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從那天起,一直到辦完離職手續,我都沒再見過陳如洲。
小沐給我發了他和黃丹丹的工作動態,我甚至都沒點開就刪除了。
所有跟他有關的工作群和項目文檔,我也都退出了。
今後是真的沒必要再關注了。
只有去廣州報到那天,在機場居然又倒霉地迎面遇見了陳如洲,他身邊依舊站着黃丹丹。
經過時,他只跟我父母打了個招呼就氣鼓鼓走了。
全程沒看我一眼。
我們迅速散開,誰也沒再回頭。
檢票前,我忽然側頭,恰好看見陳如洲也正好登機。
他只冷冷掃了我一眼,就頭也不回消失在登機口。
曾經並肩作戰、共同創業的搭檔,從今以後算是徹底告別了。
終於不同路了啊。
那今後,就祝你項目順利吧。
我在心裡默念。
16
後來,我們很久很久,都沒再聽到對方的消息。
我也特意交代父母,不要在我面前提到任何關於陳如洲的事。
在廣州分公司,我認識了許多新的同事,也加入了幾個技術社區,每天忙得充實。
之前的不快樂,早就淡忘了。
原來從前圍着一個人的項目打轉的工作,真的很局限。
想到這裡,我竟然覺得開始認同當時陳如洲的觀點了。
外面的機會這麼多,技術迭代這麼快,為什麼要把自己早早和一個創業項目綁定呢。
我很慶幸,我選擇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新環境。
雖然廣州的天氣和飲食習慣一開始不太適應,小強也的確不少。
但這裡的互聯網氛圍很濃,創新項目層出不窮,我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奮鬥目標。
元旦時,原公司的同事來廣州出差,我和小沐帶她去喝早茶。
她無意間提到了陳如洲。
說他早和黃丹丹分道揚鑣了,項目也一個接一個地黃了,整天在各大公司之間遊走,談了好幾個合作都沒談成。
"陳如洲跟從前那種穩重靠譜的創業者形象完全不同,簡直變了一個人。"
"你要是再見到他估計都不敢認。"
我沒說話。
小沐一個勁沖她使眼色岔開話題,同事便也沒再提。
我們在珠江邊跨年,倒計時的時候,小沐讓我許願。
許完我才發現,這是我第一次許了跟他無關的願望。
在我之前短暫的職業生涯里,有長達三年,我所有的目標都與陳如洲的項目有關。
我很開心,自己是真的放下了。
第一個春節假期,我思念爸媽得緊。
考完年終總結便第一時間沖回了家。
可我沒想到,陳如洲居然跟着我爸媽一起,來機場接我了。
17
闊別半年,再見到陳如洲,我們變化都不小。
他更瘦了,眼神也不似從前那般銳利,當然樣子還是一如既往的精英范。
我從小看人不准,但對商業天賦的判斷還是在線的。
不然也不會從創業初期就傻傻跟在他屁股後面。
只愣了一小會兒,我就笑着走過去,大方跟他打招呼:"陳總監,你也來了。"
陳如洲接我行李的手頓在半空,不可置信地看着我。
從共事開始,所有人都讓我直呼他名字,以顯示我們的親密關係。
我也一直這麼做了。
現在心境不一樣,很自然就用上了職場稱呼。
陳如洲卻似乎很難接受。
很久之後,他才抖着手接過我的行李。
媽媽小聲在我耳邊解釋:
"我們出來接你,剛好在門口遇到阿洲,他非要跟着來幫忙。"
我笑了笑,示意她沒事。
在車上,我迫不及待把近期廣州公司的項目跟爸媽分享了一遍,引得他們也笑個不停。
沒人搭理陳如洲,我餘光卻發現,他嘴角也偷偷上揚了一路。
那天他似乎想去我家坐坐,但我們三人一起客氣婉拒了。
整個春節為了考駕照,我每天早出晚歸,晚上又總跟幾個老同事出去聚會。
聽說陳如洲來找過我幾次,每次都錯過。
我有些錯愕,不覺得我們之間有什麼事需要聊。
今年奶奶和姑姑都回來過年了。
年三十那天晚上,家裡特別熱鬧。
吃完年夜飯,老人們在沙發上看春晚,年輕人都在打麻將。
陳如洲一家三口,卻突然帶着大包小包來我家造訪。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