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書 Inktalez
祖母站在那低矮的墳塋前,面容憔悴,雙眼紅腫,仿佛一夜之間老去了十歲。
她的聲音因過度的悲傷與憤怒而變得嘶啞,每一個字都像是從心底最深處擠出,更是飽含無盡的痛楚與不甘:
「你個挨千刀的,就這樣走了,倒是落得一身輕。留下我這把老骨頭,在這世間苦熬。我這一輩子,怎麼就偏偏攤上了你這麼個不爭氣的,如此又該如何是好?這日子怕是要乾巴巴地熬到頭了!」
祖母的話語如同鋒利的刀刃,切割着在場每一個人的心。
她邊說邊用手帕擦拭着眼角不斷湧出的淚水,那嗚咽聲漸漸變成了放聲大哭,仿佛要將所有的委屈與不甘都宣洩出來。周圍的人們,無論是親戚還是鄰里,都默默地站着,有的低頭垂淚,有的則輕聲安慰,但誰都知道,這份傷痛,唯有時間才能慢慢撫平。
祖父的離去後,家中的氣氛變得更加沉重。祖母的怒火與指責似乎成了她唯一的宣洩方式,無休無止。她每日除了忙碌於家務與農活之間,嘴裡便總是不停地念叨着全家人的種種不是。
我也因此得取「九」字,以滿足祖父最後的遺願,希望我即使歷經磨難,依舊能夠保持那份溫厚與善良,與親人長久共世。
但誰說,活得久就一定是幸福的呢?
那時的我,確實無法理解祖母的複雜情感。她的憤怒、嘮叨與指責,在我看來是那麼的不近人情。
隔壁大娘與祖母的爭吵,更是成了我童年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這些爭執往往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起,但言辭之激烈卻足以讓整個村子都為之側目,口中常用的詞彙不是以「你媽」開頭,就是以「不得善終」結尾。
我時常站在遠處,聽着那些不堪入耳的話語,心中充滿了不安與困惑。我不明白,為什麼大人們的世界總是充滿了這麼多的爭吵與不滿,難道就不能像祖父那樣,用一顆平和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嗎?
直到我成長些許後,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偷偷地想:祖母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才會如此失控?
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父親終於在村裡的供銷社謀得了一份差事,這消息如同春風拂過荒蕪的田野,為我家帶來了勃勃生機。全家人都沉浸在這份突如其來的喜悅之中,看到了艱難歲月後的一絲曙光。
母親尤為激動,她的眼眶裡閃爍着晶瑩的淚光,那是幸福。她哽咽着說道:「你父親原本考上了村裡的廣播員,可惜被人頂替了。這些年來,他經歷了多少挫折和磨難,如今終於算是苦盡甘來。」
當時的我年紀尚小,對於大人們口中的「工作」一詞並無太多感觸。在我童稚的心裡,只以為父親找到了某種美味的吃食,足以讓全家人歡欣鼓舞。隨着歲月的流逝,我也逐漸明白了那份工作對於父親、對於我們全家究竟意味着什麼。
可每當姑姑提起這段往事,她的臉上總會浮現出得意和我當時看不懂的笑容。她驕傲地宣稱,是她不惜捨身聯姻才為父親鋪就了這條通往供銷社的道路。
在她向我炫耀此般功績時,總也不忘附上那句令人心生芥蒂的話:「你們這群忘恩負義的……」以此來提醒我們,她曾經為了我們這個家付出了多麼巨大的代價。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