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顏以柯的時候,那正是我母親住院的那段日子。
記得那天,我請假去附近的花店,準備買點康乃馨去看望母親。
我剛一進花店,顏以柯就一直盯着我看,我以為是遇到變態,就匆匆買了花離去。
誰知,隔天路過花店門的時候,他將我攔下來,一臉羞澀的對我說,加個聊天方式。
這真是個老套的搭訕方式,可我卻偏偏上鈎了。
和顏以柯在一起的時間裡,他每天都會送我鮮花,這倒是讓辦公室的同事們羨慕不已。
他送我最多的,無疑是那一堆大花束的紅玫瑰。
在他的堅持下,最終我同意了。
我和他在一起兩年多,我一直以為我們最終會走到談婚論嫁的地步,但很快這個節奏就被人打破。
那是第一次,我聽到白玲玲的名字。
顏以柯的同學聚會上有人喝多了,突然看着我,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
「齊雅婷你和白玲玲還長得挺像的,我還以為顏以柯那傢伙疑心他愛,沒想到是找了個替身。」
那人說完這句話,很快就被旁邊的人攔住,連忙解釋說,他喝多亂說的,讓我不要在意。
也許是女人的第七感,我很快對這個白玲玲起了好奇心。
在顏以柯從廁所回來後,我當着所有人的面,佯裝笑着問他,這個人是誰。
我剛一開口,除顏以柯以外的人都轉頭看向了我,似乎我問了個不能問的問題。
倒是顏以柯不像往常一樣笑着和我對話,只是拿起面前的酒瓶,喝完隨意地說:「是我以前交往過的女朋友,你問她幹什麼。」
我當然干不什麼,只能好奇的問問。
畢竟沒有幾個女人會喜歡聽見,自己男朋友的朋友說自己和他的前女友長得像。
不過他們的表情和態度,讓我意識到這個白玲玲,在顏以柯心裡有着不一樣的地位。
於是,我開始私下去調查白玲玲的信息。
很快,我就在顏以柯房間的照片框裡發現了白玲玲的照片。
可笑的是,框裡放着兩張照片。
一張是我和顏以柯的合照,一張是白玲玲和顏以柯的合照,而我和他的照片就放在上面。
我一直以為,我們兩個感情很要好,所以他睡覺都要把我們兩人的照片放在床頭。
以前的我有多開心,現在的我就有多傷心。
現在看着這張他和別人的合照,我心裡止不住地泛上酸楚。
一樣的姿勢,都是手挽着他,可顏以柯明顯和白玲玲站在一起更開心,笑容更明朗。
照片上的白玲玲和我長得很像,或者說是我長得像白玲玲。
我們兩人差不多的身高,一樣纖細的身材,再加上五分像的面容,確實很相似。
所以說我是她的替身嗎?
我想去找顏以柯對質,為什麼會放白玲玲的照片,可最終我還是忍下來,決定先去認識下白玲玲是何許人也。
幾經周折,我從他的髮小那裡,得到了白玲玲的消息。
顏以柯和白玲玲是高中同學,曾經考進同一所大學,兩人的感情從高中到大學一直都很好。
但是在他們大四的時候,白玲玲卻和顏以柯突然分手,自己去國外留學。
為了戀人的前途,顏以柯選擇放手。但偶爾還會攢錢買一張機票,獨自一人坐飛機去國外偷偷看白玲玲,不讓她發現。
這樣的日子,他整整堅持了三年。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有個外國人進入白玲玲的房間,一晚上都沒有出來,他才死了心,不再去找白玲玲。
顏以柯消沉很久,才打起精神,開了家花店,然後就是遇到我之後的事。
聽完他的事,良久,我都很難受。
不知道先是心疼自己,還是先心疼他。
自那天起,知道他和白玲玲之間發過的事後,我的心總是在看到顏以柯的時候刺痛一下。
我偷偷地將白玲玲的照片帶走,然後等着顏以柯下一步動作。
真意外,只是一天,他就發現了。
他深夜給我打來一通電話:「你拿走了照片。」
不是疑問,是肯定。
他知道是我乾的。
事到如今我也不必藏着,只是很淡漠的回了聲:「嗯。」
電話那邊的他,聽到我的回答,沉默很久之後,才掛斷電話。
我知道我和他之間有了隔閡。
但是,這一次,我們誰也沒有先低頭。
這不是誰向誰妥協,就能解決的事。
我們好幾天都沒有聯繫,還是後面,花店裡的學徒聯繫我說他要過生日,我才再次出現。
畢竟在他人的眼裡,我們還是情侶,分手兩字我和他誰也未曾說出口。
這次生日會過後,我們的關係似乎回到了以前那副樣子,但我知道,埋在心裡的疙瘩遲早是要出來膈應人。
我和顏以柯誰也不說破這層窗戶紙,我們彼此沉默不言。
我們已經互相見過父母,定親的日子也定好,就在下個月的6號。
我不知道該不該繼續下去,這是錯的還是對的。
也許老天爺看不下去我的難捨難分,這時候,白玲玲回來了。
她很高調,一回來就叫上曾經要好的朋友聚會,當然,也叫了顏以柯。
我本身是不知道的,只是恰巧看到,今天花店裡的顏以柯給好幾個客戶拿錯花,我才注意到他的異樣。
他讓我早些回家,說自己還有些事沒處理完。
我假裝答應,實則站在不遠的馬路邊,靜靜地看向玻璃窗內的他。
顏以柯臉上的表情似乎看起來很難受,他撐頭坐在椅子上,過了很久才關門離開。
我跟着他一路來到他們幾人聚會的地方。
當時的我只看到他周圍那幾個我熟悉的人,沒有注意到其他人。
那些人都是顏以柯常交往的朋友,我並沒有多想,只當一場普通朋友聚會,還心想怎麼沒叫我,就不以為意地推開門。
一推開門,我就看到,一個熟悉又陌生的人。
面前的位置上,坐着一群人,而人群中央圍繞的人正是白玲玲。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