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烽火義途》 34: 第三十四章
0%
墨書 Inktalez
陳宮站在床邊,手中劍已舉至曹操的胸前,但心中的糾結如山洪湧動。他的臉龐被月光映照,表情不斷在猶疑與決斷間變幻。 0
 
「曹操無情無義,斬草除根,今日不殺他,日後必成大禍。然而……」他垂下頭,思緒紛亂,「我為國家投奔他,是期望與其共除董卓,還天下清明。如今就這樣殺他,豈非也失了初心?」 0
 
他的手緩緩放下,目光轉向窗外那輪冷冷的月亮。長嘆一聲,他將劍插回劍鞘,低聲道:「此人雖多詭計,但若真能掃清董卓亂政,或許對天下還有一分益處。我若殺他,豈非與那董賊無異?」 0
 
說罷,陳宮輕輕拉開房門,回頭再看了一眼酣睡中的曹操,臉上浮現出一絲復雜的神情。他低聲自語:「曹操,你的路由你自己選,但我不會再陪你走下去。」 0
 
陳宮快步走向馬棚,牽出自己的馬匹,月光下的鎧甲發出微弱的冷光。他翻身上馬,迎著曉風策馬離去,背影漸漸隱入夜色中。 0
 
天快亮時,曹操醒了,發現房間內一片空蕩。陳宮不在,連桌上的酒杯也乾乾淨淨。他環顧四周,沉默片刻,隨即坐回床邊,嘴角勾起一絲苦笑。 0
 
「果然,他心生疑念,認為我無情無義,便棄我而去。」曹操低聲喃喃,起身披上外衣,目光深邃如古井,「這世上,能真正理解我曹孟德的人,果然不多。」 0
 
他快步走向馬廄,喚醒一名小廝,吩咐準備行裝。「我不能再耽擱,既然陳宮走了,我也該動身。」 0
 
一夜之間,曹操策馬來到陳留,見到了避居於此的父親。剛一進門,便跪在父親面前,將此前的遭遇從頭到尾詳述了一遍。他的語氣帶著激昂,說到呂伯奢一家被殺時,神情中雖有一絲不安,但更多的是堅決。 0
 
父親曹嵩捋著鬍鬚,眉頭微皺,聽到最後,低聲嘆道:「孟德啊,你此行兇險萬分。如今欲圖大事,恐需籌得大批資金,但我家中資財有限,恐怕難以支撐。」 0
 
曹操皺起眉頭,思索片刻,隨即眼中一亮,說道:「父親,聽聞孝廉衛弘為人疏財仗義,且家財萬貫。若能說動此人相助,或可成事!」 0
 
曹嵩點頭,神色嚴肅:「衛弘確是位慷慨仗義之人。此事宜速不宜遲,你速去拜訪,務必誠懇相請。」 0
 
 
曹操應聲而起,雙眼透著堅定的光芒。他拱手向父親一拜:「父親放心,孩兒定會說動衛孝廉,為我大事鋪路!」 0
 
曹操精心安排了一場盛大的宴會,邀請衛弘親臨。大廳內燭光輝映,滿座的佳肴香氣四溢,營造出一派隆重的氛圍。衛弘一進門,便受到曹操的熱情迎接。操親自攙扶他入座,滿臉誠懇,眼神中透著堅定的光芒。 0
 
酒過三巡,曹操放下酒杯,語氣凝重地說:「衛孝廉,我今日特設此宴,非僅為敬重公之德,更為一件關乎天下的大事相請。」他頓了頓,深吸一口氣,接著道:「如今董卓亂政,廢主立庶,宮廷內外腥風血雨,百姓流離失所。天下義士切齒痛恨,而我曹操,心懷匡扶社稷之志,卻苦於勢孤力弱。今日冒昧,願請孝廉伸援手,共襄大義!」 0
 
衛弘聞言,眉頭緊鎖,沉思片刻。他端起酒杯,目光如炬地看向曹操,語氣堅定:「孟德,我衛弘雖非蓋世英雄,但對董卓亂政早已痛心疾首。若能與公共事,除奸安民,此乃吾生平之願!」 0
 
曹操激動地起身相謝,握住衛弘的手,熱淚盈眶:「有孝廉相助,我大業必成!天下黎民,終有解脫之日!」衛弘拊掌而笑:「孟德言重,我家資財雖非取之不盡,但願將所擁助公,成此壯舉!」 0
 
不久後,曹操依托衛弘的資助,開始著手籌劃。他以矯詔為名,命人急送各道傳報,號召天下共討董卓。同時,他親自督辦兵員招募,在陳留城外豎起一面巨大的白旗,上書兩個大字:「忠義」。 0
 
此舉一出,陳留四野風聲鶴唳,但義士們無不心潮澎湃。數日之間,四方聞訊而來者,絡繹不絕。城外的校場熱鬧非凡,年輕的莊稼漢放下鋤頭,渴望成為一名戰士;久居山林的遊俠也攜劍投奔,皆希望能為討伐董卓出一分力。 0
 
曹操站在校場高台之上,俯視底下集結的士兵,神色堅毅。他高聲宣布:「今日你我在此集結,非為私利,只為討奸除佞,還漢室清明!我曹操誓與諸位同袍,生死相隨,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0
 
曹操起兵的消息傳遍四方,許多志在匡扶天下的英才紛紛投奔而來。一天,一位名叫樂進的男子抵達陳留。他是陽平衛國人,字文謙,精通軍略,對曹操抱有極大的敬意。曹操與他促膝長談,當即將其收入麾下,任為帳前重要幕僚。 0
 
不久,山陽鉅鹿人李典也趕來投效。他字曼成,性情沉穩,武藝出眾,且對戰場有敏銳的直覺。曹操對他的才幹極為欣賞,親自為他安排職位。 0
 
隨後,來了一對並肩而行的身影——夏侯惇與夏侯淵。兩人出自沛國譙地,乃曹操同族。夏侯惇,字元讓,自幼習武,年少時便因替恩師報仇而名聲大噪;他的堂弟夏侯淵,則以果斷敏捷著稱。兩人各率壯士千餘人,義氣凜然地加入曹操麾下。曹操與他們多年未見,重逢之際,兄弟之情溢於言表,對他們的到來表示了無比的歡迎。 0
 
不僅如此,曹氏家族的另一批重要人物也相繼趕來助力。曹仁,字子孝,與曹洪,字子廉,分別率領千餘人加入。這兩人皆是曹操的堂弟,熟練兵法且身手矯健。他們的到來為曹操的軍隊注入了強大的力量。 0
 
 
衛弘更是傾盡家財,為這支義軍置辦兵甲和旗幟。四方的支援也絡繹不絕,送糧者人馬成群,堆滿的物資將整個村莊變成了一座臨時的軍營。 0
 
隨著這些未來三國中赫赫有名的人物逐一投效,曹操的麾下逐漸聚集起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0
 
袁紹在渤海接到曹操的矯詔,心中震動,當即召集麾下文武議事。紹滿面嚴肅,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曹孟德以義起兵,誅董卓以正天下,諸位以為如何?」座下眾將紛紛請戰,聲勢浩大。袁紹當即決定,點起三萬精兵,離渤海南下,與曹操會盟,討伐董卓。 0
 
曹操則分發檄文至各郡,以大義號召天下豪傑,檄文措辭鏗鏘有力,洋溢著正義的火焰: 0
 
曹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 0
 
董卓,此狼子野心之徒,公然滅國弒君,穢亂宮禁,肆意荼毒生靈;其罪行罄竹難書!卓殘暴無度,視天下為刀俎,百姓為魚肉,狼戾不仁,罪惡已充積於天地。 0
 
今奉天子密詔,曹某與義士共起,集義兵於四方,誓掃清華夏,剿滅群凶,還天下以太平! 0
 
望有志之士,興義師,行公道,匡扶漢室,共襄盛舉;為蒼生謀福祉,為天下討公憤!檄文到日,諸君當以義為先,速速奉行! 0
 
檄文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文辭激昂,激起各地百姓與士族的義憤。地方豪強紛紛響應,傳檄之地義師如雨後春筍,一場席捲全國的反董行動由此拉開帷幕。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