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書 Inktalez
原來,司徒大人有個侄子,喚作十三郎,這十三郎生性聰慧,機敏過人,而且最愛做些捉弄人的惡作劇。更妙的是,這十三郎與那楊翰林氣味相投,兩人竟是莫逆之交。於是,小姐回到房中,將春雲喚到身邊,說道:「春雲,你我二人,情同姐妹,如今我已許配人家,你也到了該考慮終身的年紀了。你可有什麼打算?」春雲答道:「承蒙小姐多年來對春雲的愛護,春雲無以為報,只願一生一世服侍小姐。」小姐說道:「你的心意我明白,只是我即將遠嫁,身邊實在離不開你。我與你商量一件事,你可願意幫我?」春雲答道:「但憑小姐吩咐,春雲萬死不辭!」小姐便將自己的計劃告知春雲,原來她想讓春雲代替自己嫁給楊翰林,以報復楊翰林之前輕薄之辱。春雲聽完,不禁問道:「小姐,這樣做固然可以出一時之氣,可日後該如何面對楊翰林呢?」小姐冷笑道:「難道被人欺辱的羞恥,不比欺騙別人更讓人難受嗎?」春雲見小姐心意已決,便不再多言,只是微微一笑,說道:「春雲這條命都是小姐的,還有什麼不敢做的呢?」
翰林院的差事,除了當值外,並無多少奔波勞碌。楊翰林公務之餘,閒暇頗多。他時而邀朋會友,時而流連酒肆,有時也騎着毛驢到郊外踏青訪春。一日,好友鄭十三邀約楊翰林說:「城南不遠處,有一處僻靜去處,山川之景甚美,我想要與兄同游一番,以遣胸中逸興。」楊翰林欣然應允,說道:「正合我意!」於是二人備好酒水、乾糧,帶上僕從,一路遊玩,行了十多里路。但見堤岸芳草萋萋,溪邊綠樹成蔭,頗有些山野情趣。楊翰林與鄭十三二人臨溪而坐,開懷暢飲。
時值春夏之交,尤有百花,草木繁茂,一派生機盎然。忽見落花隨水漂來,楊翰林吟誦起「春來遍是桃花水」的詩句,說道:「這裡莫非就是傳說中的武陵桃源?」鄭十三說:「此水源自紫閣峰。我曾聽說,每逢花好月圓之時,便有仙樂之聲從雲端縹緲傳來,不少人都曾聽聞。只是小弟我仙緣淺薄,無緣得入仙境。今日就與兄長一同去探尋一番,看能否覓得仙蹤,與仙人攀談,一窺仙境。」楊翰林生性好奇,聽罷欣喜異常,說道:「天下若真有神仙,那必定就在這山中!」說罷便要起身前往。這時,忽然跑來一個鄭家的童僕,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說道:「夫人突發急病,特來請老爺速速回府!」鄭十三聞訊,急忙起身告辭道:「本想與兄長一同尋訪仙境,奈何家中有事,不能如願,實在遺憾!」說罷便匆匆忙忙地趕回去了。
楊翰林雖然覺得掃興,但遊興未盡,便獨自一人沿着溪流,信步走到一處洞口。只見幽深的溪谷中流水潺潺,兩岸峰巒疊嶂,不見一絲塵埃,只覺心胸開闊,神清氣爽。楊翰林獨自站在溪邊,徘徊吟詩。忽然,一片丹桂樹葉從上游飄然而下,樹葉上竟寫着幾行小字。楊翰林讓書童將樹葉拾起,只見上面寫着一句詩:
仙犬吠雲外,知是楊郎來。
楊翰林見了這句詩,心裡納悶道:「這荒郊野嶺的,莫非還有人住?但這詩句清麗,斷非凡夫俗子所能做得出的。」他好奇心起,也不顧山路崎嶇,攀着藤蔓,沿着山壁,徑直朝山谷深處走去。那書童跟在後面,苦勸道:「老爺,眼看天色已晚,這山路崎嶇難行,萬一有個閃失,可如何是好?還是先回城裡,明日再來吧。」楊翰林哪裡肯聽,只顧自己走自己的路,不知不覺間,竟又走了六七里路。抬頭望去,東邊的山頭上,一彎新月已經爬上了山腰。楊翰林借着月光,在林中穿行,越過山澗,只聽得林中夜鳥啼叫,深谷猿啼悲切。此時,天上繁星閃爍,山頂松濤陣陣,夜霧漸起,顯然已是深夜時分了。這荒山野嶺的,不要說客棧,就連個人家都沒有,想找個寺廟庵觀借宿,卻也尋覓不見。
正當楊翰林進退兩難之際,忽見前方溪水邊,一個十來歲的青衣小姑娘正在浣洗衣服。那小姑娘見了他,仿佛嚇了一跳,連忙丟下手裡的衣服,一邊跑一邊喊:「娘子,娘子!郎君來啦!」楊翰林聽了這話,心裡更加奇怪。
他再往前走了幾十步,只見山迴路轉,出現了一座小亭子,那亭子一半建在山崖上,一半探出溪流,幽靜深邃,恍若仙境一般。亭中有一位女子,身披月光,仿佛霞光籠罩,孤零零地站在一株碧桃樹下。那女子見了楊翰林,盈盈施了一禮,說道:「楊郎,你怎地才來,可教妾身好等。」
楊翰林定睛一看,只見那女子頭戴翡翠簪,身穿紅錦袍,腰間繫着白玉佩,手持鳳尾扇,容貌清麗,氣質高雅,絕非凡間女子。他心中驚詫,慌忙答禮道:「在下只是一介凡夫俗子,素昧平生,更不曾約姑娘月下相會,不知姑娘此話從何說起?」那女子微微一笑,請楊翰林到亭中一敘。楊翰林跟着女子進了亭子,分賓主落座。那女子喚來方才的青衣小姑娘,吩咐道:「郎君深夜遠道而來,想必腹中飢餓,速去準備些酒菜來。」小姑娘領命退下,不一會兒,便擺上了一桌珍饈美味,還有一壺用碧玉鍾盛放的美酒,那酒顏色如紫霞般絢麗,香氣撲鼻,楊翰林只嘗了一口,便覺酒香醇烈,飄飄欲仙。
楊翰林飲了一口酒,問道:「此處山野荒僻,卻也在這天地之間。敢問仙姑為何不願留在天宮享樂,卻要屈尊住在此處呢?」那美人聽罷,長嘆一聲,說道:「往事不堪回首,說起來只會徒增傷感罷了。不瞞你說,我本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侍女,而你則是天上的仙官。有一次,王母娘娘在瑤池設宴,宴請各位神仙,你我二人也在其中。席間,你見我姿色尚可,便偷偷拿仙果擲我,與我嬉戲。此事被玉帝知曉,你被貶下凡間,托生為人;我則倖免於難,被罰在此處思過。如今你已轉世為人,自然記不得前塵往事了。如今我的謫期已滿,不日便要返回天庭,臨行前,我心中十分掛念你,便懇求仙官將我的返回日期推遲一日,這才等到你來到此處,了卻我這一樁心愿。如今你既已到來,你我二人便可再續前緣了。」
月影西斜,銀河橫空。楊翰林便攜着那美人同寢,宛若那劉晨與阮肇二人誤入天台山,與兩位仙女結下塵緣一般,如夢似幻,真假難辨。二人情到濃時,窗外的山鳥已在枝頭啼鳴,紗窗也透進了淡淡的光亮。美人率先起身,對楊翰林說道:「今日便是我返回天庭的日子。天帝敕令仙官前來迎接,若是讓他們知曉郎君在此,你我二人怕都難逃責罰,還請郎君儘快離去。若是郎君不嫌棄這段情緣,你我日後必有重逢之時。」說罷,便提筆在羅帕上題下一首詩,贈予楊翰林。詩云:
相逢花滿天,相別花在地。
春色如夢中,弱水杳千里。
楊翰林見詩,心中悲痛難忍,離愁油然而生,不勝黯然。他撕下一片衣衫,也題詩一首作為答贈。詩曰:
天風吹玉佩,白云何離披。
巫山他夜雨,願濕襄王衣。
美人看罷,說道:「瓊樓月隱,桂殿霜飛,能讓我在九萬里之外牽掛的,便只有這一首詩了。」說罷便將詩帕藏入香囊之中,再次催促道:「時辰已到,郎君快快離去吧。」楊翰林只得與美人執手相看,灑淚而別。他走出樹林,回首望去,只見那山峰高聳,碧樹掩映,雲霧繚繞,恍惚間如同經歷了一場瑤台仙夢。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