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神秘动物学家加纳德・索尔的说法,两人的现场反应被记录在了当时的潜水器音频日志中。当然,这些我们是无法看到的。
约翰・艾萨克斯是美国著名的海洋学家和探索海洋的先驱。上世纪 60 年代,艾萨克斯教授设计了一款名为 “怪兽相机” 的深海影像设备。该相机使用自由航行系统进行运送和回收,大大提高了勘探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一直到上世纪 70 年代,该相机已投放包括北美、南美、非洲以及南极在内的多个海域。以下这两张照片就分别取自美国下加利福尼亚沿岸和夏威夷群岛附近的海域,拍摄深度分别为 2039 米和 1949 米。
教授表示,画面中的大鱼体型可能达到 25 英尺到 30 英尺,尤其是其中的第一张。根据 “怪兽相机” 的项目边缘记录,拍摄这张照片的位置应该就在圣地亚哥海沟断层带,很有可能是汤普森小队看到的巨鱼原型。
美国鱼类学家卡尔・莱维特・霍布斯认为,画面中的大鱼可能是一条太平洋睡鲨,6000 英尺深的水下,足够寒冷的温度也给它们提供了生存空间。
太平洋睡鲨是一种大型的深海捕食者,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北极和温带水域深度 300 到 2000 米的大陆架和大陆坡上。从常见的虾、蟹到大型硬骨鱼和大王乌贼,其食物范围随着其体型的增大而不断扩张。
目前已被证实发现的最大个体,体长达到 4.4 米,尚未获得认证的一些记录中表示,其可以长到 7 米或更长,这已经接近 “深海之星” 观测到的大型鱼类。
霍布斯教授认为,汤普森小队看到的巨大鱼影可能是这种鲨鱼的一条大型个体。
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么它可能成为继鲸鲨和姥鲨之后的第三大鲨鱼,但可能是因为记录问题,在加纳德・索尔博士 1970 年所著的《广阔的海洋艺术》中记录到,霍布斯教授这里指的实际是格陵兰睡鲨。
这个物种的平均体型显然更接近实践中的描述,但格陵兰睡鲨的分布范围代表它只能在更寒冷的水域生存。
实际上,无论是太平洋睡鲨还是格陵兰睡鲨的说法都没有得到汤普森先生和拉方德博士的认可,因为上述鱼类显然没有他们看到的大眼特征,而且鲨鱼细小的盾鳞也跟目击描述中一排排略过视线的巨大鳞片有明显差异。
汤普森曾提到,他想到了一条巨大的鲈鱼,这可能代表他看到的是一条体型庞大的硬骨鱼。美国神秘学作家马特・比利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尚未被发现的巨型硬骨鱼。
硬骨鱼是我们所说的硬骨鱼纲下的所有物种,是当今现存最大的脊椎动物类群,包含所有常见的鱼类。其内骨骼为骨化结构,体呈上下对称,有鳃盖。而在这个分类下,我们首先排除掉体型最大的两位选手,翻车鱼和皇带鱼。
前者是目前已知现存硬骨鱼中体型最大的种群,但就形态和特征来看,显然与鲈鱼相差甚远。而且这种鱼没有鳞片,喜温的特性代表它们多在中浅层水域活动,而皇带鱼也同样如此。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大黄带鱼有时也被认为是某些海怪传说的原型。
但就目前的理论来讲,这种鱼一般栖息在能够吸收到光线的上层海洋到中层海洋区域,最深可下达至水下 1km 的深度,与 “深海之星” 的潜水深度还是略有差异。
而目前已知的体型最大的深海硬骨鱼是 2021 年由日本在纪伊半岛骏河湾海域水深 2000 米以下确认发现的横纲平头鱼。到 2022 年,日本已采集到 6 条这种鱼的个体标本。
深海诱饵相机于 2091 米的水深处捕捉到一条全长超过两米半的个体,这代表它们可能会长得更大。目前来说,网络上的大多数言论都认为,“深海之星” 号遭遇到的就是这种鱼。
虽然跟汤普森预估的 8 米到 12 米的体型相差甚远,但作为一个在近期才被确认发现的物种,对横纲平头鱼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最后一种我认为比较合理的结论来自 Reddit 的论坛上,一名专注神秘动物学的版主,他在文中表示,人类大规模的商业捕鲸活动到上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被责令禁止。
鲸鱼数量大减的同时,也影响了整个海洋食物链。一些原本靠捡食鲸落的大型深海底栖生物,随着赖以生存的食物越来越少,可能还尚未被人类发现,就已被迫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深海之星” 号遭遇的大鱼,也许就是某些濒临灭绝的大型物种,又或者那本来就是最后的一条个体。好了,关于 “深海之星” 遭遇神秘大鱼的事件,到这里我们就解析完成。
大海留给我们的神秘,就如同一本还未看完的书,每一页都藏着未知的故事,每一页都有新的谜团在等待着人类的探索。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