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園中學的日子越多,同學們混得越熟,特別是在年級里名列前茅的同學,幾乎形成了一個小團體,雖然分處於三四個班,卻經常扎堆在一起,既一起學習,也一起玩樂。
學校里公認的優秀生龍運仕,雖然和我不在同一個班,我倆卻是「秤不離砣」的好兄弟,他的家處於洞口和綏寧兩縣交界的大山之中,因為我家只能算是住在小山腳,我對他口中的大山很是嚮往,便約好找機會一起去他家玩一回。
一個周六的下午,放學有一點早,我向爸爸說明之後,跟在運仕的身後向大山深處走去。
在我的想象里,泡桐這個地方一直有點神秘,我沒有想到的是,才走過花園街上兩三百米,高大的盧家山就擋在了我們面前,看着運仕一直埋頭往前走的樣子,我不禁尋思:該不會就這麼直接爬過盧家山吧?
在山腳,運仕的行動打破了我的疑問,他在接近部隊駐地的路口靈巧地往右一拐,進了兩山之間一條狹長的小路。
望着眼前一眼看不到頭的小路和一直夾峙在兩邊的高山,踩着路上細碎的石子和偶爾從峭壁上延生出來的頁岩,走慣了泥土田塍的我,除了好奇就是興奮。
我不時地和運仕及同行的其他同學說說話,碰到經過山間小溪的地方,又會故意把穿着塑料涼鞋的腳伸進去,蕩滌一下粘染的砂塵,更感受一下溪水的清涼。
小路一直在延伸,慢慢地,腳下的細石越來越少,頁岩卻越來越多,路面越來越粗糙,小溪也越來越多,溪水越來越大,不少的地方,只能淌水而過了,勉強供人行走的小路,幾乎是從一片片山壁上崩出來似的,曲折而又時斷時續。
碰上險峻一點的地方,甚至需要手腳並用,用手指抓住石壁上的雜草雜樹再小心地移動腳步,不遠處甚至就在頭頂,偶爾還會有崩落的石子划過。
不敢想像,家在泡桐的幾個同學,每周都要在這樣的小路上走一個來回;更不敢想象,這些同學中還有一個平時看起來柔柔的鄧華玉,聽說她家比運仕家還要遠上三四里路。
膽戰心驚地走着,突然間一個依山壁而建的小院子出現在面前,稀疏的四五座房屋,掩映在青翠的樹葉之間,從對面大山頂上漏過的點點陽光,照射在灰黑的瓦楞上,偶爾折射出幾絲晃眼的光芒。我興奮地問:「這就是你們的家?」
「不是,這才走了一半的樣子,連下泡桐都沒到,離我們家還遠着呢!」
很少走這種山路的我,不禁有點鬱悶起來:怎麼這麼遠啊?
不過,院子邊上出現的兩樣東西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驅散了我的鬱悶。
我看到了一架古舊的水車,這完全不同於我們家鄉那種架在田塍上從低處往高處車水的長方形玩藝。只見一個巨大的圓形架子,就像奶奶那輛紡車的放大版,直徑應該有三四米,架子的外圈斜斜地綁着數十個竹筒,每個竹筒都有我家舀水的勺子那麼粗。
水車正在緩緩地轉動着,在竹筒靠近溪水地方,可以聽到陣陣「咕嘟咕嘟」的響聲,那是竹筒在往身子裡「吃水」;待到高處,又可以聽見陣陣「嘩啦嘩啦」的響聲,那是竹筒在把開始吃進的水「吐」出來,這些吐出來的水,用一根剖開的竹子接着,流向高處的一條小水渠。
第一次看到這種水車,我站在附近仔仔細細地觀察了好幾分鐘,看到我依依不捨的樣子,其他幾個同學也停住了腳步,運仕對我說:「原來這一路上有好多這種水車的,現在只剩下這一架了,其實也沒多大的用處,估計過些日子也會壞掉的。」
聽到他這麼說,我將惋惜的目光移開,準備繼續趕路,卻又讓旁邊屋坪上滿坪的一種東西吸引住了:一根根筷子長短的竹籤,上面三分之二的部位粘滿一圈圈泥灰色的粉塵,下部插在坪里,幾十上百根一堆,每堆都像一朵盛開的花兒,無數堆排下來,又像一小塊天空里密布了亮閃閃的星星。
「這是什麼啊?能吃嗎?」
「哈哈,這是線香呢,這家院子裡戶戶都會做這個,聽說是用附近山上的一種香土,和着一些東西粘在竹籤上面,等曬乾了可以拿到街上去賣,大家過年、清明敬神的時候都會用到,點燃之後會散發陣陣香氣,一根香可以燃放大半個小時呢。」運仕在一邊向我解釋。
得到答案後,我再沒有了深究的興趣,也沒有了停步的理由,繼續走着時而崎嶇時而平淡的小路。
終於,在兩個同學先後離開隊伍之後,我們來到了運仕家所在的院落。這是一路上我見到的最大的院落,靠近山腳的地方,層層疊疊地建有十多座青瓦木房,大略地排成三四排,運仕的家在最裡面的第三排,後屋檐幾乎就挨着山壁了。
運仕家是一座和我家老屋差不多的木架子屋,屋柱十分粗壯結實,堂屋十分寬敞,因為沒有裝上前牆而顯得格外明亮。堂屋裡面,運仕的哥哥和父親正在用竹子編織着畚箕,見我們來了,笑着打了個招呼,手下的活一點也沒停,說是要抓緊時間多編織一些,等明天運仕去上學的時候,可以帶到花園街上賣給供銷社,一擔畚箕可以賺一角多錢,運仕讀書的學雜費,就是靠父親和哥哥閒時編畚箕賺的。
新鮮勁過後,我顯得有點無聊,直到運仕告訴我一個好消息:今天晚上上面陳家灣院子要放電影,我們去看吧。
聽說有電影看,剛剛從「追電影」的時代走過來不久的我,馬上有了興致。匆匆地吃過晚飯,便攛掇着運仕快點去陳家灣,連他媽媽特意為我這個小客人多炒的菜是些什麼味道也沒來得及仔細品味。
與在我家看電影不同的是,這次去看電影不用帶凳子,運仕說可以到陳家灣去借,我暗自里想,這兒是真正的山區,木材多的是,每家每戶都有不少的凳子,我們還要走三四里路,不帶凳子更輕鬆。
雖然天慢慢黑了,也沒有帶任何照明的東西,但從上泡桐到陳家灣的路卻出乎意料地好走,再加上興奮和一身輕鬆,我們很快就來到了放電影的大坪里。運仕站在場邊向人群里看了一會,帶着我擠過幾條凳子,來到一個女孩面前,說:「龍標松也過來看電影了,到你們家搬條凳子吧。」
就着放映機旁漏過的點點光亮,我才看清面前的居然是鄧華玉同學,便笑着打了個招呼。她微微怔了一下,站起來說:「那你們就坐這裡吧,我另外去搬凳子找地方坐。」
電影很快開始了,銀幕上是七個亮閃閃的花體字——紅葉鋪滿的小路!
附:《紅葉鋪滿的小路》,1983年峨眉電影製片廠出品,故事梗概:1933年秋冬時節,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五連指導員田川妹帶領女衛生員蘭子、女戰士水香奉命前往王家溝協助當地縣委轉移。途中,受田川妹丈夫「牽連」,保衛局以「合謀叛亂」罪,派楚科長將田川妹逮捕。深秋的巴山,層林霧障,峻峻茫茫,山路彎彎,紅葉飄零,田川妹一行,背着沉重的包袱,忍辱負重的踏上了坎坷不平的山間小路。楚科長押着田川妹一行去保衛局歸案途中,不巧與敵人遭遇,楚科長的警衛員不幸犧牲,他自己也中彈負傷。善良、忠厚、淳樸的田川妹和蘭子、小香,仍然以深厚的同志情誼,關心、愛護甚至是無微不至的照料着楚科長的傷情。田川妹不顧自己身懷有孕,體質虛弱,抬着楚科長翻山越嶺;為了給楚科長補身子,水香下河摸魚,被搜山的敵兵發現,中彈犧牲;為了給楚科長治病,蘭子不顧危險,自己試服中草藥,幾乎中毒身亡。深受感動的楚科長在戰鬥中毅然牽制敵人,壯烈犧牲,從而使田川妹、蘭子和剛剛出生的嬰兒得以安全轉移。眼淚流幹了,鮮血凝結了,楚科長、水香、小戰士都英勇無畏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田川妹、蘭子仍然懷着那顆淳樸善良有心,前往保衛局「投案自首」。她們在嬰兒的啼哭聲中,默默地踏上了那條曲曲彎彎的鋪滿紅葉的小路……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