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書 Inktalez
杨少游领旨谢恩,随即点兵遣将,挥师直奔渭桥,与敌军展开激战。杨少游率领的先锋部队势如破竹,一举擒获了吐蕃左贤王。吐蕃军队遭受重创,军心大乱,只得丢盔弃甲,仓皇逃窜。杨少游乘胜追击,接连取得三场大捷,斩杀敌军三万余人,缴获战马八千余匹。捷报传到京城,天子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命杨少游班师回朝。大军凯旋而归后,皇上论功行赏,对有功之臣一一封赏。杨少游身在军中,却心系战事,他向皇上递交了一份奏折,奏折中写道:
“臣听说,用兵之道,贵在算无遗策。如果错失良机,那么再想建立功勋就难了。臣又听说,常胜的军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思想,如果不能趁敌人疲惫不堪的时候痛打落水狗,就很难彻底消灭敌人。现在,吐蕃的兵力还很强盛,他们的武器装备也相当精良,但他们毕竟是师出无名,劳师远征;而我们是以逸待劳,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这也就是臣能够取得一些微不足道的胜利,而敌人却节节败退,兵力日渐衰弱的原因。兵法上讲,要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如果不能扩大战果,无非是粮草辎重供应不上,或者地形地势不利罢了。如今,吐蕃军队士气低落,正是我军乘胜追击的最佳时机。雄州城内囤积着大量的粮草,我军不必担心粮草供应不足的问题;而广阔的平原地带,最利于我军展开兵力,敌人也无法设下埋伏。如果我军能够继续进军,紧紧追赶敌军,一定能够彻底歼灭敌军,取得全胜。现在我军因为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便停止了追击,放弃了万全之策,草率地班师回朝,停止了讨伐,臣实在不明白这样做有何高明之处。因此,臣恳请陛下广泛征求朝臣们的意见,制定详细的作战方案,允许臣率领大军继续追击敌军,直捣他们的老巢。臣虽然不能像窦宪那样烧毁龙城敌巢,也不能像霍去病那样勒石燕然,但臣发誓,一定要将敌军彻底消灭,不让他们有任何可乘之机,彻底解除陛下的吐蕃之忧!”
杨少游上的奏疏,皇上看后,甚是赞赏他的忠心和志气,当即提升了他的官职,封他为御史大夫兼兵部尚书、征西大元帅,还赏赐他尚方宝剑、彤弓赤箭、通天玉带,以及象征最高权力和荣誉的白旄黄钺。皇上又下诏,从河东、朔方、陇西几个地方调集军队,增援杨少游。杨少游领旨谢恩,辞别皇上,选了个吉日祭了旗,便率军出发了。他用兵,有六韬三略的神机妙算;他布阵,有八卦玄机的奇妙变化。军队行进,队伍整齐,军令严明,真个是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势不可当。几个月时间,便收复了五十多座失地,大军直抵雪山之下。一日,队伍正在前进,忽然一阵怪风从马前刮过,接着一只喜鹊喳喳叫着,从队伍中横穿而过。杨少游在马上就算了一卦,得出个结论:敌人必来偷袭,但最终我军会取得胜利。于是,他下令在山脚下安营扎寨,四周布下鹿角、蒺藜,三军严阵以待。
这天晚上,杨少游坐在帐中,点着蜡烛,正在看兵书。这时,巡逻的士兵来报,已是三更天了。突然,一阵阴风吹来,将蜡烛吹灭,接着,一股寒气袭人,只见一女子从半空中飘然而下,站在了帐中。这女子手持一把一尺多长的短剑,脸色惨白,如同霜雪一般。杨少游知道她是来刺杀他的,但神色不变,依然是威风凛凛,他缓缓地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夜闯军营?”那女子答道:“我乃奉吐蕃国师赞甫之命,特来取你项上人头!”杨少游听罢,哈哈大笑说:“大丈夫死有何惧?要杀就快动手吧!”不料那女子听罢,却连忙将短剑扔在地上,叩头谢道:“大人误会了,小女子怎敢伤害大人?”杨少游上前将那女子扶了起来,问道:“你既然拿着利刃进了军营,为何又不杀我,这是为何?”女子答道:“小女子的来龙去脉,本想向大人说明,只是此事关系重大,恐怕不是一时半刻能够说得清楚的。”
杨少游请那女子坐下,问道:“姑娘千里迢迢,不避艰险,来见少游,必是有甚么用意,可否告知?”那女子道:“妾身虽有刺客之名,实无刺客之心,妾身的一片心意,自当向大人说明。”说罢便起身燃起烛火,在杨少游面前坐下。但见这女子,但见她乌黑的头发高高盘起,插着金簪,一身束袖战袍,袍上绣着石竹花,脚蹬凤尾靴,腰悬龙泉宝剑,容颜秀丽,国色天香,宛若雨后海棠,娇艳欲滴。若非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便是那智盗宝盒的红线女了。她接着说道:“妾身本是扬州人,世代是大唐子民。幼年便失去双亲,跟随一位奇女子学习剑术,那女子剑术超群,收了三个弟子,分别是秦海月、金彩虹,还有沈袅烟,袅烟便是妾身了。 学习剑术三年,师父便传授我们变化之术,能乘长风、追飞电,顷刻之间便能行走千里之遥。我们三人的剑术可谓是不相上下,但师父若是要报仇或是铲除恶人,只会派师姐和师妹去,却从不派妾身去。妾身便问师父:‘我们三人一同侍奉师父,一同学习剑术,为何师姐和师妹都能为师父分忧,难道是妾身愚钝,不堪重任吗?’师父答道:‘你与她们不同,日后自有正道,终有所成。如今若是与她们二人一样,整日喊打喊杀,岂不是损了你的功德?所以我才不派你去。’ 妾身又问:‘若是如此,那妾身苦学剑术,又有何用呢?’师父说道:‘你的前世姻缘,在大唐国,与你有缘之人,乃是大富大贵之人,你如今身处异国,不便相逢,我传授你剑术,便是要你凭借这一技之长,去往大唐,寻觅你的有缘之人。他日你当进入百万军中,自会在戎马之间成就一番好姻缘。’今年春天,师父又对我说:‘如今大唐天子派大将军征讨吐蕃,吐蕃赞普却张榜招募刺客,意图谋害唐朝将领,你需得下山,前往吐蕃国,与那些剑客一较高下,一来可以化解唐朝将领的祸患,二来可以成就你的前世姻缘。’我遵从师父的命令,只身前往吐蕃国,揭下了城门上的招贤榜,赞普召见了我,让我与其他剑客比试剑术,我顷刻间便割下了十几个人的发髻,赞普大喜,派人传话说:‘等你取下唐将首级,便封你为贵妃。’ 如今我来到将军面前,师父的话果然应验了。我愿意从此侍奉将军左右,不知将军意下如何?”杨少游听罢,大喜过望,说道:“姑娘救我性命,又愿意以身相许,如此大恩,叫我如何报答?你若是不嫌弃,我愿与你白头偕老。”二人当夜同宿共眠。刀枪的寒光代替了花烛的光亮,刁斗的打更声代替了琴瑟的和鸣之声。伏波营中,月色流动,玉门关外,春回大地。这军营之中的一腔豪情,未必就比那雕梁画栋、罗帷彩屏少了。
自此之后,杨少游与那袅烟朝朝暮暮厮守,竟连日不曾理会军中事务,直过了三日,袅烟才对他说:“军营之中,终非女眷久留之地,再说妾身在此,恐怕对将军的军威也会有所妨害。”言罢便要辞身离去。杨少游听罢,一把拉住袅烟的手,说道:“仙娘你不同于凡尘俗世的女子,我正要向你讨教破敌良策,你怎么说走就走呢?”袅烟嫣然一笑,答道:“凭将军您的神威,荡平吐蕃贼寇,如同探囊取物一般,何须为此烦忧?妾身此番前来,是奉了师父之命,并非永别。待我回去禀明师父,暂且在山中住下,等将军凯旋之日,再去京城拜见。”杨少游听罢,面露难色,说道:“倘若你走了,吐蕃赞普定会再派刺客前来,到那时我又该如何防备?”袅烟笑道:“那些刺客纵然再多,也绝非我对手。况且他们若知道我已归顺将军,又有谁还敢再来送死?”说罢,便从腰间掏出一颗珠子,说道:“这颗珠子名叫妙玩珠,乃是赞普头冠上缀饰之物。将军可派人将此物送还,也好叫他知道我心意已决,绝不会再回去了。”杨少游接过珠子,沉吟片刻,又问:“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袅烟略一沉思,说道:“将军此去,前路必经盘蛇谷。此谷之中并无水源,还望将军多加小心,最好是命士兵凿井取水,方可保三军将士无虞。”杨少游还想再问,却见袅烟纵身一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杨少游便将袅烟所说之事告知众将士,众人听罢,纷纷说道:“元帅您洪福齐天,神威足以震慑敌胆,定然会有神人相助啊!”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