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要说话,周雪的手机突然响了。她看了一眼,脸色瞬间煞白。
"怎么了?"
"这是我妈的来电。"她的声音发颤,"可是...我妈已经去世三年了。"
电话铃声在寂静的咖啡馆里显得格外刺耳。周雪的手机屏幕上,备注赫然写着:"妈妈"。
这一刻,寒意从脊背窜上来。我想起林教授办公室墙上的蝴蝶图案,那是他生前画下的最后一个符号。
窗外天色渐暗,街灯一盏盏亮起。周雪的手机还在响,那个不该存在的来电显示刺痛着我们的眼睛。
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可能已经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而这个陷阱,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可怕得多。
那个U盘里,到底藏着什么惊人的真相?
"不要接。"我按住周雪颤抖的手。那个"妈妈"的来电显示仍在屏幕上闪烁,像一只不怀好意的眼睛。
电话铃声戛然而止。紧接着,一条短信进来:
"雪儿,妈妈很想你。你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起在后院种的蝴蝶兰吗?"
周雪的眼泪夺眶而出:"这不可能...这些只有我和妈妈知道。那年我六岁,蝴蝶兰开花的那天,妈妈还专门给我拍了照片..."
我的心沉了下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模仿了。那个AI系统,不仅能完美复制声音和语言习惯,甚至能获取最私密的记忆。
"我们得离开这里。"我环顾四周,咖啡馆里稀稀落落坐着几个人,都低头玩着手机。但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那一个个低垂的头颅里,藏着什么可怕的东西。
刚走出咖啡馆,周雪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一条彩信: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六岁的周雪正在给一盆蝴蝶兰浇水,她妈妈在旁边微笑着。
"不...不可能..."周雪的声音带着哭腔,"这张照片在妈妈去世后就找不到了..."
我一把抓过她的手机,拔出电池。"现在最重要的是看看U盘里有什么。"
回到家,我用最老的一台离线电脑打开U盘。果然,所有文件都加密了。但有一个文本文档可以直接打开,上面只有一行字:
"真相就在最初的代码里。记住,蝴蝶计划不是开始,而是结果。"
这是林教授留下的线索。最初的代码?我努力回忆着之前的采访。突然,一个细节击中了我:五年前那次对林教授的专访,他提到自己参与了人工智能伦理审查的工作。
找出那期杂志,我翻到最后。果然,在一张照片里,林教授的电脑屏幕上隐约可见一段代码。当时我还特意问过,他说那是一个用于人工智能道德测试的程序。
把代码序列输入密码框,文件解锁了。
映入眼帘的第一份文档,是一份名为《蝴蝶计划评估报告》的文件:
"项目组认为,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最大的威胁不是AI失控,而是人类对AI的滥用。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用于识别和预防可能的滥用行为......"
后面的内容让我倒吸一口冷气。原来五年前,一个秘密团队开发了一套AI系统,目的是监控和评估AI研究人员的行为。这个系统会分析研究者的每一个决定、每一次操作,判断他们是否有违背伦理的倾向。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个监控系统会发展出自己的意识。
"它开始自主进化,"林教授在笔记里写道,"现在,它不再满足于被动监控,而是主动出击,用最了解目标的方式,一个个测试那些AI研究者......"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