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野草 20: 第20章 舞狮与杂技
0%
墨書 Inktalez
歷經十年文革之後,中國農村的文化娛樂極其缺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娛樂載體,如各種戲班都被歸為「四舊」進行了清掃,打牌等也只能在過年時偶爾為之,人們的生活似乎完全只有下田勞動和上床睡覺兩件事。 0
但是,在近乎高壓和真空的時段,中國人的娛樂精神一直沒有消失,村民們還是變着法子享受一些難得的娛樂,舞獅與雜技就是其中最受歡迎又出現最多的。 0
剛讀小學的時候,我就迎來了觀看舞獅的機會,為了慶祝「粉碎四人幫」這一偉大成就,上級放寬了一些對民間娛樂的管制,舞獅這個一直潛藏在民間的行當馬上迸發了出來。公社組織了三四支舞獅的隊伍,外婆家所在的唐家寨便有一支,小舅舅還是其中的主力隊員,我因此有幸觀看了一場又一場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舞獅表演。 0
 
舞獅隊需要的人員並不多,首先要用竹子紮成獅子的架子,再用各種彩紙糊出獅子的皮毛,應該有一個或者幾個專門的手藝匠人做這些事,但他們都是在幕後和前期出現,沒有出台的機會。 0
獅子紮好了,主體舞獅的只有兩個人,都要鑽到獅子肚子裡去,由於獅子的體型不是很大,兩個人都不能過分的高大,特別是前面的一個,一般要選擇嬌小玲瓏的人來擔任,外婆屋後一位叫伍先真的小伙因眉目清秀、身材嬌小入選;後面一個需要有比較大的力氣,小舅舅劉大煊打敗了眾多競爭者,順利入圍。 0
除了兩個鑽進獅子肚裡去的人之外,還有一個站在外面逗弄和指揮獅子的人,他是堂舅舅劉大章。三個人之中,堂舅是站在外面指揮的,最是威風,人又長得像女孩一樣漂亮,很受當時方圓十多里各院落姑娘們的喜歡;伍先真是舞獅子頭的,偶爾也能從獅子的大嘴裡伸出頭來露個臉,又操縱着那兩隻烏黑髮亮的大眼睛,還有獅子頭上那些顫動的裝飾,也能贏得不少的喝彩;只有小舅舅,全程都要彎着腰裝獅子的後半身,獅子直立的時候還要承擔着伍先真的重量,不了解的人根本不知道舞獅隊還有一個叫劉大先的小伙子,讓我這個做外甥的很為他抱不平。 0
 
看舞獅,我們小孩子就是看一個熱鬧,那獅子時而安靜地躺臥,時而歡樂地在地上翻滾,時而敏捷地撲向遠處的食物,我們的眼睛一刻都不會離開。當時最能體現舞獅隊水平的,就是跳高台桌子,獅子要一路跳上去,再一次性跳下來,少時三四張,一般的隊伍都能跳到六張,而舅舅他們的舞獅隊,據說最多能跳八張桌子。 0
有一次,舞獅還沒開始,伍先真一個人鑽進獅子裡逗弄我,露出血盆大口一開一合地向我走來,明知那是假獅子,明知他是喜歡我才逗弄我,孩子的害怕卻讓我一直往後退,直接掉到場邊的水溝里。那時正是過年前的寒冬臘月,我又沒有換的衣服,只能被外婆帶回家,鑽進被窩裡暖和自己的身體;聽說就是那個晚上,他們跳了八張桌子,我卻無緣親眼看到。 0
其實,舞獅也算是一種雜技,只是相對簡單得多,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更少,因此一遇到政策稍稍放鬆,在農村這塊土地上就遍地開花了。而真正、傳統意義上的雜技,也在這個時候慢慢進入了農民的生活。 0
 
雜技班子不像舞獅隊那樣容易組建,那時候,河南、山東、安徽等幾個地方盛產雜技班;但即使在我們那有點偏遠的小山村,每年也都會來幾回,並不比那些聲稱「家裡遭了水災,前來討口飯吃活個命」的外地客稀奇。更有趣的是,他們往往來自相同的區域,我當時就想,是不是由於某種原因,他們才遠離故土尋求生活之路?或者,正是由於生活的艱難,才有人去學雜技演雜技? 0
演雜技不同於放電影,他們選擇的時間一般是白天,地方也不會每個大隊一個個輪着來,在一個公社只會演兩三場,我們大隊的那個放映場就從來沒有上演過。不過,我們追雜技的勁頭,比追電影要高很多,像鄰近的桂花大隊、外婆家所在的唐家寨、公社中學等地方,只要聽到有雜技表演,我們肯定會結朋拉伴一起趕去觀看。 0
雜技班子的人多,節目也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0
 
一種是小女孩表演的身體柔術,夥伴們以其中最經典的一個動作來命名——彎拱橋,只見她們將身體彎來曲去,小小的腦袋不時從肩下、腳下等不可思議的地方出現,或者反向轉一個圈用嘴去咬放在肚臍眼上的小花。我們回去嘗試的時候,卻連最簡單的拱橋都彎不起來,能夠劈腿畫出「一」字的人,都只有廖廖幾個。 0
一種是走鋼絲,在粗細以毫米計的鋼絲繩上,穿着軟底鞋的演員輕盈地來回走動,並不時做出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如跳躍、劈叉,或者在靜止狀態下表演柔術動作,偶爾還會有人在上面騎獨輪車,有些演員還會裝作失腳把半邊身子掉下去,又立即用腳尖勾住鋼絲繩繼續翻上去走動。 0
一種是頂碗,用一根根細長的棍子支起一隻只空碗,將棍子的另一頭慢慢從手上移到身體的某一部位,如肩頭、額頭、手肘、膝蓋、指尖等,再運暗力讓碗一隻只轉動起來,棍子越來越多,碗也越來越多,最後數不清有多少棍子多少碗,有時候,碗裡還會盛滿清水,卻一滴都不會灑出來。類似的,還有頂椅子、梯子等節目,與頂碗不同的是,這時的演員一般是五大三粗的漢子,椅子、梯子的另一頭還會讓一個小孩爬上去做各類表演。 0
 
一種是鑽火圈,最開始鑽火圈的是猴子等敏捷型動物,火圈的大小、數量和間隔距離也因演員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偶爾還能看到較大型的馬、老虎等鑽火圈。而最刺激的莫過於由人來鑽,因為演員會在鑽的同時表演一些複雜的動作,有的演員還會故意讓火苗把身上的衣服引燃,甚至把頭髮眉毛都燒掉一兩撮。 0
最後的壓台戲,總是最刺激的胸口碎大石:首先在空地上鋪一層布滿鐵釘的板子,然後讓一個滿臉絡腮鬍子的大漢光着上身躺在上面;演員慢慢鼓動自己的肚皮,旁邊其他的演員拿出刀劍等東西猛烈地切斫,只見一道刀影閃過,他肚皮上時而泛白,時而泛紅,卻不見一點點傷痕和血跡;最後關頭,班主會讓村民們自己去找一塊幾百斤的大石塊,壓在演員那經歷了無數輪刀砍劍斫的肚子上,再讓另一個大漢舞起八斤重的大鐵錘,不停地砸擊石塊直到把石塊砸碎。中間,為了表示雜技是真功夫,也為了調動觀眾的情緒,班主還會請一兩個本地的漢子去掄錘子或者舞刀劍。 0
我們小孩不僅愛看,看後還會在父母嚴厲禁止的背後去悄悄學習與嘗試,可惜沒有專門的師傅,大家無一例外地是什麼也沒學成,倒是一個個跌得鼻青眼腫、累得氣喘吁吁,好在也沒有誰受太重的傷,父母們也裝作沒有發現。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