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备等人开始流浪之时,东汉却变得更加岌岌可危。朝堂之上,十常侍把持权柄,赵忠、张让等人互相勾结,凡有不同己者,皆设法诛除。他们差人至各地,向平黄巾的将士索取金帛,不从者便被奏罢官职。皇甫嵩、朱隽因拒绝行贿,皆遭弹劾罢官,沦为闲散。赵忠等人却被封为车骑将军,张让等十三人皆列侯,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
民间哀声四起,各地盗贼趁乱而起。长沙的区星、渔阳的张举与张纯纷纷反叛,张举甚至自称天子,张纯自封大将军。急报如雪片般传至京师,却被十常侍隐匿,迟迟不上奏。
一日,灵帝与十常侍在后园饮宴,歌舞升平。忽然,谏议大夫刘陶闯入,衣衫不整,满面悲愤。他跪倒在灵帝面前,放声大哭:“陛下,天下大难临头,您却与宦官共饮取乐,实在令人痛心!”
灵帝愕然,放下酒杯,皱眉问:“何以言天下有危急之事?”
刘陶悲声回答:“四方盗贼并起,州郡失陷,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而这一切,皆因十常侍卖官鬻爵,害民欺君,朝廷正人皆被排挤殆尽。陛下若再不清君侧,祸乱将至!”
十常侍见状,纷纷跪倒在地,摘下帽冠,涕泪俱下:“陛下,臣等身无寸功,只因服侍左右才得陛下恩宠,如今却被诬害。臣等情愿辞官归田,将所有家产奉献作军资,但求保命!”
灵帝见状,心生不忍,转头怒斥刘陶:“你也是朝廷大臣,岂能容不得近侍之人?分明是心怀不轨!”随即命令武士将刘陶推出处斩。刘陶在被拖出时仰天大呼:“臣死不足惜!但可怜汉室四百馀年基业,今日便要毁于一旦!”
刑场上,武士正欲执行,忽有一人高声喝止:“住手!让我入宫谏奏!”众人回首,来人乃司徒陈耽。他快步入宫,直面灵帝,跪地进言:“刘陶虽言语激烈,但所言皆是事实,陛下何故诛之?”
灵帝冷声道:“他胆敢诽谤近臣,无端毁谤朕心!”
陈耽仰天叹息:“陛下,您可曾知天下百姓,恨不得食十常侍之肉?这些人无德无功,却封侯列爵,甚至有人与黄巾勾结,欲行内乱。陛下若不自省,社稷将倾覆!”
灵帝怒道:“封谞是否勾结黄巾,尚无确证,朕岂能妄加罪名?十常侍中,难道就无一二忠臣?”
陈耽听罢,磕头叩地,直至额头见血,悲声道:“天下将亡,陛下竟还如此执迷不悟!”灵帝怒不可遏,下令将陈耽一并收押。当夜,十常侍私下遣人将刘陶与陈耽毒杀于狱中,随即向灵帝提议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讨伐区星。
孙坚领军迅速平定江夏叛乱,朝廷大喜,封其为乌程侯。同时,刘虞受命为幽州牧,率军讨伐张举、张纯。刘虞以书召刘备前来助阵,见面后大喜,任命刘备为都尉,随军直逼贼巢。
张纯凶残暴戾,治军苛刻,久战不利后士卒怨气渐生。他帐下头目趁夜刺杀张纯,将首级献于刘虞,并率众投降。张举见大势已去,自缢身亡,渔阳叛乱平定。刘虞上表刘备之功,朝廷赦免其鞭打督邮之罪,任命为下密丞,不久迁高堂尉。
公孙瓒听闻,再次上表荐刘备,朝廷遂任命其为别部司马,守平原县令。刘备到任后,重整旧部,集结军粮,兵马日盛,声望渐高。
夜幕低垂,整个洛阳笼罩在沉闷的气息之中。宫灯摇曳,将宫墙映得如鬼影般晃动,寒风中隐约带著血腥味。灵帝驾崩的消息尚未公开,整个宫内却已是暗潮汹涌,杀机四伏。
何进坐在府内的大堂,神情阴郁,手中的酒杯攥得发白。面前的诸臣皆低头不语,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忽然,司马潘隐疾步进入,脸色苍白,颤声禀报:“大将军,灵帝已崩,蹇硕正与十常侍密谋矫诏,欲宣您入宫加害!”
此话如惊雷般炸响,何进猛地一拍案几,怒声道:“好一群狗宦官,竟敢如此放肆!”他霍然起身,目光如炬,扫向堂中众臣:“诸位,今日之事已是生死攸关,若不先发制人,我等都将命丧贼手!”
众臣面面相觑,沉默片刻,忽有一人站起,目光坚定,沉声道:“大将军,宦官祸乱已久,今日若不除之,将来必成大患。末将愿借兵五千,直入宫中诛贼!”此人身著戎服,腰间佩剑,语气铿锵有力,正是司隶校尉袁绍。
何进目光一亮,点头道:“本初之言正合我意!就命你率御林军五千,随我入宫清君侧。”他转身望向其他诸臣,语气中多了一丝凌厉:“诸位,国家兴亡,正在此时!谁人愿与我共赴危局?”
众人皆点头应诺,然而坐于末席的一人忽然站起,缓缓走至堂中。他身材不高,但目光如炬,步伐沉稳,众人目光瞬间被他吸引。那人正是典军校尉曹操。他抱拳一礼,语调低沉却清晰:“大将军,宦官盘根错节,朝廷内外皆有他们的眼线。若行事不密,恐遭反噬。诛宦官固然重要,但若处置不当,将招来灭族之祸。”
此言一出,堂中瞬间一片静默。袁绍冷笑一声,目光如刀:“曹孟德,你竟如此懦弱?今日若不斩草除根,才是真正的灭族之祸!”
曹操毫不畏惧地直视袁绍,语气冷静:“本初,若只凭一时之怒行事,后果便是陷全朝于乱。除贼要有周密之策,而非逞匹夫之勇。”
何进眉头紧皱,挥手怒斥:“孟德,汝小小校尉,安敢指挥朝堂大事?此事已定,毋须多言!”
曹操闻言,微微一笑,拱手退至末席,却轻声道:“但愿大将军能料事如神。”
不久后,袁绍率五千御林军直入宫中,扶灵帝灵柩,拥立太子刘辩即位,百官跪拜。袁绍随即指挥军队搜捕蹇硕,将宫中震得如临大敌。
蹇硕闻变,仓皇逃窜,却被中常侍郭胜所杀。硕部禁军失去主帅,瞬间瓦解,纷纷投降袁绍。袁绍杀气凛然,扫视宫中,冷声对何进说:“中官祸乱已久,今日应当趁势斩草除根,绝无后患!”
何进沉吟片刻,却面露迟疑,挥手说道:“蹇硕已伏诛,其馀宦官皆无作乱之心,无须赶尽杀绝。”
袁绍闻言,双眉紧皱,语气更加锋利:“大将军,您此举乃是放虎归山!若今日不除,明日便是祸根!”
张让等十常侍听闻蹇硕伏诛,惊慌之下跪伏于何太后面前,哭诉求饶:“娘娘,昔日我等辅佐陛下,才得以享今日富贵。蹇硕之谋,与我等无关!大将军听信袁绍之言,欲将我等灭族,还望娘娘垂怜!”
何太后为之动容,密召何进入宫,告知此事。她执著何进之手,语重心长地说:“大将军,我与你出身寒微,若非张让等人扶持,焉能有今日荣华?蹇硕已死,为何还要对其他宦官赶尽杀绝?”
何进听罢沉思良久,最终回到众臣之间,扬声说:“宦官作乱者,蹇硕已伏诛,其馀人等无须追究,切勿妄动!”
袁绍闻言,面露怒色,冷冷说道:“若不趁今日斩草除根,后患无穷。”然而何进斩钉截铁地说:“本将军意已决,诸位勿再多言!”袁绍不甘,但终是拂袖而去。
次日,何太后设宴安抚群臣,董太后却暗中策划,封皇子刘协为陈留王,加封董重为骠骑将军,朝廷内外矛盾日益激化。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