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 1: 修仙体系的碰撞
0%

論道

作者 : 红妆
墨書 Inktalez
道指論心,尋心智之所求,不可強求,不可沉溺,不可貪妄。 0
 
儒授意君子禮學,人分三六九等,曰人臣,曰白丁,曰流氓。 0
 
 
佛為之可解,世間萬般情仇,且助人一善,度亡魂,度冤魂,度痴人。 0
 
三道多為天下人論述,人為儒之學子,但心懷佛念,平生多為坎坷,妄念求道可長生。 0
 
 
佛家有雲,眾弟子當遵循九戒。 0
 
不殺生、不偷盜、不犯淫、不妄語、不飲酒、戒奢、戒墮、戒釋、戒樂。 0
 
 
總而言之,律以己身,平外生欲,守心中淨。 0
 
度化萬生,點撥世人,以佛心救蒼生。 0
 
 
世人觸動,燒香建廟,歌頌功德,流芳百世。 0
 
而道為其另類。 0
 
 
道之理念起源於巫術,其年歲久遠,不可計量。 0
 
道教源於東漢末年,為人稱張天師張道陵所創,以長生不老為始念。 0
 
 
此想法,天地初至今,有斷其念者,寥寥無幾。 0
 
道家流派有一名曰,玄學。 0
 
 
《易經》、《老子》、《莊子》三書,為立玄而正言。 0
 
縱觀千年史冊,求仙問道君王者不計其數,卻無一人問道可成。 0
 
 
從始皇帝起至本元年,時代變遷,浮生萬物造化千變,後可知一切皆為浮生妄想。 0
 
但為何,世人依然皆有此妄想者。 0
 
 
... 0
 
廣為人知的一道修仙體系,大多為修仙問道,大成之後可升天的突破層境。 0
 
 
從鍊氣、築基、金丹、元嬰、出竅、分神(化神)、合體、渡劫、大乘期,這九個修煉層次境界,可以一一道解世間萬物。 0
 
每層又分為九層,取至尊之數,但又可分三層,取道中意。 0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0
 
初期、中期、巔峰期。 0
 
 
這套修煉體系,最初起源於內丹術,為隋朝時青霞子蘇元朗發掘闡述,世人稱之內丹學說,後盛唐時迎來鼎興。 0
 
道的修煉論系不受限制,宇宙論、時空論、哲學論等皆有涉及,還與儒學些許哲學觀念相融。 0
 
 
「道體論」講述了道體本義,認為道是萬物的本體,這也是後來修仙文中常見的「修變求不變」修仙理念。 0
 
從萬物中獲取道,最後又將道返還於世間,視為道解(屍解)。 0
 
 
或許修煉途徑大不相同,但最終目的都一致,求仙問道得長生。 0
 
《道德經》天下人所知者眾多,春秋時老子所著,分上下兩篇,上篇《道經》,下篇《德經》。 0
 
 
此書主要講述人修道的方法,德是修道的基礎,而道是德的升華。 0
 
萬物殊途同歸,道生萬物,但道又在萬物中。 0
 
 
這本是最早時,人們對道較為清晰的闡述證據。 0
 
在晚唐後世,對於內丹學說,道家眾人也是不斷完善體系。 0
 
 
在不少的國內外仙道論解中,天人合一思想,陰陽五行學也是被多多引用,而這些學術講法或多或少也是內丹學說的一部分。 0
 
北宋時期,帝王也多沉迷於修道,符籙道法興盛,開創「三山符籙」。 0
 
 
茅山、龍虎山、閣皂山,其茅山道士實力宗門最強,遍布天下,後人多遇見的也大多為茅山道士。像是林正英前輩主演的電影體系,出現的就是這類道士。 0
 
龍虎山大多修道門派中也出現過此名,它並非虛構,而是真正存在的千年門派。 0
 
 
閣皂山更是因葛玄和葛洪兩人,被道教並稱為「葛家道」,成為天下道徒的聖地。 0
 
除卻此三派,像是神霄派和天心派也是此時興起。 0
 
 
神霄派的五雷符與修仙文中的五行符籙大多對應,陰陽五行一脈相通,金木水火土環環相扣。 0
 
天心派則分為俗家和出家兩種弟子,俗家弟子要求皈依三寶,出家弟子又分嗣教和嗣法弟子,門派主要為三清道教傳承。 0
 
 
對於內丹學說,後面還衍生出了丹法。 0
 
扶搖子陳摶曾曰十二字丹法口訣:「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復歸無極。」 0
 
 
願此口訣助各位道友早日勘破迷霧,大道可成。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