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生物 20: 罗本(上)
0%
墨書 Inktalez
巴布亞新幾內亞地處亞洲和太平洋交匯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國家之一。 0
 
優異的雨林環境、豐富的物種多樣性以及當地土著民族之間口耳相傳的故事和特定習俗,使其成為了許多學者和探險先驅們 「趨之若鶩」 的地方,尤其是一些疑似倖存的史前物種,目擊更是層出不窮。 0
 
一種大型飛行類 「隱身」動物 —— 羅本。 0
 
以下內容有未經證實成分。 0
 
「Ropen」 這個詞源自巴布亞新幾內亞溫博伊島上所用的科互伊語。 0
 
這種生物通常被描述為一種形似翼龍的大型飛行生物,目擊翼展在 15 到 30 英尺甚至更大,嘴中長有一口鋒利的尖牙,擁有像蝙蝠一樣的翅膀和一個巨大的喙,尾巴很長甚至超過翼展,渾身沒有羽毛。 0
 
羅本、康加馬托和奧利蒂歐等之間雖然形態相似,但還是有個別特徵上的區別。 0
 
比如相比 「活翼龍」 康加瑪托,羅本一般被描述為一種夜行性的動物,而且飛行時身上會間歇性的發光,這也許是為了吸引魚群。 0
 
有傳聞稱這種生物主要以魚類為食,但這並不絕對,因為在大多數目擊報告中,羅本是一種極具攻擊性的動物,會襲擊人類,尤其是它還有明顯的食腐特徵,有搶奪人類屍體的案例。 0
 
網上有着較為有爭議的兩段視頻,這兩段視頻的拍攝時間分別是 2008 年和 2015 年,兩方都透露他們拍到了那個名為羅本的 「活翼龍」。 0
 
有關羅本這種生物最早的書面記錄,應該是來自 1935 年由英國昆蟲學家伊芙琳・奇斯曼撰寫的《巴布亞的兩條道路藝術》,書中記錄了他的探險隊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一些見聞。 0
 
但因為這本書的書源非常稀少,二手本的價格又讓人望而卻步,所以我並未找到足夠全面的內容,只是在神秘動物學家喬納森・惠特克姆創辦的 「活翼龍」網站上找到了少數關鍵性文檔。 0
 
 
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奇斯曼在探索期間,曾目睹過一種奇怪的發光物飛過叢林上空。他描述這些光芒持續了大約四五秒鐘,幾乎成水平直線飛過。 0
 
他斷定這絕不可能是人為造成的現象,因為光點很明顯在樹冠的上方,更像是來自某種動物。 0
 
但遺憾的是,當地人沒有向他解釋這些光亮。到現在,這起事件被歸因於羅本發出的光,一種巨大倖存的翼龍。 0
 
事實上,羅本這種生物真正開始受到學者和探險家的關注還是在上世紀 90 年代,而且迄今為止相關的目擊事件非常多,所以下面會挑選相對有標誌性的信息跟大家分享。 0
 
2005 年,神秘動物學家加斯・蓋斯曼採訪了一位名叫杜安・霍奇金森的美國二戰老兵,後者提到,在 1944 年 8 月二戰期間的一天,當時日本軍隊已經離開了新幾內亞。 0
 
作為野戰炮兵的氣象觀察員,他和一名隊友獲批前往當地村莊。 0
 
路過分石港附近的一片空地時,身旁的灌木叢中突然傳出一聲巨響,緊接着他就看到一隻像鳥一樣的大型生物笨重地從地面升起,盤旋着飛離了那裡,但很快又再次飛過空地。 0
 
在飛出他們的視線之前,生物呈現出一個完美的側面輪廓。霍奇金森很快意識到這並不是一隻鳥,因為它實在太大,光是尾巴就有 10 到 15 英尺。 0
 
它的翼展就像三輪起落架般的一種特定的飛機型號,也就是 29 英尺左右,脖子很長,後腦勺上還有一根長長的頭管。 0
 
在這則訪談視頻中,他所描繪的東西完全就是一種翼龍的形象。但他也表示,因為過於關注頭管生物尾巴部位的特徵,他並未仔細觀察。 0
 
2004 年是本期內容中最重要的時間節點。 0
 
這一年,先後有兩支探險隊前往羅本傳說的源頭溫博伊島尋找線索。第一支隊伍由我們上面提到的神秘動物學家喬納森・惠特克姆領隊。 0
 
 
隊伍出發幾周後的 10 月 17 日,第二支由探險家大衛・沃澤爾和加斯・蓋斯曼率領的隊伍選擇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東海岸的卡帕拉普,從這裡開始探索。 0
 
他們走訪了許多村莊,發現溫博伊島上的大多數土著人都見到過一種低空飛行的光點,持續時間約 5 到 6 秒,並且他們承認羅本是一種大型長尾飛行生物。 0
 
惠特克姆在溫博伊腹地採訪了三位共同目擊者 —— 吉迪恩、克羅維利斯克羅和梅薩・奧古斯丁。 0
 
三人表示,大約在 1993 年末到 1994 年初,當時他們一行 7 人在溫博伊島中西部地區的一個叫龐的火山口湖遭遇了傳說中的羅本。 0
 
飛過湖面上空生物巨大的體型是最讓他們感到震驚的。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