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野草 75: 第75章 命理入门
0%
墨書 Inktalez
寒假確實是一個好玩的時候,不僅我們這些上學的伢崽妹仔可以不用每天捧着書本,父母也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這不,媽媽已經有好些日子會突然放下手頭的事情,一個人跑去翻開一個小小的筆記本,一邊看一邊嘀咕,似乎想從中尋找什麼答案。 0
今天已經是第四天了,媽媽似乎讓那本筆記中的某個問題難住了,翻來覆去地查看,又用筆寫寫劃劃,微皺的眉頭仍然沒有展開。或許是覺得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吧,她終於把那個寶貝似的筆記本交給了我,翻到中間的位置,告訴我:「這是從別人那裡抄來的一套測算運氣的東西,方法是用人的出生年月日所有數字加起來,然後除以7,餘數是多少就對應於哪一種類型,我已經用這個方法測算了全家和一些親戚的命運,好像很準,但是用你外婆的生日去測算,剛好能夠整除,也就是說沒有餘數,她應該按哪一種來算呢?」 0
接過媽媽的筆記本,我並沒有第一時間去拿外婆的生日來測算,而是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上面的文字來。其實這個方法很簡陋,總共只設了七種類型,每一種類型的批語也不過兩三百字的樣子,說的無外乎幼年坎坷、少年聰慧、青年發達、中年宏運、晚境樂和之類,某些特別的類型,也會有「多子多福多妻」的說法。只用了十來分鐘,我就從頭至尾通讀了一遍,又拿自己的生日測算了一下,似乎能夠小小地滿足一下幼小的虛榮心(好像比別的幾種要好一些),這才開始琢磨媽媽提出的問題。 0
一、二、三、四、五、六、七,外婆的測算到底應該按哪一種來看呢?我默念了兩遍,頓時啞然失笑,媽媽也是一時鑽進了牛角尖,這裡面不是有個「七」嗎,當然就是能夠整除的那一種了。 0
聽到我的解答,媽媽立即把筆記本要了回去,仔細地查看那廖廖的幾行文字,仿佛要從中看出外婆未來的一切,然後盡女兒的孝心去幫助她、維護她。特別是看到「享壽八十又五」的批語時,媽媽的激動更是喜形於色,要知道,前面幾十年,我們整個竹山灣龍家院子,甚至整個新屋裡龍氏宗族,能夠享壽八十以上的老人,可以說是百里無一啊。 0
再次詢問我的解釋,覺得自己沒有測算錯誤之後,媽媽高興地說:「松崽,雖然現在不搞運動了,但算命看八字這些東西,畢竟屬於孔老二的範圍,過去都要算作封建迷信來批判的,現在也不能算是正書,不要到外面去講哦。」 0
說了這番話之後,可能是覺得我天生和這些「孔老二」的東西有緣,媽媽把筆記本重新遞給我,說:「這裡面還有一種按人出生的生辰八字來測算命運的方法,每一個年份、月份、日期、時辰都對應於某一個重量,將一個人的四項重量加起來,就是命的重量,再對照後面的批語,就可以查看一個人一生的命運了,你也看看吧。」 0
再次接過媽媽的筆記本,我馬上沉浸到了新的閱讀和新的感受之中: 0
這是一套依據傳統而來的算命理論,針對普通農村稍有知識的人群進行了一定的改進並流傳開來,年份的重量整整排了六十年,契合的應該是干支紀年的一個循環,但它開始的年份並非「甲子年」,而是從1930年開始;這種排法也困惑了媽媽好一陣子,因為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都是1930年以前出生的,僅憑這個表查不到對應的重量,直到我研究一番之後,媽媽才知道可以通過加減整整60年的辦法來查找。月份排的是十二個月,簡單地從一月開始,到十二月結束,其實以我今天的理解,也不盡準確,畢竟每一年的同一個月,嚴格按干支紀月來算,並不相同。日期按30天編排,和月份的編排有同樣的疏漏,好在我們用的都是農曆,要不媽媽又會糾結31號到底該怎麼算了。至於時辰,也排成了十二個,媽媽糾結的是,我這個長子,真正的時辰卻一直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0
拿到這個「稱命書」,我最關心的仍是自己的「命運」,根據媽媽提供的兩種可能的時辰,我測算了自己兩種可能的「命重」。深受打擊的是,無論怎麼算,我的命也只有「三兩多不足四兩」的樣子,雖然比最低級的「二兩四錢」強很多,但比起「高大上」的「六兩八錢」來,還隔着十萬八千里呢。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就是這套方法還不能算是十分完備,也許並不準確吧。 0
這就樣,高中階段的第一個寒假裡,我接受了命理知識的入門學習與實踐演示,為以後對五行八卦、河洛地理、面相骨絡的興趣埋下了伏筆。 0
註:媽媽始終把測算命理、查勘地理之類的知識歸諸孔子的學說,原因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批林批孔,把所有的「四舊」都歸功於這個「大成至聖」先師,雖說是農村少有的「高級知識分子」,她仍相信並沿用了這一說法。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