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就像一個巨大而喧囂的舞台,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上面穿梭往來,打打鬧鬧之聲不絕於耳,坑蒙拐騙的行徑如同陰影般潛藏其中,種種亂象表明,這顯然不是一個清淨之地。
在這裡,人們仿佛置身於一個永不停歇的漩渦,被各種繁雜的事物和不良的風氣裹挾着。就像繁華的市井街頭,攤販的叫賣聲、行人的爭吵聲、車輛的喇叭聲交織在一起,空氣中瀰漫着浮躁與不安的氣息。
而古人說 「閉門即是深山」,這像是在喧囂塵世中尋得寧靜的一句箴言。我們只能鬧中取靜,俗中取雅,如同在荊棘叢中尋覓花朵,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先做到自主。
這自主,就像是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握緊船舵,掌控自己的航向。
《徒然草》里有言:「不要用心於外物,最好的辦法是一個人獨處。
一旦把心放在俗世,就免不了被它迷惑,失去自主。」 這就好比一隻原本自由自在飛翔的鳥兒,一旦陷入獵人設置的羅網,就失去了自由飛翔的能力。
比如和別人交談時,總想博得別人的好感,就像一個演員努力迎合觀眾的期待,在這個過程中,真實的自我被掩蓋,言不由衷,做不到言為心聲了。
又不免有和人嬉鬧的時候,那種嬉鬧就像是隨風飄搖的浮萍,沒有根基,只是隨波逐流。有和人爭執的時候,就像兩隻爭鬥的公雞,互不相讓,以至於喜怒不定、妄念叢生,得失之心就再難放下。
如此執迷於塵世,陶醉其中,且又好痴心妄想,全不悟我佛真諦。
它告訴我們:要想自主,就必須遠離世俗。這就像陶淵明遠離官場,回歸田園,在那一方寧靜的天地里,他才能找回內心的本真,寫出那些充滿田園詩意的佳作。
而要遠離世俗,就必須看管好自己的心。要知道,世間一切美好,非天造,也非他造,乃是心造。
所以,我們做自主者,要自主的,就是自己的那顆心。
《孟子》中記載:一次,公都子問孟子,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君子?孟子告訴他:保護好自己的心就可以了。也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真正的自主者。這就如同守護一座珍貴的花園,只有精心照料,不讓雜草叢生,才能讓花園裡的花朵盛開得嬌艷欲滴。
《莊子》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自主者,他叫梓慶,是做鐻的高手,而鐐就是過去懸掛鐘磬等樂器的木架,上面刻有鳥獸神怪等裝飾圖案。
有人問他:「你憑什麼妙法做得那麼好呢?」
他回答道:「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木匠,沒有什麼妙法,但是我在做鐐之前,從來不敢耗損精神,一定要齋戒讓心神寧靜。
齋戒到第三天,內心不敢有領取賞賜爵祿的念頭,就像一個即將踏上征途的行者,摒棄了一切功名利祿的誘惑,心中只有前行的方向;齋戒到第五天,便不把他人一切有關毀譽巧拙的議論放在心上了,這如同一隻獨自高飛的大雁,不會因為地上的雞鴨的議論而改變自己的飛行軌跡;齋戒到第七天,有一種超然之感,連自己的四肢形體也忘掉了,仿佛自己已經與周圍的世界融為一體,進入一種空靈的境界。
在這個時候,一切朝廷之事都忘了,我的智巧高度專一,而外界的任何干擾都消失了,然後我才進入山林,細心觀察大自然中鳥獸的天然情狀。
他就像一位虔誠的畫家,用心去捕捉每一個細微的神態,一旦達到心有所得,在我眼前便展現出一個完整的鐐的形象,然後才動手製作,不然便不動手。這就是以我的自然心性去契合鳥獸的自然形神,製成的器物被驚疑為鬼斧神工,恐怕就是這個緣故吧。」
顯然,他看管好自己的心了,所以,他把精力和時間都用在該用的地方上,創造奇蹟就很自然了。
世間的成功者,無一不是如此。就像達芬奇,他在創作《蒙娜麗莎》時,全身心地投入到對人物神態、光影的揣摩中,外界的喧囂與誘惑都無法干擾他,最終成就了這幅舉世聞名的畫作。
可是,看管自己的心,實屬不易。
因為,在紅塵中誘惑和欲望防不勝防,稍不小心,就會成為它們的俘虜。
當年,魔羅曾為佛陀設下懷疑、恐懼、美色、權力、金錢等重重障礙,但都無法令佛陀分心。佛陀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任風雨如何侵襲,都不為所動。外物沒有引起他的興趣,他心如止水。這是佛的境界:心是心,外物是外物,沒有任何交集。
當然,這也是我們憧憬的目標。這就告訴我們:要想看管好自己的心,就必須明白心與外物的關係 —— 兩者水火不容;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麼我們的心就會很容易被某一外物牽着鼻子走,進而迷失自己。就像那些陷入賭博深淵的人,被金錢的誘惑蒙蔽了雙眼,失去了理智,最終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而要處理好心與外物的關係,方法其實很簡單,把附加在外物上的目的之類的東西去掉就可以了。
詩人顧城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九八五年後,我放棄了所有先前的寫詩目的,詩不到來不寫,我發現了一個奇異的現象,文字會自己行動,像一粒粒的水銀,滾動或變成空氣,每個字都是自由的,不再代表人加於它的意義,就像我們辭去了外在的職務恢復了原本的性情。」
有專家說,他後來的詩要好於之前的詩,答案就在這裡。
這也說明:自主者最好的自主,就是順其自然,千萬不要歪曲或扭曲心意。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出最真實的自己。就像那些追求自然之美的畫家,他們不刻意去描繪什麼,只是跟隨內心的感覺,讓畫筆在畫布上自由揮灑,反而能創作出動人心弦的作品。
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說做自己,其實,他們沒有搞清楚,要想做自己,必須做到自主。
先自主,才有自己,否則,那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那些盲目跟風的人,看到別人做什麼就跟着做什麼,沒有自己的主見,最終只能迷失在人群之中,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