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橘猫成了我追寻真相的第一条线索。
我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新闻报道。奇怪的是,关于我或者杨玲的任何新闻都查不到,就连那家精神病院的官方网站也无法访问。但在一个论坛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个帖子:
"精神病院的秘密治疗项目,他们在病人身上测试新药......"帖子发布没多久就被删除了,但我记住了最后一句话:"注意他们用来掩饰的场景,比如那个根本不存在的咖啡馆。"
这个发现让我浑身发冷。我决定潜入医院调查。这次我没有走正门,而是从后面的消防通道进入。走廊里的光线和往常一样惨白,但现在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所有的监控摄像头都对着同一个方向——那个所谓的"咖啡馆"治疗室。
正当我准备转身离开,突然听到熟悉的声音从拐角处传来。是张医生和王玲。我躲在墙后,屏住呼吸。
"实验进展得怎么样?"一个陌生的男声。
"药物反应良好,"是张医生的声音,"但是最近她开始出现抗药性,需要加大剂量。"
"不行,"那个男声说,"剂量已经超标了。要是她也像杨玲一样......"
"不会的,"张医生打断他,"这次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场景诱导很成功,她完全接受了那个身份。只要她继续相信自己是病人......"
脚步声渐近,我迅速闪身进入旁边的房间。等他们走远,我才发现这是个档案室,但和上次不同,这里存放的都是药物实验的记录。
我随手抽出一份文件,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和图表。最上方赫然写着:"记忆重构实验 - 第三阶段"。翻到后面,我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旁边是一连串药物代码,其中一个就是我每天服用的"抗精神病药"。
更令人不安的是下一页:上面贴着杨玲的照片,旁边写着"实验失败",还有一行红字:"受试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导致自杀倾向。"
我的手开始发抖。那天的自杀不是意外,而是药物实验的副作用?那我现在服用的药物......
走廊里突然响起脚步声。我迅速拍下几张照片,把文件放回原处。就在准备离开时,一张掉落的纸片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张便条,上面潦草地写着:"今晚八点,老地方,带上最新的实验数据。——M"
回到家,我立刻查看拍下的照片,却发现手机里空空如也,照片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但那些文件的内容已经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开始回忆这三个月来的种种异常:
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其他病人? 为什么每次治疗时间都必须是下午三点? 为什么我会对那个时间有着本能的恐惧?
我打开抽屉,把所有的药片倒出来仔细查看。在阳光下,我发现每片药的边缘都有一个极其细小的标记:MTX-137。这不是任何已知的药物代码。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透过猫眼看去,是王玲。但她的站姿有些异常,像是在刻意避开什么。我没有开门,而是发了条信息:"在医院见面吧。"
她很快回复:"好,老地方,今晚八点。"
这个时间。。。和便条上的一样。
我决定提前去医院守候。七点半,我躲在停车场的阴影处。很快,一辆黑色轿车停了下来。张医生从车上下来,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他走向医院后门,却没有走正门,而是拐进了一条我从未注意过的小路。
我保持距离跟了上去。那条路通向一个地下室。透过铁栅栏的缝隙,我看到里面有一个实验室,墙上挂满了监视器,每个屏幕都显示着不同病房的画面。在最中间的屏幕上,赫然是我家的实时监控。
"她果然起疑了,"一个声音说,"需要启动备用方案了。"
"不行!"是王玲的声音,"她承受不了第二次记忆清除......"
记忆清除?我的头突然剧痛起来。断断续续的画面闪过:实验室的白光,注射器的寒光,无数个被药物控制的夜晚。还有那个最重要的记忆:杨玲不是自杀,她是被......
一只手搭上我的肩膀。我转身看到一个穿白大褂的男人,他的胸牌上写着:M博士。
"林医生,"他说,"或者我该叫你实验体L?"
我转身就跑。身后传来嘈杂的脚步声和对讲机的声音。我知道自己不能回家,他们一定在那里设下了陷阱。但我还有一个地方可去:咖啡馆。是的,那个真实的咖啡馆,不是医院里的仿制品。
如果我没记错,它就在医院对面的转角处。果然,那里有一家装修古朴的咖啡馆,橱窗里还有一只橘猫。但奇怪的是,这家店看起来已经废弃多时,窗玻璃上积满了灰尘。
我推开门,铃声响起。昏暗的店内空无一人,空气中弥漫着霉味。但角落里的那张桌子上,赫然放着一个带金边的杯子,杯中的液体还在冒着热气。
桌上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欢迎回来,林医生。记住,这里才是真实的。"
这是我的字迹。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