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詹姆斯站在大学图书馆的讲台上,脸上依旧挂著他那一贯的专业微笑,但内心却满是厌恶与不耐。这场演讲是学校“全人教育”理念中的一环,旨在让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得以跨领域推广,理论上是为了让学生们拥有更广泛的视野。然而,这场演讲的实际效果却显然大打折扣。
讲台下,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坐著,姿态懒散,毫无参与感。詹姆斯的目光扫过那些面无表情的脸,心中更加愤恨。他很清楚,这些学生来这里根本不是因为对他的演讲有兴趣。他们唯一的动机只是为了凑足学校要求的演讲时数,确保自己能拿到学期末的学分。这些人根本不在乎历史、不在乎学术,甚至不在乎自己正在听谁的演讲。
台下的情景让詹姆斯感到更加恶心。许多学生正低著头滑著手机,手指在屏幕上飞快移动,有人甚至旁若无人地开始小声交谈,完全无视讲台上正在进行的演讲。偶尔传来几声压抑的笑声,显然与他的话题毫无关联。他的声音仿佛只是背景噪音,无人在意,无人关注。
最前排坐著几个“认真”听讲的学生,他们的身姿笔直,双眼盯著詹姆斯,仿佛全神贯注。可这种假象并没有让詹姆斯感到任何安慰——相反,这几个学生让他感到更加不适。这些人,看起来就是一群十足的怪人,他们的面容显得呆滞,目光呆滞,表情木然,仿佛完全没有任何感情波动。詹姆斯心中冷笑,心想这些学生的脑子里大概也装不下什么正常的东西。
“他们这副模样……倒不如说像是一群无知的傻子,”詹姆斯心中嘲讽道。那些学生看起来对他演讲的内容非常“专注”,但他很清楚,这些人在思考的绝不是他所讲述的历史议题。也许,他们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脑袋里可能一片空白。
詹姆斯的声音依旧流畅,带著一丝强忍的冷静,但他的心思早已飘离了这场演讲。他知道,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徒劳的表演——无论他讲得多么精彩,这群学生根本不会在意。他们的注意力完全不在他身上,他们唯一在意的,只是那个让人厌烦的学分和必须的听讲时数。
“全人教育?”詹姆斯心中冷笑不止。“这些人连做一个合格的学生都谈不上,还妄谈什么全人教育?”这场演讲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另一场毫无意义的职责履行。对于詹姆斯而言,这一切只是继续作贱自己的一部分。
主持人站在讲台上,手里握著麦克风,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表著对詹姆斯演讲的“感想”。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过度矫饰的热情,仿佛这场演讲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场意义非凡的学术盛宴。然而,台下的学生们早已失去了兴趣,甚至从一开始便对这场演讲毫无期待。这些学生来这里的唯一目的,只是完成学校要求的签到,凑足每学期必须的演讲时数,拿到学分。
詹姆斯站在讲台一侧,冷眼注视著这场无聊的戏码。他的脸色依旧保持著那种刻意维持的平静,但内心早已厌倦至极。他知道,这场演讲从一开始就毫无意义,他只是例行公事地站在这里,和这些只为了签到而来的学生们玩著一场互相敷衍的游戏。他早已注意到,台下的几名学生开始显得不耐烦,双眼时不时地向四周张望,渴望著结束的信号。
随著主持人空洞无物的赞美声不断回荡在场内,第一名学生终于悄悄地站了起来,动作轻巧却迅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他的脚步小心翼翼,仿佛生怕打扰了这场无聊的演讲,但他的目的却很明显——走向出口,完成签到。这一动作宛如打破了某种沉默的禁锢,紧接著,第二名、第三名学生也跟著起身,默默地跟在他身后,朝著出口移动。
这些学生的动作轻快而毫不拖泥带水,仿佛他们心里早已计划好了这个时刻的到来。对于主持人继续不断地赞扬与总结,他们完全充耳不闻。台上的话语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背景噪音,甚至连一丝注意力也不愿分给这场演讲。这一刻,他们的唯一目标,是拿到那张小小的签到表,证明自己在这里“听”了一个小时的演讲,完成这场无聊的学分任务。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加入这场“大逃亡”。一个、两个、三个……如同多米诺骨牌般,更多的学生陆续站起来,悄无声息地走向出口,排队签到。他们面无表情,行动迅速,显然早已等不及。整个签到区突然变得热闹起来,许多人低声交谈,讨论著自己接下来的计画,而台上的演讲早已成为一种背景噪音,完全被遗忘在脑后。
詹姆斯冷眼看著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厌恶与嘲讽。他明白,这场演讲不过是一场没有任何意义的闹剧,而眼前这些急于签到的学生,只是这场闹剧中的演员。对他来说,这场演讲是他学术生涯中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屈辱时刻,而对这些学生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学分工具。两者之间,毫无真正的联系。
主持人仍然在讲台上,继续著那不痛不痒的感谢与总结。他似乎丝毫没有察觉到场内的人群正在逐渐稀疏,学生们早已开始一个接一个地离场。主持人的声音依旧充满著“热情”,但那热情显得如此空洞而无力,仿佛他自己也不再相信自己所说的话。与此同时,签到区的队伍越来越长,签到这一动作反倒成为了这场演讲的真正焦点。
詹姆斯的目光冷漠且尖锐,心中的厌恶感愈发浓烈。他深知,这场戏剧性的结束正是这一切荒诞的象征。他站在那里,表面上看似平静,但内心早已对这一切感到深深的失望与嘲笑。这一场所谓的“学术交流”,不过是一次次对现实无力的妥协,而这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懒得给予。
最终,会场里只剩下寥寥无几的人还坐在座位上,和主持人那勉强维持的热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签到完毕的学生们早已消失在走廊里,留下的只是几个不知为何还留在原位的“怪人”。詹姆斯知道,这一切终于快要结束,而它的结局,荒诞得令人发笑,甚至比他预想中的还要更加滑稽与无意义。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