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瞅啥?”
“瞅你咋的?”
当这种对话出现在酒后的情境里,那么必将会发生一些令人悲痛的事情。
深夜的街头,有两伙醉酒的年轻人。本来这种情况早已见怪不怪,但谁也不会想到,就在这天夜晚,仅仅因为一句 “你瞅啥”,竟然会引发一起命案。
听到这儿,您可能要问,行凶的人究竟是什么身份?这时,张某告诉了民警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
张某告诉民警,受害方的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始终没有动手,那个人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拨打手机。随即民警找到了齐某,但因为齐某喝酒比较多,对当晚发生的事情印象很模糊。
但更让警方感到意外的是,他对同行的两人并不熟悉,是第一次见面,也不知道他们的大名,只知道他们的绰号。而认识他们也是因为在事发前的一个聚会上,当时几个人在一个 KTV 里喝酒,直到聚会结束后三人一起步行回家。
虽然不知道 “豹子”“痞子” 是什么人,但是通过询问小齐,民警还是掌握了一点线索。
民警很快找到了案发当晚小齐参加聚会的发起人马某,正是在此人的邀约之下,小齐参加了那个聚会。而马某之前被公安机关处理过很多次,所以警方找到他也很容易。
根据警方掌握的资料,马某大部分时间与一些问题青年交往甚密,在这些问题青年面前,马某一直以老大自居。可马某面对民警的询问,似乎早就做好了准备。
马某称,只知道一个人叫 “痞子”,其他一概不知,其他人都是在大马路上随便拉的,很明显马某在说谎。可民警不能从马某处得到线索,只好将他放回。随后,警方围绕马某的社会关系展开调查。
调查过程中,民警很快就了解到,当天的聚会不仅是马某组织的,而且参加聚会的人也不像马某所说是随便认识的。同时,办案民警还了解到,在聚会上还有人看到过一把刀,而这一把刀最早就是在马某的手上。
组织聚会为什么还要带上一把刀?难道对整个事件马某早有预谋?
随后进一步了解后警方得知,原来马某当晚召集这些人,是想教训一个名叫 “君子” 的人。而据受害人小猴的朋友讲述,小猴的名字中恰恰就有一个 “君” 字,难道他们早就想教训小猴吗?
在市区的一家酒店里,民警调取了事发当晚马某等人的监控录像。民警们发现,事发后的凌晨 1:19,有三个年轻人进入了酒店。
7 分钟之后,这三个人又同另一名男子一起走出了酒店,上了停在院中的黑色轿车。而画面中的这三名年轻人正是小齐、豹子和痞子,而和他们一起走出酒店大门的正是马某。
4 人在车上停留了几分钟之后,驾车驶出了酒店。看来小齐、豹子和痞子三人所做的事情极有可能是由马某事前策划的。
就在马某带着小齐、豹子和痞子离开酒店半个小时以后,马某又驾车返回了酒店,而这回下车的却只有他和痞子,小齐和豹子则不见了。
有了这条线索后,办案人员继续询问小齐得知,当时他和豹子被马某带离酒店后就各自回家了,其他的事情因为醉酒记不清了。这时,另外一组侦查员查清了豹子的真实身份,此人姓马,家住固原市区。
通过小齐的辨认,这位姓马的年轻男子和小齐所说的豹子对上了号。可监控显示,行凶的不是小齐,也不是醉酒状态中被殴打的豹子,那么对死者小猴造成致命一击的就是痞子。
痞子之所以对小猴动手,难道真的是聚会时听了马某的交代,要教训 “君子” 小猴吗?
随后,办案民警继续仔细搜索酒店的监控,再次取得了重大发现。就在马某把痞子带回酒店一个小时之后,马某带着一个女人驾车离开了酒店。民警分析,马某离开后,痞子极有可能就隐藏在马某登记的房间里。
果然,上午 10:30,痞子走出马某的房间,随后退房离开了酒店。痞子是何人?此刻他又在哪里?在梳理马某的关系人时,民警发现在事发后,马某与一名姓杨的人通话频繁,民警随即联想到此人可能就是痞子。
通过调查,民警发现在痞子得手后逃离现场时正在打电话。此时马某也恰好在和这位姓杨的人通电话。至此,警方认定杨某就是痞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随即对杨某实施了抓捕。
面对警方,杨某先是嚎啕大哭,警方安慰了许久之后,杨某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同时经过审讯,民警弄清了整个事情的原委。当天晚上,几人在喝酒时,马某给了豹子一把匕首,并让豹子做好准备教训 “君子”。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君子” 来到 KTV 以后,为了避免吃亏就采取了和解的态度。就这样,几人就没有教训 “君子”,而也就是因为这样,双方不仅化解了干戈,还开始酗酒。
期间,痞子看上马某手中的匕首,向马某要了过来,装到了自己的兜里。
不巧的是,酒后散场,同行的小齐、喝醉了酒的豹子和比较清醒的痞子遇到了同样喝了酒的小张和小猴,双方只是对视了一眼,结果双方很快由口角变成了争执。
争执中的小张率先出手,之后变成了激烈的打斗。这时一直在观战的痞子加入了战斗,并最终将匕首刺向了年轻人小猴。
至此,这起案件被警方成功告破。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