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野草 16: 第16章 爆豆子
0%
墨書 Inktalez
小孩喜欢吃零嘴是天性,但家里一年难得有几回出现糖果之类的影子,即使有也是用来办大事的,大人们都会包得方方正正藏得严严实实,根本不会让孩子有下嘴的机会。夏天还好,有各种野生或家生的桃、李、梨之类可以吃,到了冬天,我们就只剩下一种哄嘴巴的东西了,它就是爆豆子。 0
爆豆子的始作俑者当然是大人,他们在冬天的农活会少一些,三五几个人聚在一起闲聊的时候,年长的男人或者吸两管旱烟,或者掏出裁剪成长条形的纸张卷一根喇叭筒;年轻的男人和妇女们,则往往会从口袋里摸出一把爆豆子来慢慢地咀嚼,借此弥补说话的间隙和一时不慎造成的尴尬。 0
这把爆豆子,他们是早早准备好的,一般人家吃的是灰豆子,也就是把生豆子混在滚烫的柴火灰里,不停地搅动避免烧焦烧黑,听到哔叭的爆裂声后,再倒在竹筛里快速摊开并将灰土筛出,留在筛子里的就是温热的爆豆子。 0
 
条件好一点的,会把铁锅烧到一定的热度,在锅底涂抹一层薄薄的肉油,然后将豆子放进去翻炒,这样爆出的豆子看起来要比灰豆子卫生许多,而且吃起来双手会沾上一层细细的油腻,这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便是家庭上档次的象征。 0
我们小孩爆豆子,更多地受到了大人们灰爆豆子的启发,却又不可能拥有大人们那么雄厚的火灰与豆子资源,也没有大人们那么操作熟练,因此产生了一种近乎游戏,又能满足零食欲的爆豆子办法来。 0
我们的豆子来源,基本上就是在夏天生产队收获豆子的晒场边捡到的那些,这些豆子不像专门收获的那样齐整,有的还是经了一番雨水的洗涮后才露出马脚让我们抓到的,并不适宜储藏,更不能用来磨成豆腐改善一家的生活,大人们也就默许它由我们孩子自己拥有。 0
 
我们的火源,来自冬天取暖用的熏箩或者火箱。虽然是在南方,冬天仍然又冷又长,却没有像北方那样有暖气可以用,更没有空调可以开,教室的窗户只是糊了一层薄薄的黄裱纸,漏进的北风时不时吹痛我们稚嫩的脸庞和身体,一节课下来,手脚都冷得伸展不开。 0
好在我们生长在小山的边上,山里虽没有什么大的乔木,各种杂柴刺木倒是绵延不尽,它们正是烧毛炭的好材料,每家每户在冬天来临前都会进山去砍一大堆杂柴刺木,自己烧制一些毛炭用于冬天取暖;也有图省事或者不会烧制毛炭的,在做饭煮猪食的时候直接用杂柴刺木来烧火,留下的带着柴烬的火灰,拢到一起,也能保持几个小时的热度。 0
我们去上学,大人们会提前准备一个装好毛炭和火灰的熏箩或者火箱,他们想不到的是,其中的火种,主要的不是温暖我们的身体,却被用来爆豆子。 0
 
我们爆豆子的方法,原始而有简单,学校里场地有限,卫生管理也很严格,我们当然不可能像大人爆灰豆子那样把一堆火灰倒在地上爆炒,更何况我们也没有用来筛掉火灰的竹筛,总不能把豆子和灰土一起吃进肚里去吧。我们只能直接在熏箩或者火箱里爆这些豆子。 0
最简单的办法,折两根筷子粗细的树枝,每次夹一颗豆子,放到熏箩或者火箱里的火灰上,慢慢地等待它发出哔叭的脆响,再夹出来,稍凉一下或者直接就送进嘴里,这种作法比较安全,爆出的豆子也不会因受热太急而焦黑发苦,但是要等好长一段时间才能爆好一颗豆子,往往只有温顺的女孩子才会使用。 0
大家采用最多的办法,把上面一层并不太热的火灰扒到一边,露出里面红红的火种,将豆子直接夹放在上面爆烧,不一会就能听到那激动人心的脆响,虽然有时候因为火太旺或者夹出来太迟,豆子被爆得又黑又苦,甚至一边烧糊了,另一边还是半生的,我们仍然吃得津津有味。 0
 
还有一种比较奢侈的办法,有很少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把大人们用过的雪花油盒子拿到学校来,一次可以装上一二十颗豆子,放到火种上面烤的时候受热也比较均匀,只要不时用树枝把它夹起来挪动挪动,很快就可以爆好一小把豆子来,揭开盖子的时候,不仅有豆子的清香,还有一股股残留的雪花油香味溢出的时候,不仅有豆于的清香,还有一股股残留的雪花油香味溢出来。 0
我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人,见到他们这样做,而自己家里又没有雪花油盒子,便麻着胆子偷拿了妈妈用剩的万金油盒子,也风光了一回;可惜的是,万金油的味道,实在不是可以直接吃下去的,仍然只能重复那一颗又一颗的机械劳动。 0
爆豆子要用火,而且特别费火种,由此又催生了一门新的技艺:吹火。一般来说,一次课间十分钟,眼明手快的同学,可以爆出五六颗豆子吃;而爆了两次课间之后,除非带的是正宗的炭火,那可怜的火种肯定到了奄奄一息的边缘,这时就必须想办法再利用仅余的一点火种,让所有的火烬再次复燃。 0
 
为了吹火,我们经过了很多次摸索,最开始大家用的办法是拿一本书狠命猛扇,由于受力面太大,往往灰尘满天飞,火烬却迟迟燃不起来;接着采取的办法是用嘴对着吹,受力面集中了,火也慢慢又燃起来了,但是,等不到火再一次燃旺,小小的脑袋已经吃不住了,毕竟,孩子的肺活量,怎么比得上那呼呼响的风箱;经过无数次的改良,最后定型的办法是,用嘴衔着钢笔筒大的一头,将留着一个小眼的那头对着火种,这样吹起来要省劲多了,风力也更加集中,即使家里穷没有钢笔的孩子,也会用较厚的纸片卷成一头大一头小的纸筒来吹。 0
不过,即使找到了最好的办法,复燃的火种,生命力已经被透支,最多再坚持一节课,任是点石成金的活神仙,也无能为力了。 0
奇怪的是,经过一番折腾,火种没了,我们却不觉得冷,反倒在爆豆子与吹火的中间,体验着一种无边的乐趣。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