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 80 年代的東北小鎮,消息傳播得不算快,但也架不住有心人。
李教授在省城的考古研究所里,聽聞了大興安嶺發現古墓的傳聞。那時候的考古界,對於東北地區古代文明的研究雖然一直在推進,可重大發現還是寥寥無幾。
李教授呢,大半輩子都撲在這上面,一心想在有生之年揭開更多歷史的神秘面紗。
他所在的研究所,資料堆積如山,但關於這片土地上某些神秘歷史時期的記載依舊殘缺不全,就像一幅拼圖,丟失了太多關鍵的碎片。
他戴着那副厚厚的黑框眼鏡,鏡片後的眼睛總是透着一股對知識的渴望勁兒。穿着的中山裝,洗得都有些發白,可整個人卻精神抖擻。
他火急火燎地趕到張啟所在的小鎮,逢人就打聽張啟的下落。
在小鎮那有些泥濘的街道上,拉住一個路過的大叔就問:「同志,您知道張啟住哪兒不?就是那個和古墓有點關係的小伙子。」
大叔撓了撓頭,指了個大概方向。
李教授一路找過去,終於在一間破舊的小院門口見到了張啟。
他滿臉堆笑,走上前去,客氣地說道:「你就是張啟吧?小伙子,我是李教授,專門搞考古研究的。」
張啟有些警惕地看着他,心裡直犯嘀咕:這老頭找我幹啥?
李教授似乎看出了張啟的疑慮,接着說:「我聽說你們之前去過那大興安嶺的古墓,我可沒別的意思。你看啊,這古墓里的東西那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對咱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研究歷史文化有着天大的用處。現在國家也在重視文物保護和考古發掘,咱不能讓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就這麼被破壞或者埋沒了。」
張啟皺了皺眉頭,說道:「教授,您說得輕巧,我們可都是為了生活才去那古墓里碰碰運氣的,哪想那麼多。這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有時候連口熱飯都吃不上,就指望着能從裡面找到點值錢的東西換點錢。」
李教授嘆了口氣,拍了拍張啟的肩膀說:「我理解,小伙子,這年代大家生活都不容易。可咱們不能光想着自己啊,這古墓要是被破壞了,那損失可就大了去了。我想跟你們一起,用科學的方法去探索,把裡面的文物保護好,順便解開那些歷史謎團。我這有不少考古的知識和經驗,肯定能幫上忙。」
張啟心裡打起了鼓,他瞅了瞅李教授瘦弱的身子,懷疑地說:「教授,您這細皮嫩肉的,能受得住古墓里的苦?那地方可不是一般人能待的,又黑又冷,還有數不清的危險。上次我和猴子進去,差點就出不來了,那裡面的陰森勁兒,到現在我都忘不了。」
李教授一聽,挺直了腰杆,不服氣地說:「小伙子,可別小瞧我。我雖然沒你們那麼能跑能跳,但我這腦袋裡裝的東西,關鍵時刻能派上大用場。我研究考古這麼多年,對古代的機關陷阱、文化風俗都有研究,說不定能提前發現危險,讓大家避開呢。我年輕的時候也跟着考古隊在野外風餐露宿,可不是一直在辦公室里待着的。」
張啟還是有些猶豫,他轉身進了屋,和屋裡的老胡商量起來。老胡吧嗒了一口旱煙,想了想說:「兄弟,這教授說的也有點道理。咱之前在古墓里那是瞎闖,有個懂行的在,說不定能少點危險。而且他說的保護文物啥的,咱要是真能為國家做點貢獻,以後的日子說不定也能好過點。」
張啟聽了老胡的話,又走出來,看着李教授說:「教授,您要加入也可以,但得聽我的安排,畢竟那地方我和猴子去過一次,有點經驗。」
李教授連忙點頭,高興地說:「行,小伙子,只要能讓我參與這次考古探索,怎麼都行。」
就在這時,一個年輕人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原來是李教授的助手小王。
小王扶了扶眼鏡,對李教授說:「教授,我可找到您了。我把您要的一些考古工具和資料都帶來了。」
說着,他把手裡的大包小包放在地上,裡面有專業的考古鏟、刷子、測量儀器,還有幾本厚厚的考古學書籍。
李教授蹲下身子,翻看着那些工具和資料,對張啟說:「這些可都是探索古墓的得力助手。有了這些,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古墓的結構和歷史。」
張啟看着這些新奇的玩意兒,心中暗暗稱奇。
老胡也湊過來,拿起一把考古鏟,好奇地問:「教授,這鏟子和我們平時用的可不一樣,這咋挖啊?」
李教授笑着解釋道:「這考古鏟是專門用來小心翼翼地清理文物和泥土的,不像你們那種鏟子那麼粗糙,容易損壞文物。」
小王在一旁補充道:「教授為了這次能順利加入你們的行動,可是做了不少準備。他在研究所里翻遍了資料,還找專家討論了這個古墓可能的年代和背景,就盼着能在這次考古中有大發現呢。」
李教授站起身來,眼神堅定地說:「這次大興安嶺古墓之行,說不定能填補我們對東北地區古代文明研究的一大片空白。我們一定要小心謹慎,保護好每一件文物,解開歷史的謎團。」
張啟看着李教授和他的助手這股認真勁兒,心中的擔憂也稍稍減輕了一些。
他知道,這次的古墓之旅,因為李教授的加入,將會變得更加複雜,但也可能會更加安全和有意義。他深吸一口氣,說道:「那行,教授,咱們就一起出發吧,希望這次能一切順利。」
就這樣,李教授成功加入了隊伍。
他興奮地搓着手,仿佛已經看到古墓里那些珍貴的文物和等待解開的歷史謎團。
而張啟他們,看着李教授這副模樣,心裡也不知道是該慶幸多了個幫手,還是擔心這教授會在古墓里拖後腿,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