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生從洛陽抵達長安,選定了客棧住下,安置好行李,盤算着離考試的日子還早。他叫來客棧的夥計,詢問紫清觀的路途遠近,夥計說:「就在春明門外。」
於是楊生備了些禮物,前往紫清觀拜訪杜仙姑。仙姑年逾花甲,道行極高,是觀中女道士的首領。楊生進觀後恭敬地拜見,並呈上了母親的書信。
仙姑詢問了楊生母親的近況,不禁垂淚說道:「我和令堂姐姐分別已有二十年了。眼前這位後生,竟已這般英姿勃發,可見人生易逝,光陰真如白駒過隙一般。我已老了,厭倦了京城的喧囂,正打算動身前往崆峒山,尋仙問道,修煉心性,寄情山水。你母親在信中囑託的事情,我不得不暫且留下,為你料理妥當。楊郎你丰神俊朗,宛如仙人,當今的女子中,恐怕很難找到與你相配的佳偶。這件事還需從長計議,過幾日你再來一趟吧。」
楊生答道:「晚輩父母年邁,家境貧寒,年近二十,卻依然居住在偏僻的鄉下,未曾婚配。本該是成家立業的年紀,卻反倒讓父母為我的生計擔憂,實在慚愧至極。今日得蒙姑母如此關愛,晚輩感激不盡。」說完便拜別仙姑,轉身離去。
眼瞅着科考的日子一天天臨近了,楊生自打聽完指婚的承諾,那顆追求功名的心倒也稍稍鬆懈下來。幾天後,他再次前往紫清觀,仙姑笑着說:「我倒知道一個好姑娘,論才華,論容貌,都足以匹配得上楊郎。只是她家世顯赫,祖上六代公侯,三代丞相,非比尋常啊!楊郎若能高中今科狀元,此事倒也並非沒有指望,否則,空談無益。楊郎不必頻頻來我這老身這裡,還是專心備考,爭取金榜題名才是要緊事。」
楊生忙問:「敢問是哪戶人家的小姐?」
仙姑答道:「就是春明門外,鄭司徒家,朱紅大門面朝大街,門前立着儀仗,便是那家了。司徒膝下有一女,說是天仙下凡,也不為過啊!」 楊生忽然想起蟾月的話,心中暗想:「這女子到底如何,竟能在兩京之間如此聲名遠播?」 便問仙姑:「鄭家小姐,師傅您老人家見過嗎?」
仙姑道:「我如何沒見過?鄭小姐簡直是天仙化人,用言語是無法形容她的美貌的。」
楊生說:「晚輩並非有意誇口,今科考試,對我而言易如反掌,這倒是不必掛懷。只是晚輩平素有個執念,不見那小姐一面,便不提婚配之事。還望師傅您老人家發發慈悲,無論如何,也要讓我見見這位小姐的容貌啊!」
仙姑聽罷哈哈大笑:「宰相家的千金小姐,豈是你說見就能見的?怎麼,莫非楊郎是擔心老身的話不可信嗎?」
楊生也笑着說:「晚輩怎敢懷疑您的金口玉言?只是每個人眼光不同,您老法眼所見,未必就跟我這雙眼睛看到的一樣啊!」
仙姑說:「你這可就錯了!鳳凰麒麟,婦孺皆知是祥瑞之兆;朗朗乾坤,奴僕也明白什麼是光明磊落。只要不是瞎子,難道還會看不出子都的美貌嗎?」
楊生聽完,怏怏而歸,心中還是想着要仙姑答應他的要求。
第二天一早,楊生又趕往道觀,仙姑見了笑着說:「你來得這麼早,必是有事相求啊!」楊生說:「弟子若見不到鄭小姐,心中總是放心不下,還請師傅念我母親託付之意,體諒弟子的心情,務必想個萬全之策,讓我見上一面,弟子日後必當結草銜環,以報答師傅的恩情!」仙姑聽罷,把頭一搖,說:「這事可不容易啊!」沉吟半晌,才開口說道:「我看你天資聰穎,學問也還不錯,不知是否精通音律?」楊生說:「弟子早年有幸遇見過一位奇人,學得了幾首妙曲,六律五音,不敢說精通,但也算略知一二。」仙姑說:「宰相家宅院森嚴,光中門就有五層,花園更是深不可測,院牆高好幾丈,除非插翅而飛,否則根本進不去。況且鄭小姐自幼讀書學禮,言行舉止都合乎規矩,從不去道觀燒香,也不去尼庵拜佛,正月十五不去看燈,三月三也不去曲江遊玩,外人怎麼可能見得到呢?只有一計,或許還有萬分之一的希望,就怕你不肯去做啊!」楊生說:「只要能見到鄭小姐,上刀山下火海,弟子也心甘情願,還有什麼不肯做的呢?」仙姑說:「鄭司徒近來因為年老多病,無心仕途,只愛在自家園子裡聽聽音樂。夫人崔氏也喜好音律,而鄭小姐更是天資聰穎,世間萬事,沒有她不知道的。至於音律的清濁,節奏的快慢,只要聽上一遍,就能分辨得清清楚楚,即使是師襄、伯牙這樣的音樂大家,也不一定比得過她。至於蔡文姬那樣能聽斷琴弦,不過是雕蟲小技罷了。其母崔氏若是聽說哪裡有新曲子,一定會把人請到府中,當着小姐的面演奏,讓小姐品評優劣,以此作為晚年的樂趣。依我看,你不妨苦練一首新曲子,等到三月二十九,這一天是靈府道君的誕辰,鄭府每年都會派丫鬟來道觀上香。屆時楊生你男扮女裝,彈奏一曲,那丫鬟聽到後,回去一定會稟告夫人,夫人聽聞,必然會邀請你去府上一奏。進了鄭府之後,能不能見到小姐,就全看你的造化了,老身也無能為力。除此之外,再無別的辦法了。況且你本來就長得眉清目秀,又不留鬍鬚,道觀里也有些道姑是不裹髮髻、不遮耳目的,你扮成女子,也不難。」楊生聽罷,欣喜萬分,連忙叩謝。回到住處後,便天天數着日子,盼望着這一天早點到來。
卻說這鄭司徒膝下無兒,只有一個千金小姐。當年崔夫人產女,昏迷之中,恍惚瞧見一位仙女,將一顆明珠送入房中,須臾,小姐便降生了,取名瓊貝。小姐及笄之年,生得花容月貌,端莊秀麗,真可謂是世間少有。鄭司徒夫婦對這寶貝女兒疼愛有加,一心想為她尋一門好親事,卻始終沒有合心意的。轉眼間,小姐已到二八年華,還未曾婚配。
一日,崔夫人將小姐的乳母錢嫗喚來,吩咐道:「今日是道君誕辰,你帶上香燭,前往城外紫清觀,替我拜謁杜仙姑,並將這些衣物茶點贈予她,以表我的一番心意。」錢嫗領命,乘着小轎來到紫清觀。杜仙姑接過香燭,供奉於三清殿,又收下禮物,千恩萬謝。之後,設齋款待錢嫗。
此時,楊生早已來到道觀別院,正端坐撫琴。錢嫗辭別仙姑,正要登轎返程,忽聞一陣琴聲,從三清殿西側廂房傳來,其聲悠揚婉轉,清脆悅耳,宛若天籟。錢嫗駐足聆聽,良久,方問仙姑道:「我在夫人身邊多年,常有機會聆聽名家演奏,卻從未聽過如此美妙的琴聲,不知是哪位高人在此彈奏?」仙姑答道:「說來也巧,去年有一位小道姑從楚地雲遊至此,聽聞京城繁華,便暫住於觀中,平日裡偶爾彈琴自娛,貧道是個不懂音律的粗人,也不知她彈奏得是好是壞。今日媽媽如此讚賞,想來定是位精通此道之人。」錢嫗說道:「若夫人得知此事,定然會派人前來邀請。還請仙姑務必好生招待這位道姑,切莫讓她離開。」仙姑道:「謹遵吩咐。」說罷,送錢嫗出門。待錢嫗走後,仙姑便將此事告知楊生。楊生聽後,心中大喜,只盼着夫人早日派人來請。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