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米爾特・馬西協同生物學家彼得・比奇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尋找羅本。他們乘直升機來到了之前有目擊事件發生的地方,架設觀測台進行搜索。
該年 3 月 25 號,比奇博士正因身體不適在小屋中休息,突然他聽到外面的隊員大喊:「大鳥!大鳥!」
他馬上抓起相機跑了出去,然後他抬頭向天空望去,立刻就發現了那個東西幾乎就在他的正上方。
生物比他見過的所有鳥類都要大,皮革狀的翅膀上帶有爪子。他馬上打開相機試圖將畫面聚焦,但因為相機沒有取景器,他只能儘量將其拍進畫面。
這也就是我們上面看到的第一段視頻,雖然事後他們對視頻進行了修復,但還是過於模糊。比奇博士所說的翅膀上有爪子的特徵依然無法看清。
在 「神秘動物」 學界對於羅本到底屬於哪種動物,兩極分化極為嚴重。一方以視覺誤差理論為主導,一些學者認為,某種大型蝙蝠或稀少的鳥類可能是對羅本最合理的解釋。
在《最終真相》節目的最後,他們採訪了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鳥類專家安德魯・恩吉利斯博士,後者認為,大多數目擊者看到的羅本實際上應該就是布萊斯犀鳥,也就是藍猴咒盔犀鳥。
這是新幾內亞唯一的本土犀鳥物種,也是該地區最大的鳥類之一。羽毛以黑色為主,頭部呈金黃色,脖子和尾巴的羽毛為白色。成年雄鳥體長可以達到 91cm,雌鳥則較小。
它飛行時翅膀會發出響亮的聲音,但這種鳥一般以水果和昆蟲為食,不會食腐,更不會襲擊人類,而且大多目擊中並未提到生物會發出聲音的特徵。最後,恩吉利斯博士也無法解釋他們所拍攝到的發光源。
英國古生物學家大衛・馬迪爾加入了蓋斯曼的探索隊,就調研結果而言,他認為羅本是翼龍的可能性非常小,幾乎接近於零。
當地的土著人可能對一些已知的鳥類產生誤解,而巴西海岸邊最常見的就是軍艦鳥,這種鳥在飛行時翅膀有明顯的彎曲狀,再加上它長長的喙部,確實容易讓人產生錯覺。
這裡提一嘴軍艦鳥。軍艦鳥又叫軍人鳥,它們擁有發達的胸肌,是世界上已知的飛行速度最快的鳥類之一。軍艦鳥的體型修長,喙部細長成鈎狀,飛行時尾巴和翅膀使它們呈現一種獨特的 「W」 型輪廓。
軍艦鳥屬下的所有鳥整體羽毛都呈黑色,目前已知最大的綠色軍艦鳥體長可達 114cm,但實際上這個體型跟傳說中的羅本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馬迪爾博士表示,在他的科學生涯中,一直在研究翼龍目的演化過程,他堅持認為這個物種在 6500 萬年前就已經滅絕。
而另一方,以喬納森・惠特科姆教授為代表的神秘動物學家則認為,並非所有的翼龍都已滅絕,一種體型較小的喙嘴龍可能仍然在那些隱蔽的洞穴中倖存。
就像加斯・蓋斯曼教授所說的,人們習慣用已知的生物去解釋未確認的物種。
他們質疑當地人的認知,但根據他的調研,那些本土民族知道什麼是蝙蝠、昆蟲、螢火蟲,也知道什麼是流星什麼是飛機,但他們說這東西看起來像翼龍。
在一張 1595 年的舊海圖中,警告水手們警惕海怪。其中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處就標註了這樣幾種長有翅膀和魚尾,以及一種類似飛龍的生物。
他認為,這世界上有很多神秘的生物,只是還沒有被發現,因為人們還沒有去系統性的尋找,甚至沒有人期望找得到,所以他們也不會去關注那些報告看到生物的人。
至於說翼龍理論,這裡不再過多介紹。對於羅本這種生物而言,個人認為存在的可能性還是有待考慮的。
首先肯定是老生常談的視覺誤差問題,之前也提到過很多次,人類目擊飛行生物時往往難以判斷其大小,這一點個人也有過深刻的體會。
一隻低空飛行的鳥類可能讓人產生足夠的錯覺而出錯大小問題。
其實對於這種 「活恐龍」 目擊事件,最應該考慮的就是在如此多的目擊下,人們就連它的遺骸都未曾發現過。雖然很多人都說見到過羅本,但更多的描述是它在夜晚發出的光,看不見軀體的情況,我覺得還是缺少可信性的。
而且所有拍攝到的光點視頻都沒有足夠的理論支撐它們是翼龍的體型和形態,當然也不排除發出這些光的根本就是另一種生物。
再有幾支探險隊都聽說了羅本會盜取屍體的習性,也看到過一些被破壞掉的墳墓,但這種鳥真的有可能破開混凝土澆築的墓碑嗎?
當然,這些也只是個人的一些思考。
對於 「活恐龍」 羅本的真相是什麼,我們尚未可知。
也許是一種形態離奇的新型鳥類,也許是土著民族針對西方人的謊言,也許真的有一種小型翼龍還生活在那片深邃的雨林中。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