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書 Inktalez
第二日天還未亮,忽聽得一聲巨響,地動山搖,龍女從睡夢中驚醒,侍女慌慌張張地跑進來,說道:「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南海太子率領蝦兵蟹將,已經將白龍潭團團圍住,要與楊元帥決一死戰!」龍女聽罷,心中大急,連忙對楊元帥說道:「妾身昨日勸將軍早些離去,就是擔心此事發生,如今可如何是好?」楊元帥聽罷,勃然大怒,說道:「這逆子,竟敢如此大膽!」說罷,起身穿衣,提劍而出。只見潭邊旌旗蔽日,殺聲震天,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楊元帥這邊廂,點齊兵馬,列陣與那南海太子對敵。但見得南海太子陣中,喊殺聲震天響,騰起一片雲翳。太子披甲冑,跨戰馬,躍出陣前,指着楊元帥厲聲喝道:
「楊少游,你這廝是何等樣人!?竟敢做出這等辱人清白、奪人妻室的勾當,我與你不共戴天!」楊元帥聞聽此言,在馬上放聲大笑:「洞庭龍女與我楊某人,那是三生有緣,天庭有記錄,神仙能作證,我們不過就是順應天命罷了,你個小小鱗蟲,也敢在此放肆!」
南海太子聞言大怒,一聲令下,命水族千萬精銳捉拿楊元帥。只見那蝦提督,鱉參軍,一個個舞刀弄槍,氣勢洶洶地衝殺過來。楊元帥不慌不忙,輕輕一揮手,便將那沖在前面的蝦兵蟹將斬於馬下。接着,他又舉起白玉鞭輕輕一揮,百萬雄兵一齊殺出,直殺得南海太子軍隊潰不成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南海太子身中數箭,無法變化,最終被唐軍活捉。
楊元帥鳴金收兵,命人將南海太子押解回營。這時,有門卒前來稟報:「啟稟元帥,白龍潭龍女,親自前來軍營,要當面恭賀元帥大捷,並已備下酒肉犒賞三軍將士。」楊元帥聽罷,心中大喜,忙命人將龍女請入營中。龍王之女此番前來,除了恭賀楊元帥大獲全勝之外,還特意準備了千壇美酒,萬頭肥牛,犒賞三軍將士。一時間,軍營中歡歌笑語,熱鬧非凡,將士們一個個喜氣洋洋,士氣高漲。
楊元帥與龍女並肩而坐,那被五花大綁的南海太子,瑟縮於階前,頭顱低垂。楊元帥見狀,便以冷峻之聲斥責道:「我奉天命,蕩平四海,你這等蟲鼠之輩,不識時務螳臂當車,真是自尋死路!我手中這口寶劍正是當年魏徵丞相斬殺涇河龍王的利器。當以此劍,斬汝頭顱,以壯軍威。念在你父王鎮守南海多年,興雲布雨,造福百姓,今日便饒你一條性命!你且回去好生反省,切莫再為非作歹!」說罷,便命人取來金瘡藥為太子敷上。太子這才如蒙大赦,鼠竄逃離。
正在此時,但見東南方向祥雲密布,紫氣升騰,霞光萬道,瑞彩千條,原來是天宮派來了使者。只見那使者身着紫霞衣,手持節杖,飄然來到楊元帥面前,躬身說道:「我家龍王聞知元帥大破南海太子,救回龍女,心中甚是歡喜,本欲親自前來道賀,無奈身負要職,不便擅離職守,因此特在凝碧殿設下宴席,還望元帥賞光,移步赴宴。龍王還特意囑咐小人,護送公主回宮。」
楊尚書回道:「敵軍雖然退去,但營寨還在,況且洞庭遠在萬里之外,這一來一回,少說也得月余時日,本帥身系三軍安危,怎可輕易離開?」那使者微微一笑,答道:「元帥不必擔心,小仙已備下八龍寶車,只需半日,便可往返。」
楊元帥與龍女在八龍寶車的簇擁下,扶搖直上,轉瞬間便穿雲破霧,不知身處九霄幾重。極目下望,但見白雲茫茫,將浩瀚世界盡數遮蔽。不多時,寶車緩緩降落,來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湖畔。洞庭龍王早已率領水族兵將,出迎這位未來的乘龍快婿。雙方見面,自有一番翁婿間的親近熱絡。龍王將楊元帥迎入富麗堂皇的水晶宮,擺下盛宴款待。席間,龍王舉杯敬酒,感激涕零地說道:「小王德薄勢微,無力護佑愛女周全,多虧元帥神威蓋世,擒拿狂徒,救回小女,如此大恩大德,真如天高地厚,無以為報!」楊元帥連忙起身答謝,說道:「這都是大王神威廣大,最終令狂徒伏首,楊某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罷了,何足掛齒?」酒過三巡,龍王下令奏樂助興。只見千名水族壯士,手持刀槍劍戟,分列兩旁,踏着雄壯的鼓點,揮舞兵器,齊聲吶喊,好不威武!又有六隊身姿曼妙的蝦女魚姬,身着粉色輕紗,頭戴珍珠瓔珞,翩翩起舞,令人眼花繚亂。楊元帥看得興起,便向龍王詢問這舞蹈的來歷。龍王捻須笑道:「這舞蹈原先並不叫這個名字,是小女被困涇河時,我那錢塘君弟弟,率兵攻破涇河,救回外甥女後,宮中樂師為慶賀此事,特意編排的舞蹈,名為《錢塘破陣曲》,又名《貴主還宮曲》,平日裡只是偶爾在宮中演奏。今日元帥大破南海,救回小女,與當年錢塘君的故事何其相似,故將此曲更名為《元帥破陣曲》,以賀元帥凱旋!」
尚書又問龍王:「柳真君現在何處?可否相見?」龍王答道:「柳郎現為瀛洲仙官,正在任上,恐怕不能前來。」飲宴已畢,尚書起身告辭,說道:「軍務繁忙,不能久留,實在遺憾。只望公主切莫誤了約定的日期。」龍王道:「定當如約。」說罷,送尚書至殿門之外。
但見一座山峰突兀而起,五座峰頂高聳入雲。尚書頓時起了遊興,便問龍王:「此山何名?我年輕時遊歷天下,唯獨未曾見過此山和華山。」龍王笑道:「元帥莫非不識此山?此乃南嶽衡山,景色奇絕。」尚書道:「今日可否登山一覽?」龍王道:「天色尚早,即使稍作遊玩再回去,也誤不了晚膳。」說罷,尚書便登八寶車而去,轉瞬間已到衡山腳下。
尚書手持竹杖,尋着石徑登山,一路走過山丘,跨過山澗,山勢愈發高峻,景色也愈加幽深。奇峰怪石,林壑幽澗,令人目不暇接,「千岩競秀,萬壑爭流」之語,用來形容此山,真是恰如其分。尚書停下腳步,放眼遠眺,心中思緒萬千,不禁感嘆道:「長年征戰,身心俱疲,這塵世間的負擔,實在是太重了!何時才能功成身退,做一個超然物外的閒散之人啊!」 正沉思間,忽聽得一陣石磬聲從林中傳來。尚書心中一動:「想來寺院不遠了。」於是他登上山頂,只見一座寺院,殿宇幽靜,僧侶聚集。一位老僧正盤坐在蒲團上誦經說法,只見他眉長且綠,精神矍鑠,一看便知是位得道高僧。老僧見尚書到來,率領眾僧下堂迎接,說道:「山野之人,如同聾啞,不知元帥駕臨,有失遠迎,還請恕罪。今日並非元帥長伴青燈古佛之時,還請元帥入殿禮佛,之後再行離去。」尚書依言來到佛前,焚香叩拜。
禮佛完畢,尚書轉身下殿,忽然一個踉蹌,驚醒過來,發現自己身在營帳之中,正倚桌而坐,東方天色尚未破曉。尚書心中十分詫異,便詢問眾將:「你們可曾做夢?」眾將齊聲答道:「小的們夢到陪着元帥與神兵鬼卒大戰,最終大獲全勝,還生擒了敵軍大將!這定是擒獲胡虜的吉兆啊!」尚書便將自己夢中之事詳細說了一遍,然後帶着眾將來到白龍潭,只見潭邊碎鱗滿地,潭水都被鮮血染紅。尚書拿起水杯,舀起潭水先嘗了一口,然後讓患病的士兵飲用,果然,士兵們喝了潭水,病便痊癒了。尚書大喜,便命全軍將士和戰馬都來飲用潭水,一時間,歡呼聲響徹天地。
吐蕃軍中聽聞此事,無不心驚膽戰,打算投降了。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