” 的由来。而西施的美貌也被渐渐传播开来。
那么,身为五里八乡小有名气的村花,西施又是如何成为间谍的呢?
公元前 494 年,吴王夫差大败越国,生擒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向吴国太宰伯嚭多次进言,杀掉勾践以绝后患。然而夫差已经被当时灭掉越国的喜悦冲昏头脑,后又看到曾经的一国之君勾践卑躬屈膝像奴隶一样伺候自己。
夫差的虚荣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于是不但没有杀掉勾践,反而在囚禁他三年后放他回国。
也就有了名言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回国后,大夫文种为越王勾践提出了 “伐吴九术”,其中第四个计策 “遗之好美,以荧其志”,也就是后世所说的 “美人计”。
因此勾践便派大夫范蠡巡行全国搜寻美女。而西施的美貌在附近五里八乡早就小有名气。
范蠡寻行至此就得知西施的美貌,于是来到浣沙溪边寻找西施。这不看不得了,一看吓一跳,太美了,顿时惊为天人,于是西施也就成为了美人计中的美人。
然而想博得吴王夫差的宠爱,空有美貌是不行的。
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勾践认为农村出身的西施只满足第一个点。
据《吴越春秋》记载,“饰以罗縠,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
越国所选美女都要经过三年的特殊训练,有时候越王勾践都自己上手教学。
三年的时间,西施通过学习各种才艺,从美貌的村姑蜕变成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的天下第一大美女。
西施以完美的状态被送往了吴国。而这桩美色交易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吴王夫差沉迷美色之中,荒废朝政。
虽然夫差曾也是领兵上阵、治理国家的明君,但是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面对西施这样经过特殊训练的美女,也不得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夫差不仅从此不理朝政,和西施形影不离,而且为了西施,他将原本用来预防外敌的姑苏台改造成专门找乐子的场所,还大兴土木修建了馆娃宫。
馆娃宫建好后,他又听说西施跳舞独具一格,于是在馆娃宫里专门建了一个给西施跳舞的长廊。
命人将地下挖空,然后放进大缸,如同现代的共鸣箱,上面再铺好漂亮的木板。
西施在裙边缀满了小巧的铃铛,穿上木屐。每当她的木屐在地板上跺步时,脚下就会发出有节奏的叮叮嗒嗒的回声,裙边的小铃铛也会跟着响起叮叮当当的清脆悦耳声音,加上她的美貌和优美的舞姿,那场面简直就是 “此景应是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夫差顿时觉得自己不亏,立马将西施拥入怀里,将西施跳的舞蹈称为 “响屐舞”,并把这个长廊命为 “响屐廊”,而 “响屐舞” 也是中国最早的踢踏舞。
自此,夫差一年四季当 “舔狗”,流连在姑苏台与西施夜夜笙歌,军国大事一概不理,导致奸臣当道,最后更是偏听谗言,残害忠臣伍子胥,留下了春秋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意思大概是我死后,你们需在我的墓旁种满梓树,等他们长大后就做成棺材。吴王之后,可用来埋葬吴国死难战士的英灵。挖出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的军队攻入姑苏,灭掉吴国。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但是伍子胥这个要求当然不可能得到满足,他死后尸体被愤怒的夫差扔进了钱塘江。
公元前 473 年,越国灭了吴国,吴王夫差自刎而死,这场以西施为主的美人计大获成功。
当然,吴国亡国的因素很多,但不能否认的是西施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吴越之争硝烟散尽之后,西施的结局后世有各种各样的传说。
有说西施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在一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脱,最后自缢于馆娃宫内。
也有说越王因为西施的美貌想要将她留在身边,但是范蠡坚决反对,他要越王吸取吴王教训,不能被美色诱惑,于是设计将西施沉湖。
还有说被吴国人发现,怒火沉江等等。
但是各种说法中最为风传的说法是《越绝书》中记载的 “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说的是范蠡带着西施,泛舟五湖,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但是正因他们是有情人,所以范蠡送西施去吴国的行为放在现代来说有点渣,有点 PUA 了。
其实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是存在争议的,历史文献中找不到能证明范蠡与西施的恋爱关系的记载。
据史书记载,范蠡确实有一位夫人生了三个男孩,但这位夫人绝不是西施。尽管我们在感情上希望她就是西施。
很多传说中,他们是浪漫美好的情侣关系。
不能说传说一定是假,但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西施的归宿,也只好千古存疑。
不论如何,我们都乐意遇见美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勾勒出想要的结局。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