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書 Inktalez
楊少游領旨謝恩,隨即點兵遣將,揮師直奔渭橋,與敵軍展開激戰。楊少游率領的先鋒部隊勢如破竹,一舉擒獲了吐蕃左賢王。吐蕃軍隊遭受重創,軍心大亂,只得丟盔棄甲,倉皇逃竄。楊少游乘勝追擊,接連取得三場大捷,斬殺敵軍三萬餘人,繳獲戰馬八千餘匹。捷報傳到京城,天子龍顏大悅,當即下旨,命楊少游班師回朝。大軍凱旋而歸後,皇上論功行賞,對有功之臣一一封賞。楊少游身在軍中,卻心系戰事,他向皇上遞交了一份奏摺,奏摺中寫道:
「臣聽說,用兵之道,貴在算無遺策。如果錯失良機,那麼再想建立功勳就難了。臣又聽說,常勝的軍隊最容易產生輕敵的思想,如果不能趁敵人疲憊不堪的時候痛打落水狗,就很難徹底消滅敵人。現在,吐蕃的兵力還很強盛,他們的武器裝備也相當精良,但他們畢竟是師出無名,勞師遠征;而我們是以逸待勞,占據着天時地利人和。這也就是臣能夠取得一些微不足道的勝利,而敵人卻節節敗退,兵力日漸衰弱的原因。兵法上講,要乘勝追擊,痛打落水狗。如果不能擴大戰果,無非是糧草輜重供應不上,或者地形地勢不利罷了。如今,吐蕃軍隊士氣低落,正是我軍乘勝追擊的最佳時機。雄州城內囤積着大量的糧草,我軍不必擔心糧草供應不足的問題;而廣闊的平原地帶,最利於我軍展開兵力,敵人也無法設下埋伏。如果我軍能夠繼續進軍,緊緊追趕敵軍,一定能夠徹底殲滅敵軍,取得全勝。現在我軍因為取得了一時的勝利,便停止了追擊,放棄了萬全之策,草率地班師回朝,停止了討伐,臣實在不明白這樣做有何高明之處。因此,臣懇請陛下廣泛徵求朝臣們的意見,制定詳細的作戰方案,允許臣率領大軍繼續追擊敵軍,直搗他們的老巢。臣雖然不能像竇憲那樣燒毀龍城敵巢,也不能像霍去病那樣勒石燕然,但臣發誓,一定要將敵軍徹底消滅,不讓他們有任何可乘之機,徹底解除陛下的吐蕃之憂!」
楊少游上的奏疏,皇上看後,甚是讚賞他的忠心和志氣,當即提升了他的官職,封他為御史大夫兼兵部尚書、征西大元帥,還賞賜他尚方寶劍、彤弓赤箭、通天玉帶,以及象徵最高權力和榮譽的白旄黃鉞。皇上又下詔,從河東、朔方、隴西幾個地方調集軍隊,增援楊少游。楊少游領旨謝恩,辭別皇上,選了個吉日祭了旗,便率軍出發了。他用兵,有六韜三略的神機妙算;他布陣,有八卦玄機的奇妙變化。軍隊行進,隊伍整齊,軍令嚴明,真箇是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勢不可當。幾個月時間,便收復了五十多座失地,大軍直抵雪山之下。一日,隊伍正在前進,忽然一陣怪風從馬前刮過,接着一隻喜鵲喳喳叫着,從隊伍中橫穿而過。楊少游在馬上就算了一卦,得出個結論:敵人必來偷襲,但最終我軍會取得勝利。於是,他下令在山腳下安營紮寨,四周布下鹿角、蒺藜,三軍嚴陣以待。
這天晚上,楊少游坐在帳中,點着蠟燭,正在看兵書。這時,巡邏的士兵來報,已是三更天了。突然,一陣陰風吹來,將蠟燭吹滅,接着,一股寒氣襲人,只見一女子從半空中飄然而下,站在了帳中。這女子手持一把一尺多長的短劍,臉色慘白,如同霜雪一般。楊少游知道她是來刺殺他的,但神色不變,依然是威風凜凜,他緩緩地問道:「你是何人?為何夜闖軍營?」那女子答道:「我乃奉吐蕃國師贊甫之命,特來取你項上人頭!」楊少游聽罷,哈哈大笑說:「大丈夫死有何懼?要殺就快動手吧!」不料那女子聽罷,卻連忙將短劍扔在地上,叩頭謝道:「大人誤會了,小女子怎敢傷害大人?」楊少游上前將那女子扶了起來,問道:「你既然拿着利刃進了軍營,為何又不殺我,這是為何?」女子答道:「小女子的來龍去脈,本想向大人說明,只是此事關係重大,恐怕不是一時半刻能夠說得清楚的。」
楊少游請那女子坐下,問道:「姑娘千里迢迢,不避艱險,來見少游,必是有甚麼用意,可否告知?」那女子道:「妾身雖有刺客之名,實無刺客之心,妾身的一片心意,自當向大人說明。」說罷便起身燃起燭火,在楊少游面前坐下。但見這女子,但見她烏黑的頭髮高高盤起,插着金簪,一身束袖戰袍,袍上繡着石竹花,腳蹬鳳尾靴,腰懸龍泉寶劍,容顏秀麗,國色天香,宛若雨後海棠,嬌艷欲滴。若非是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便是那智盜寶盒的紅線女了。她接着說道:「妾身本是揚州人,世代是大唐子民。幼年便失去雙親,跟隨一位奇女子學習劍術,那女子劍術超群,收了三個弟子,分別是秦海月、金彩虹,還有沈裊煙,裊煙便是妾身了。 學習劍術三年,師父便傳授我們變化之術,能乘長風、追飛電,頃刻之間便能行走千里之遙。我們三人的劍術可謂是不相上下,但師父若是要報仇或是剷除惡人,只會派師姐和師妹去,卻從不派妾身去。妾身便問師父:『我們三人一同侍奉師父,一同學習劍術,為何師姐和師妹都能為師父分憂,難道是妾身愚鈍,不堪重任嗎?』師父答道:『你與她們不同,日後自有正道,終有所成。如今若是與她們二人一樣,整日喊打喊殺,豈不是損了你的功德?所以我才不派你去。』 妾身又問:『若是如此,那妾身苦學劍術,又有何用呢?』師父說道:『你的前世姻緣,在大唐國,與你有緣之人,乃是大富大貴之人,你如今身處異國,不便相逢,我傳授你劍術,便是要你憑藉這一技之長,去往大唐,尋覓你的有緣之人。他日你當進入百萬軍中,自會在戎馬之間成就一番好姻緣。』今年春天,師父又對我說:『如今大唐天子派大將軍征討吐蕃,吐蕃贊普卻張榜招募刺客,意圖謀害唐朝將領,你需得下山,前往吐蕃國,與那些劍客一較高下,一來可以化解唐朝將領的禍患,二來可以成就你的前世姻緣。』我遵從師父的命令,只身前往吐蕃國,揭下了城門上的招賢榜,贊普召見了我,讓我與其他劍客比試劍術,我頃刻間便割下了十幾個人的髮髻,贊普大喜,派人傳話說:『等你取下唐將首級,便封你為貴妃。』 如今我來到將軍面前,師父的話果然應驗了。我願意從此侍奉將軍左右,不知將軍意下如何?」楊少游聽罷,大喜過望,說道:「姑娘救我性命,又願意以身相許,如此大恩,叫我如何報答?你若是不嫌棄,我願與你白頭偕老。」二人當夜同宿共眠。刀槍的寒光代替了花燭的光亮,刁斗的打更聲代替了琴瑟的和鳴之聲。伏波營中,月色流動,玉門關外,春回大地。這軍營之中的一腔豪情,未必就比那雕樑畫棟、羅帷彩屏少了。
自此之後,楊少游與那裊煙朝朝暮暮廝守,竟連日不曾理會軍中事務,直過了三日,裊煙才對他說:「軍營之中,終非女眷久留之地,再說妾身在此,恐怕對將軍的軍威也會有所妨害。」言罷便要辭身離去。楊少游聽罷,一把拉住裊煙的手,說道:「仙娘你不同於凡塵俗世的女子,我正要向你討教破敵良策,你怎麼說走就走呢?」裊煙嫣然一笑,答道:「憑將軍您的神威,蕩平吐蕃賊寇,如同探囊取物一般,何須為此煩憂?妾身此番前來,是奉了師父之命,並非永別。待我回去稟明師父,暫且在山中住下,等將軍凱旋之日,再去京城拜見。」楊少游聽罷,面露難色,說道:「倘若你走了,吐蕃贊普定會再派刺客前來,到那時我又該如何防備?」裊煙笑道:「那些刺客縱然再多,也絕非我對手。況且他們若知道我已歸順將軍,又有誰還敢再來送死?」說罷,便從腰間掏出一顆珠子,說道:「這顆珠子名叫妙玩珠,乃是贊普頭冠上綴飾之物。將軍可派人將此物送還,也好叫他知道我心意已決,絕不會再回去了。」楊少游接過珠子,沉吟片刻,又問:「除此之外,你還有什麼要交代的嗎?」裊煙略一沉思,說道:「將軍此去,前路必經盤蛇谷。此谷之中並無水源,還望將軍多加小心,最好是命士兵鑿井取水,方可保三軍將士無虞。」楊少游還想再問,卻見裊煙縱身一躍,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於是,楊少游便將裊煙所說之事告知眾將士,眾人聽罷,紛紛說道:「元帥您洪福齊天,神威足以震懾敵膽,定然會有神人相助啊!」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