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戀折翼
大學,對我來說是一個嶄新的世界。
這裡沒有父母的嘮叨,沒有 endless 的作業,只有自由和無限的可能。
我像一隻掙脫牢籠的小鳥,迫不及待地想要 explore 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我參加了文學社,加入了合唱團,還報名了舞蹈課。
我想要嘗試一切新鮮的事物,想要彌補我失去的童年。
在圖書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遇到了他——張磊。
他高高瘦瘦的,戴着一副黑框眼鏡,手裡拿着一本《百年孤獨》。
「你也喜歡馬爾克斯?」我忍不住問道。
他抬起頭, 害羞地笑了。
「是啊,他的作品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我很喜歡。」
就這樣,我們開始了第一次對話。
我們聊文學,聊音樂,聊人生,聊理想。
我發現,我和他 surprisingly 有很多共同語言。
他就像一束陽光,照亮了我的世界。
我的 heart 開始為他跳動。
我們開始約會,一起漫步在校園的林蔭小道上,一起在圖書館裡學習,一起在操場上看星星。
他會在寒冷的冬天給我送來熱奶茶,會在下雨天為我撐起一把傘,會在我不開心的時候講笑話逗我開心。
我第一次感受到愛情的甜蜜,也第一次感受到被人呵護的溫暖。
我以為,我終於找到了屬於我的幸福。
但是,我的 happiness 是如此短暫。
當我鼓起勇氣把張磊介紹給父母時,他們卻勃然怒火。
「你瘋了嗎?竟然找了這麼一個窮小子!」父親氣得臉色鐵青。
「他家庭條件不好,以後怎麼給你幸福?!」母親也極力反對。
「我愛他!我不在乎他有沒有錢!」我哭着喊道。
「你懂什麼?!」父親怒吼道,「婚姻不是兒戲!你要為你的 future 負責!」
在父母的眼裡,愛情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
他們不相信愛情,只相信現實。
我被夾在愛情和 family 之間,痛苦不堪。
張磊也承受着巨大的 pressure。
他不想讓我為難,他哭着求我,「玉梅,忘了我吧,我配不上你。」
我的 heart 碎了。
我知道,我不能為了愛情放棄我的家族。
我只能選擇放手。
我淚流滿面和張磊說再見,轉身離去。
我的初戀,就這樣以悲劇收場。
這段感情,成為了我心中永遠的痛。
第4章: 婚姻幻滅
初戀的失敗,讓我對愛情充滿了恐懼。
我把自己封閉起來,一心撲在學習上。
大學畢業後,我順利地成為了一名中學教師。
工作雖然忙碌,但也讓我暫時忘記了感情的傷痛。
父母開始為我的婚事着急。
他們不停地安排我相親。
「玉梅啊,女人還是要找個好歸宿。」母親語重心長地說,「你看張謙,在政府部門工作,家庭條件也不錯,是個可靠的男人。」
張謙,就是父母給我介紹的相親對象。
他個子不高,長相普通,但為人老實,工作穩定。
我對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也不討厭。
或許,這就是父母眼中的「好歸宿」吧。
在父母的催促下,我和張謙交往了幾個月後,就結婚了。
婚禮很簡單,沒有太多的儀式,也沒有太多的祝福。
我只是完成了一個人生任務而已。
婚後,我發現張謙是一個典型的「媽寶男」。
他沒有主見,凡事都聽母親的安排。
而我的婆婆,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女人。
她重男輕女,對我不冷不熱。
當我懷孕後,她也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喜悅。
「是個女孩。」醫生宣布。
婆婆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怎麼是個女孩?!」她語氣里充滿了失望。
我心裡很不是滋味,但也沒有說什麼。
女兒樂樂出生後,婆婆對她的態度更加冷淡。
她很少來看樂樂,也不願意幫忙照顧。
所有的 burden 都落在了我和張謙身上。
樂樂百日宴那天,婆婆當着所有親戚的面,對我說:
「玉梅啊,你也要抓緊時間生個兒子,這樣才能傳宗接代。」
我強忍着心中的怒火,沒有發作。
但從那天起,我對張謙和他的 family 徹底失望了。
我和張謙的爭吵也越來越多。
我們為了女兒的教育問題,為了家庭的責任問題,吵得不可開交。
張謙總是站在他母親一邊,指責我不懂事,不孝順。
我身心俱疲,對這段婚姻徹底失去了希望。
最終,我選擇了離婚。
我帶着女兒樂樂,離開了那個沒有 warmth 的家。
我告訴自己,我要重新開始,我要為女兒創造一個 better 的未來。
即使,這條路充滿了荊棘。
第5章: 重拾希望
離婚後的兩年,生活像一潭死水,波瀾不驚。
我每天重複着同樣的生活軌跡,上班、下班、照顧樂樂。
日子雖然平淡,卻也難得的平靜。
我以為,我的餘生就這樣了,守着樂樂,孤獨終老。
可是,父母的催促,樂樂的期盼,讓我開始動搖。
「玉梅,你還年輕,不能就這樣一個人過一輩子。」母親語重心長地說,「樂樂也需要一個完整的家。」
我何嘗不知道呢?
可是,兩次婚姻的失敗,讓我對愛情失去了信心。
我害怕再次受傷,害怕樂樂再次失望。
然而,命運的安排,總是出人意料。
樂樂的美術老師,方慶強,走進了我的生活。
他儒雅的外表,溫柔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我。
他像一縷陽光,照進了我陰霾的心房。
他體貼入微,關心樂樂,仿佛是上天派來拯救我的天使。
我開始對他產生好感,甚至,開始期待一份新的愛情。
我們的交往,得到了父母和朋友的祝福。
大家都說,我終於找到了屬於我的幸福。
我沉浸在這份甜蜜中,忘記了曾經的傷痛。
我以為,我終於可以擁有一個完整的家,一個溫暖的港灣。
可是,我並不知道,這看似美好的背後,隱藏着怎樣的危機。
方慶強,真的如他表現出來的那樣完美嗎?
他的真實目的,又是什麼?
我,真的可以重拾希望,獲得幸福嗎?
命運的齒輪,已經開始轉動,我的人生,即將迎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切都充滿了未知,我只能被動地接受,等待命運的審判。
第6章: 真相揭露
一個月後的一個深夜,關玉梅家。
樂樂從噩夢中驚醒,哭喊着媽媽。
關玉梅急忙從床上爬起來,抱住顫抖的女兒。
「怎麼了寶貝?做噩夢了嗎?」
樂樂緊緊地摟住關玉梅的脖子,不停地抽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關玉梅心疼地拍着女兒的背,輕聲安慰着她。
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星期了。
自從方慶強搬進來之後,樂樂就變得沉默寡言,晚上經常做噩夢。
白天也總是躲在房間裡,不願意出來。
關玉梅起初以為是樂樂還沒有適應新的生活環境。
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樂樂的情況越來越糟糕。
她開始抗拒方慶強的靠近,甚至不願意和他說話。
關玉梅察覺到事情有些不對勁。
她試探着詢問樂樂,但樂樂只是搖頭,不肯說出原因。
關玉梅的內心充滿了擔憂和焦慮。
她不知道女兒到底怎麼了,也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她。
這天晚上,方慶強很晚才回來。
他喝得醉醺醺的,一進門就大聲嚷嚷。
樂樂被吵醒了,嚇得躲進了關玉梅的懷裡。
關玉梅看着方慶強,心中充滿了厭惡。
她越來越覺得方慶強這個人不簡單。
他的笑容,他的眼神,都讓她感到不舒服。
第二天早上,方慶強出門上班後,關玉梅決定好好檢查一下家裡。
她想知道,樂樂的反常行為,是否和方慶強有關。
關玉梅仔仔細細地檢查了樂樂的房間,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然後,她來到了方慶強的房間。
她打開衣櫃,翻看着方慶強的衣服。
突然,她發現了一個黑色的盒子。
盒子很精緻,上面雕刻着一些奇怪的花紋。
關玉梅的心跳加速,她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她打開盒子,發現裡面放着一台手機。
手機是鎖着的,關玉梅試了幾次密碼,都沒有打開。
她猶豫了一下,決定用方慶強的生日作為密碼。
密碼正確!
手機打開了。
關玉梅點開相冊,頓時愣住了。
相冊里,竟然全是兒童不宜的照片和視頻!
而其中,竟然還有樂樂的照片!
關玉梅的腦袋嗡的一聲,仿佛要炸裂開來。
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顫抖着手翻看着照片和視頻。
照片和視頻的內容,讓她感到噁心和憤怒。
她終於明白,樂樂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了。
方慶強,這個禽獸不如的東西,竟然對樂樂做出了這種事情!
關玉梅的眼淚奪眶而出,她緊緊地握着手機,渾身顫抖。
她恨不得立刻殺了方慶強,為樂樂報仇!
這時,門口傳來了鑰匙開門的聲音。
方慶強回來了!
第7章: 悲劇落幕
法庭上,冰冷的法槌落下,宣判了關玉梅的死刑。
她木然地站在被告席上,仿佛靈魂已經抽離。
這審判的結果,在她意料之中,卻又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她的心上。
回到監獄的單人牢房,關玉梅拒絕了所有親人的探視。
她蜷縮在冰冷的床上,淚水無聲地滑落。
腦海里不斷閃現着樂樂的笑臉,還有方慶強那令人作嘔的嘴臉。
「對不起,樂樂,媽媽沒能保護好你。」
關玉梅在心裡一遍遍地呢喃着,心如刀絞。
她知道自己犯了不可饒恕的罪,但她不後悔。
如果再來一次,她依然會選擇殺死方慶強,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
獄警例行巡視,走到關玉梅的牢房前,停下了腳步。
「關玉梅,有人來探視你。」
關玉梅抬起頭,眼神空洞。
「不見。」
她沙啞着聲音說道,語氣堅決。
獄警有些詫異,但還是按照規定說道:「是你的父母和女兒。」
關玉梅的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但她很快又恢復了平靜。
「告訴他們,我不想見任何人。」
獄警嘆了口氣,轉身離去。
關玉梅閉上眼睛,淚水再次湧出。
她無法面對自己的父母,更無法面對樂樂。
她害怕看到樂樂眼中的恐懼和失望,害怕聽到父母的責備和嘆息。
她寧願獨自承受這一切,也不想讓家人再為她傷心難過。
「樂樂,媽媽要出差一段時間,你要乖乖聽外婆的話,知道嗎?」
關玉梅在心裡對樂樂說道,仿佛這樣就能減輕內心的愧疚。
她知道自己再也無法陪伴樂樂成長,再也無法親眼看着她結婚生子。
但她希望樂樂能夠忘記這段痛苦的經歷,能夠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
「爸,媽,對不起,女兒不孝。」
關玉梅在心裡默默地對父母說道。
她知道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望,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恥辱。
但她已經沒有機會彌補了,只能在心裡默默地祈禱,希望父母能夠保重身體,能夠安享晚年。
獄警再次來到關玉梅的牢房前。
「關玉梅,你還有什麼話要交代嗎?」
關玉梅深吸一口氣,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緒。
「我只有一個請求,請幫我轉告我的女兒,媽媽很愛她,永遠愛她。」
獄警點點頭,轉身離去。
關玉梅閉上眼睛,等待着命運的最終審判。
她知道自己即將走向死亡,但她心中沒有恐懼,只有對樂樂無盡的愛和思念。
「樂樂,媽媽愛你……」
關玉梅的嘴唇微微翕動,無聲地說着最後一句話。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