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二十歲,十七歲的趙瀾剛從書院畢業,為了施展抱負,她便跟隨著蕭衍一起進入官場。趙青嵐的父母雖然不情願,但也只能任由女兒前往。
在永明十一年的夏天,齊武帝蕭賾的病情每況愈下。
深宮內外籠罩在一層沉重的氣氛之中。翠綠的宮牆與精緻的屋瓦之下,大臣們面色凝重,充滿著一股不言而喻的壓迫感。
王融,一名足智多謀的大臣,正暗自計劃如何在蕭賾去世後掌握朝政。
王融在他的書房裡,開始密謀。他召集了幾名心腹大臣,開始討論如何妥善安排蕭賾的後事。
「蕭子良年輕有為,諸位定要助他登上大位。」
眾人呼應:「好!」
他想擁立蕭子良,然而這一切的陰謀似乎都在某個兩人的眼前透明化。
就在王融沉浸在他那不切實際的想法中時,趙瀾與蕭衍已經暗中對這一切進行了細膩的推算。
「蕭兄,你怎麼知道,王融似乎有意擁立蕭子良?」 趙瀾在書房內輕聲對蕭衍說道,他的臉上閃過一絲疑惑。
蕭衍淡淡地回應,頗有王者之範:「我們一起在竟陵王底下遊學時,我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與野心。」
「王融跟我一樣,不僅文學造詣出眾,後期他更學習起騎馬,更利用自己的家族門第背景,文武才華及蕭子良的權勢廣交賓客,不但招來大量拜訪的人,更召集了數百個有武幹的江西流民為其效命。」
「若說王融沒有那個爭權奪位的野心,絕對是騙人的。」
趙瀾不禁大笑出來:「那麼蕭兄,你不阻止他,是要給他一個教訓嗎?」
蕭衍淡笑:「不,是要讓他自尋死路。」
「但現下有兩組人馬,想奪權。侍中蕭鑾,領驍騎將軍,這一派似乎想擁立齊武帝屬意的皇太孫蕭昭業。」趙瀾低聲而緊張地分析,神情嚴肅。
蕭衍聽後,沉吟片刻,銳利的眼神如刀,最後說道:「我們暫且跟隨蕭鑾那一邊,且看接下來的局勢如何發展,天命會落在誰身上。」
趙瀾終於忍不住好奇地問道:「為何會選擇蕭鸞?」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疑惑。
蕭衍輕輕地彈了一下趙瀾的額頭,帶著微笑回答:「你平日裡不是聰明過人嗎?怎麼這會兒變得這麼糊塗了?」
「蕭鸞從小父母雙亡,一直是蕭道成親手撫養長大的,對他而言,蕭鸞就如同親生兒子一般。蕭道成,作為開國元老,親眼見證了江山的建立。蕭鸞能在歷任皇帝之下,始終保持沉穩與冷靜,並且逐步從低級官員升至侍中、領驍騎將軍,這證明了他不僅有遠大的野心,也有出色的手腕。」
蕭衍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肯定:「而我之所以選擇蕭鸞,主要是因為他具備成為帝王的各項必要素質。他在治理內政上有其獨到之處,懂得聽取群臣意見,用人得當。考慮到當前的局勢,蕭家的子孫中,他是最為合適的選擇。與此相比,皇太孫蕭昭業,一個陰陽怪氣的人,一旦登基,恐怕會荒廢國政。」
蕭衍沉吟片刻,然後補充道:「即便蕭鸞最終自立為帝,我仍選擇跟隨他。」
雖然當下局勢波譎雲詭,充滿不確定性,但趙瀾內心深知蕭衍最後將成為皇帝,因此也對他的直覺判斷深信不疑。
就在這時,一名太監快步走來,喘息著傳來齊武帝蕭賾突然病情加重的消息。他的臉上掛著緊張與擔憂,顯然是急匆匆跑來的,蕭鑾急召蕭衍一同前往。
趙瀾皺了皺眉頭,神情變得更加凝重:「看來,事情比我們想的還要來得快。」
-----
在南齊的皇宮深處,氛圍沉悶,仿佛重壓在每個人的心頭。光線微弱的大殿中,散發著陰暗濕潤的氣息,紫色天蓬飄動,幾盞油燈搖曳不定,照亮了圍著床榻的醫生和侍臣們的臉。
「皇帝陛下昏迷過後,還沒有醒來嗎?」 王融急切地問著,一身戎裝,帶著壓抑不住的緊張。
蕭子良握著帝王床榻的邊緣,眼神有些空洞,「不,陛下還未清醒。」
王融急躁地走到大殿的門口,目光如炬地盯著前方「竟陵王兵聽我命令,守住好每個宮門入口,沒我的允許,不准放任何人進來。若太孫趕來,阻止他們進入!」
他更拿出了擬好的假遺詔,為的就是想先一步擁立蕭子良繼位。
蕭子良瞥了一眼王融,心頭微微一沉。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然明白王融想要做什麼。
正當王融以為自己的計謀即將成功時,突然間,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遠處傳來。蕭鸞身披金甲,領著數百名親兵,氣勢洶洶地來到了雲龍門前。他的目光堅定,面色凜然。
「王融,你這是何意?」蕭鸞冷聲問道。
「我依照武帝的遺詔行事,你為何帶兵闖入?」王融反駁。
突然間,齊武帝像是迴光返照甦醒了過來,一時間,後宮和外廷的消息就像風一樣傳開。
「皇帝陛下有敕命召見我,立即開放雲龍門!」 蕭鸞他的目光堅定,嘴角微翹,透露出一絲得意。便大聲命令,眼中閃過一絲狠戾。
王融的面色一變,但還未來得及反應,蕭鸞已經下令:「全體衛兵,隨我闖入雲龍門!」
門前的侍衛彼此對視一眼,猶豫不決。終究,他們緩緩敞開了被稱為雲龍門的重門。
蕭鸞領著一隊精銳的士兵沖了進來,臉上掛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直奔太和殿而去。
—
蕭鸞指揮部隊將蕭昭業扶至床榻前,同時命令士兵將蕭子良帶出去。他從侍臣那裡接過一卷絹帛,目光冷峻地掃視在場的每一位,隨後振臂高聲宣布:「根據皇帝陛下的遺詔,太孫蕭昭業將繼位為皇!從今日起,本將軍將參與朝政決策。」
蕭子良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暗淡,他默默地退後一步,並未發言。
蕭鸞隨即大聲命令:「蕭昭業,立即登上龍位!」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斷。
武帝似乎想要說些什麼,示意太孫上前。他低聲囑咐蕭昭業:「前五年,讓他人主政;五年之後,不應再讓他人握有權柄。」
看來久經朝廷事務的武帝也看明白了一些事情,想讓蕭昭業提防點,但最後終究還是為時已晚。
----
而這一切發生得太快,王融知道自己已經輸了。他愣愣地站在那裡,脫下戎裝,面帶苦澀,轉身向蕭子良看去。喃喃自語:「公誤我...。」 眼中閃過一絲失望和哀傷,不過更多的是自嘲。
王融的話語中充滿了失望和無力,就像一個放棄抗爭的人。蕭子良聽後,感到一陣心頭刺痛,這個詞彙彷彿釘在了他的心頭。
這個時候,蕭衍跟趙瀾都站在一旁觀看這一切的變化。
趙瀾此時的心情十分復雜。作為一名考古學家,這場力量鬥爭和皇位爭奪對他來說,本來就如同歷史書中所描述那邊平淡,不過他現在是局中人。
他看著蕭子良和王融,突然感到了一種無法言喻的寂寞和失落,仿佛這一切都是命運的捉弄,天命早已注定,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該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不出蕭衍跟趙瀾所料,不久之後王融就因陰謀被揭露而下獄,最終被賜死。
曾是竟陵八友之一的范雲還來到蕭衍的書房,對著他微笑道:「蕭兄,你居然知道王融會走這一步棋,真是讓人敬佩。」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