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書 Inktalez
8月中旬的一天,就在我将田野里最后一根稻草挑回家里的时候,收到了一封意料之外的信,看到那隽秀而又熟悉的字迹,我的心跳陡然间急了几分,马上一个人走到房间里,找到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摊开信纸读了起来:
飙松弟:当我听到那个消息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说不清是痛惜还是别的什么。是的,我又怎能相信,以你的聪明灵活和平时成绩是完全可以考上预考的,可是,像你这样成绩居于全校前十名的同学,竟然未考上预考,怎不叫人大吃一惊?我想,即使是你自己,也一定不会相信。然而这却是真的,对你来说,这可能是个很大的打击。但我想这既然已成现实,就应该正视它,好好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据我分析,你这次失败的原因主要就在于“自负”,一般说来,自负的人都比较聪明,但一些聪明的人又往往吃亏在自负上,因为过分的自负使人变得骄傲起来,而骄者必败。正如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多么令人遗憾啊!……
关于以后的打算,听说你的想法是弃理从文,甚至辍笔从农,志在埋没自己,想学诸葛亮卧龙伏涧一生,十年后打算成为一个家财万贯的农民。我认为你这种想法是不合现实的。一次考试失败,就悲观丧气,由自负变为自卑,竟然想做“逃兵”,对于自己的终生大事竟如此轻率、武断,如果在革命队伍中不做了“叛徒”才怪呢,因为你太没有毅力了,这么容易变节,人们常说,强大的刺激能产生惊人的毅力。更何况你的理科成绩并不差,只要自己下一番苦功夫,是完全可以赶上来的,再说你以为学文就不要吃苦,不会遇到失败了吗?最叫我吃惊的是,你居然想辍笔从农,埋没自己,太可怕了!我不明白,你居然这么自负,甚至于有点狂妄,难道你愿意让自己十多年的心血和寒窗都付之东流吗?难道你一点也不为之痛心吗?年纪轻轻居然学起古人来了,想隐姓埋名,过起“世外桃源”的生活,未免太幼稚了,这不但不符合你本人的性情,而且也不符合现实。作为姐姐,我不得不奉劝你一句:人生的路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开拓,确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就应该坚定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有希望到达成功的顶点,如果半途而废,朝秦暮楚,就将一事无成,慎记,慎记!
我认为你应该继续复课,以你的才智完全可以考上一个重点大学,要知道“万元户”也并非我们作文中所说那么容易当上的。……
以上我哆哆嗦嗦讲了许多,有的地方讲得过直,料你会原谅我,写此信别无他意,只求能给你哪怕是一丝帮助,我也就感到心满意足了。
最后赠给一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祝你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四页纸的信,我翻来覆去读了三遍,心里有如压上了摧垮某种幻想的最后一根稻草,默默地咬了咬牙。
在这封信的前面,我还收到了四叔从县城带回来的一封信,面对其中一段话发了好一阵子的呆:
关于复课的事,听你四娘告诉我,说是你想去一中,此事我向一中有关领导探听了一下口气,看来困难是比较大的,因为你原来不在一中读书,他们对你的底子不清楚,能够使他们信服的只能是成绩。你要去一中,按一中领导的口气来看,只能等他们招收了高考落选考生及他们本校毕业的学生以后才有可能。另一方面,你原毕业的学校三中已决定开办复课班,张才云校长要我转告你,三中欢迎你去。
再之前,高三时的班主任谢国清、物理老师邓联华、语文老师曾祥柏,以及表哥龙跃君、老班主任曾纪清,也先后带口信给我,欢迎我去三中复课,并且要我尽快去报到,以免浪费时间、荒废学业。
可正如“姐姐”信中所说,有点狂妄的我,早在预考前就放言“考不上预考就不再复课”,似乎这个时候去三中,很没面子!
真不知道我当时是怎么样的一个心态,时隔几十年之后,重温当时的境况,特别是重温姐姐的信,我即使在当时把它当成某种象征一样珍藏着,其实并没有真正地把它读懂,特别是其中关于自己失败的原因,中肯的分析,在当时的我看来,恐怕更以为是苍白的说教,并没有放到心里去。
好在,我那幼小的自负或者说狂妄,终于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僵硬的头颅,姐姐那句“万元户”总算刺激了我一下:我从来就不是一个用金钱多少来衡量自己未来的人(几十年后还是这样),虽然有一种循世的情怀,但父母的话总是要听的。
临近开学的时候,兄弟们的消息真正变成了促使我下定决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六个过得劲的兄弟中,老二刘谋春是当年唯一通过预考的兄弟,不负众望,也没给三中六兄弟丢脸,他在高考时上了省属专科的分数线,上了湖北省的一所大学;其他五个兄弟,预考后的难兄难弟,都决定去复课,老五彭泽权有路子,去了一中复课班,另外三个选的都是三中,我也就不怕丢脸了,背上简单的行李,又踏上了去三中的泥土碎石之路!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