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野草 9: 第09章 外婆家
0%
墨書 Inktalez
我經常往後山瘋跑,媽媽擔心哪天會摔了,或者被蛇蟲咬了,一邊嚴厲地禁止,一邊托奶奶多多看管,可我哪弊得住。無奈之下,媽媽只好經常抽空帶我去外婆家。 0
可媽媽要帶我去外婆家,卻是很麻煩的事情,生產隊的工每天必出,她只能等傍晚收工了,急匆匆地拉上我,又用一對籮筐挑着弟弟、妹妹,趁天沒全黑的時候趕五六里路,家裡還要託付奶奶或者別人餵養、照管那些牲畜。 0
有一回,母子四個好不容易趕到外婆家的那棟大房子屋檐下,天幾乎全黑了,我朝着眼前的房屋猛跑,顧不得腳下的路,狠狠地摔了一跤,大大地哭了一場,此後老長一段時間不敢去外婆家。 0
 
過不了多久,我的心又癢起來了,趁媽媽出工的時候,偷偷地一個人往外婆家跑,才兩三歲的弟弟也想跟着去,見我堅決不肯帶他,就告訴了奶奶。我剛跑到院子前面的田壟里,奶奶就把我追了回去,告誡我不要一個人去外婆的同時,反覆地講述着熊外婆吃人的故事,嚇阻我那痒痒的小心思。 0
是啊,外婆家離竹山灣有五六里路,先要穿過院子前面的田壟,接着翻過石寶沖和毛栗山對門的那一座「雙子山」,再從新屋裡的院子中間穿過,然後從老屋裡院子邊上打個擦邊球,才能望見外婆家那個大院子。其中很多的路都是在田壟中穿過,寬不過兩尺,彎彎曲曲沒有一個正形,小孩子很容易摔跤。而且,要穿過的新屋裡和老屋裡兩家院子,幾乎家家戶戶都養了狗,見到生人經過,總會發出兇惡的吼叫,若是膽怯想躲的話,它還可能猛撲上來。 0
外婆家的院子叫唐家寨,是一個比我們竹山灣要大上一倍不止的大院子,當時分為上壩和下壩兩個生產隊,院子建在一個三面有山的大平地上,裡面居住着兩三百號人。兩個生產隊共住一個院子,卻各有一個曬穀場,除了外婆家的堂屋之外,那是我最喜歡去的地方,那裡是生產隊的隊部兼糧食倉庫,每時每刻都有不少的人,在農忙收割時,可以去撿拾豆子,在農閒貓冬時,可以去捉迷藏。 0
 
外婆家的房子在方圓幾十里很出名,是外公的爺爺那一輩開始修建的,僅僅一間堂屋就有我家的四排三間房子那麼大;堂屋兩邊各有四排房子,每排都從中間隔開分前後兩進的正房;這還不算完,正房的兩頭,各有一排四間的偏房,正房的後面,又建了一溜兒拖屋,作為廁所、灰屋等使用,裡面停放着幾具黑漆漆的棺木,我平時都不太敢進去,有時弊不住尿了,情願走到屋外去解決。房子的高度也不同一般,從正梁到地面,每間房子都鋪了樓板分成上下兩層,上層主要放農具,一般不會住人。 0
外公共有五個親兄弟:大外公我有見到過,大外婆就住在堂屋旁邊,她生了六個兒子,占據了房子靠左邊的大半壁江山。三外公有三個兒子,住着右三邊的兩排正房,右邊偏房的前面兩排也是他們的,他和三外婆都比較喜歡孩子,三外婆經常拉着我,一邊往我的嘴裡塞幾顆糖果,一邊摸着我瘦弱的身子說:「清梅家的孩子好造孽哦,連繫褲帶的地方都是黑的」。外公排行第四,家裡有兩個舅舅,兩個姨媽已經出嫁了,因為兒子少,外公又在林場裡當工人,全家只住了最右邊的一排正房,再加兩間偏房。 0
二外公和晚外公沒有住在這棟大房子裡:二外公的房子與這棟大房子隔着一條小水渠,是他自己帶着兩個兒子修的;晚外公在抗日的年代,晚外公上過黃埔軍校,在軍隊裡負責馬匹和輜重,解放後成了專門為牛、豬看病的獸醫,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過繼給了堂叔,住在另外一個院子裡。 0
 
外公家真是一個大家族,粗略一算,舅舅差不多排到了二十開外,姨媽的數目,恐怕只有媽媽才數得清,至於老表們,我認識的已經直追五十大關了,不認識的有哪些,媽媽也未必搞得清楚。外婆家族有這麼多人,這麼大的地方,吸引我的,讓我不顧路途的艱難與惡狗的吠叫也要獨自前往的,就是小孩子最饞的兩種東西,玩和吃。 0
外公一輩、舅舅姨媽一輩,他們是大人,待我們,和自己的孩子真沒有兩樣,逗弄、吃食、照順,讓我從沒有「外家」的感覺,如三外婆看着我黑瘦的身體那憐惜的目光與話語,大了舅舅、大全舅舅像孩子一樣陪我們玩樂,大章舅舅專門舞獅子給我們這些外甥看,大院舅舅每年幫我們縫製新衣服,大先舅舅剛剛參加林場工作不久就向我描述森林的神奇與美妙,並用那句「就是一本厚厚的小說也描摹不盡」的話,勾動了我經營文字的夢想,真是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0
年齡差不多的老表們,像興男、興朋、興列、興友、興長等,只要我去了,總會有兩三個甚至全部一起玩,穿院子而過的小水渠,寬敞的生產隊曬穀坪和倉庫,還有寬闊的田壟,都是我們玩樂的好地方。特別是走出院子一里多路,有個大水庫,天氣熱的時候,大家一起去玩耍,因我不會水,總有兩到三個老表把我圈在邊上,既讓我享受水的清涼,又讓我免了對水恐懼。 0
 
其實,去外婆家的路途,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危險,卻也有一些在家裡體驗不到的樂趣:在穿過新屋裡院子的時候,總能碰到幾個熟悉或者陌生的孩子,我可以加入他們的隊伍,盡情地玩樂一陣再繼續趕路。穿過新屋裡之後,要經過龍氏宗族的「母親河」清溪江,說它是江,其實大部分地方只有三四米寬,水淺的地方只沒過小孩的膝蓋,一到這個地方,我就會甩掉對深水的害怕,走到小溪之中,讓光溜溜的小腳浸在涼涼的清水裡,踩着細碎的鵝卵石前行。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