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野草 50: 第50章 教师食堂
0%
墨書 Inktalez
在花園中學,我享受了一回「特權」,隨父親在教師食堂搭餐吃飯。但這並不是校長的特權,和我一樣在教師食堂搭餐的,還有好幾個老師子弟,像我們48班的住校生,除了鄧華玉之外,都在這個食堂進出。 0
說是老師食堂,其實和學生食堂就在同一個地方,只是炒菜的時候分兩個鍋子,學生食堂人多,用的是大鍋,教師食堂人少,用的是中鍋。 0
因為有上百號人,我們吃的米飯並不直接用鍋子來煮,學校置辦了幾個大蒸籠,用四塊長6尺厚2寸的雜木板接合成蒸籠的外圍,底層篏上幾根木方,再鋪上一個竹編的隔板方便熱氣通過。 0
每次吃飯之後,我們都要用一個缽子盛好五六兩自帶的大米淘洗好,然後按編號放進某一個蒸籠里,為下一餐做準備。老師和同學們的缽子五花八門,為了避免大家吃飯的時候拿錯缽子,學校也沒有統一規格,只是按班級分配了不同的蒸籠。不少同學為了方便辨認,會在缽子上做明顯的記號,有的用彩色油漆寫上一個字或者畫上一個圖案,有的故意將缽子打出一個缺口。即使這樣,偶爾還是會出現拿錯的情況,經過一番尋找之後一般都會物歸原主;因為別人拿錯而挨餓的情況,在我這兩年的初中生活里,僅僅碰到過一次,挨餓的居然是食堂里專管蒸飯的工友。 0
教師食堂的菜,並沒有專門的菜譜,卻很有規律,每周會吃上三次葷菜,和在家裡菜地里出什麼菜就吃什麼、不是逢年過節難見葷腥有很大的區別,也因此讓我對每個吃葷菜的日子很是期待。 0
其實,因為各種小菜基本上是自給自足,那時在教師食堂吃小菜是不算錢的,只有每次吃葷菜的時候,財務室才會根據購買金額和菜的份數計算出每份該出的錢。我們幾個搭餐的學生要出的錢,當然由父兄代出,記得食堂里有一張表,每次要交的錢都記得明明白白,任何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不管是校長還是普通老師,吃了葷菜都是要交錢的。 0
在教師食堂吃飯,父親的生活習慣和在家裡有很大的區別。在家裡,可能是胃有點毛病的原因,父親很少吃酸辣的東西,我則特別喜歡用酸菜下飯;可在學校里,食堂經常會有一個酸蘿蔔炒泥鰍的菜式,這時候父親往往會把兩份菜擺到一起,將有限的十幾根泥鰍全部挑出來給我吃,他卻專門吃其中的酸蘿蔔。 0
泥鰍當然比酸蘿蔔好吃,吃的次數多了,本來愛吃酸菜的我也只覺得泥鰍好吃,卻從沒想過作父親的這是把好吃的全讓給孩子吃,更沒有因此對父親多一份敬或者愛;甚至在高中時讀到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時,仍然對這種關愛沒有深切的感覺;直到多年以後,我也成為了父親,才明白這種感情。只是此時的物資條件已十分豐富,我和兒子無論喜歡吃什麼,都有充足的供給,倒不需要刻意地從自己嘴下給孩子省點吃的東西了。 0
在教師食堂吃飯,我也養成了一些與家裡不同的生活習慣。食堂的大師傅炒好菜之後,總會在鍋里又加兩瓢水,等水燒開了,再加點鹽、放點蔥,最後將這些湯水裝到一個盆子裡,放在案板上任大家取用,既清洗了鍋子,又讓單調的菜譜里多了一個湯菜。 0
在家裡,媽媽卻總是將洗鍋水倒掉,還說吃洗鍋湯不是好習慣;奶奶因為年紀大經常用茶水泡飯,每次見到,媽媽都要告誡我們不要去學,更不允許我們兄妹用湯或茶水泡飯吃。 0
開始,我對教師食堂里這盆湯總是視而不見,可看到一些年輕的老師吃得津津有味,也忍不住試了兩回,漸漸戀上了它;過了兩三年,家裡也開始經常在正菜之後加湯了。特別是暑假裡「雙搶」的日子,我家每餐必炒一份酸菜,起鍋時會留下四分之一的份量,再加水做成酸辣湯,吃飽飯之後,喝上小半碗酸辣湯,似乎一天的疲勞、酷熱的暑氣,都揮散得乾乾淨淨了。 0
學生食堂的伙食,當然比教師食堂的差上幾籌,有不少的同學甚至因此吃不下飯,從家裡帶菜便成為一種習慣。 0
一般的家庭,那時還只能預先炒一些酸菜之類能夠久放、冷吃的菜式,裝在玻璃瓶子裡,每餐挑出一點點作為加菜,比單純的食堂菜好上很多。 0
有些條件差的家庭,乾脆全靠家裡帶菜,利用學校的蒸籠蒸好飯,悄悄地躲在一邊用最少量的菜下飯,以此省去那一期好幾塊錢的伙食費。 0
條件好的家庭,最多也只是偶爾能夠在帶的菜里加點葷腥如肉絲、豬腸子之類,還有就是在炒菜的時候多放點菜油。 0
我們年級永遠第一名的龍運仕,那時候身體比我高出一頭,幾乎每周都會從家裡帶一些菜來,我有時吃教師食堂的菜吃厭了,想換換口味,便會和他換着吃,兩人都皆大歡喜。 0
教師食堂既有炒菜的師傅,又有打雜的工友,他們年紀都才二十出頭,基本上是接父輩的班吃上了「國家糧」,只是因出身於農村,文化不高,幹不了教師這份活,才進了食堂。 0
好吃嘴饞的我,很快便和他們玩成了一片,可以提前吃到一些東西,偶爾也幫忙做一點事,其中最有難度而又讓我最高興的,便是去吊井裡打水。 0
食堂前面的坪里打了一口深深的水井,因為地勢較高,水面離井口大約有一丈的距離,每次用水,必須用一根繩子把桶子放近水面,然後猛地一拉繩子,讓桶子栽個跟頭把水裝進來,再慢慢地把裝滿水的桶子提上來。 0
這樁差使,需要一定的技巧,更需要不少的力氣,我一則力氣小,二則以前在家裡沒見過吊井,開始時鼓搗老半天也打不上幾碗水,反覆試了五六天,勉強能夠把水桶打滿了,卻又沒有力氣提上來,還要力氣大的同學如羅永中過來幫忙,可我一直對這項工作樂此不彼。 0
幾個月後,學校里在吊井邊豎了一根粗木杆,在中間鑽孔安上一根槓桿,槓桿的一端用鐵鏈拴了一隻木桶,另一端則綁上一塊大石頭,從此以後,只要學會打滿水的技巧,提水的工作倒是輕鬆了許多。 0
有一回,一個住在山邊的老師獵到了一隻野山羊,就在井邊洗剝開膛,用了很多的水,都是圍在旁邊看熱鬧的我提上來的,一點也不覺得累。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