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草莓奶油蛋糕
冬季,苦寒,枯燥,萬物萎靡唯陽光燦爛。
在這個季節里,最需要防備的不是被窩總莫名其妙偷走你的晨光,而是路過蛋糕店的時候千萬注意:錢包不要被打劫。
暖烘烘的燈光,照得人迷迷醺醺,沒有酒香,卻有纏纏綿綿的麵包香氣,咸口的肉鬆芝士三明治、雞蛋火腿三明治,甜口的奧利奧奶昔包、巧克力瑞士卷以及糯嘰嘰的各色風味大福和焦糖雞蛋布丁——在這「群星薈萃」中,它只是默默藏在角落卻轟然脫穎而出,使人無法忽視。
鐺鐺鐺鐺!我們今天的主角,新鮮草莓奶油蛋糕。
世界上沒人不愛酸甜可口又紅艷討喜的草莓,搭配優雅絲滑的奶油再加上柔軟的蛋糕胚,一勺挖下去再塞進嘴裡,舌尖滋味甜蜜溫柔,如一顆愛人的吻,值得回想。
雪菜雞蛋面
一碗熱乎乎的雪菜雞蛋面,在寒冬臘月已足夠慰藉自己的五臟六腑,湯鮮味美,油煎雞蛋煮出奶白的麵湯,撒上小香蔥,哪怕是掛麵也頗有一番滋味。
我記憶里的雪菜雞蛋面一定是要用扁平細長的掛麵,面只提供一種柔和的口感,雪菜雞蛋面的精髓在於鮮味十足的雪菜湯底。做法也很家常,先用油煎熟雞蛋,再倒入水,水半沸狀態時加幾筷雪菜,若有筍片,更添三分清鮮,口感會爽嫩些。
我愛吃牛肉丸,習慣在加雪菜的時候順手夾三、四個丸子下鍋。
牛肉丸緊實飽滿,入口嫩滑Q彈,清煮已十分美味且富有營養。雪菜雞蛋面是我媽媽做得最熟手的湯麵,雖然她有時會放入一些破壞美感的綠色菠菜。但是我還是很喜歡媽媽做的雪菜雞蛋面,因為她總會額外再為我煎一個香噴噴的煎蛋。
辣椒炒肉
不懂辣椒炒肉的人,怎麼懂吃?
辣椒炒肉是一道平易的家常菜,我更喜歡叫它「小炒肉」,更親切些。即使是不愛吃辣的人,也無法拒絕開胃下飯的辣椒炒肉。濃郁的香味沖襲你的鼻腔,嗅覺比味覺更先驚艷。肉片嫩滑,稱得上是百吃不膩。有家餐廳,主打現炒辣椒炒肉,連鎖開遍全國,辣椒炒肉也成了他們宣傳的金招牌。
其實我不會做這道菜,不過愛吃,家裡的餐桌常有,是一段寶貴的味蕾記憶。
網上的保姆級教程很細緻,需要做如下準備:
兩根螺絲椒,一塊梅花肉和一塊五花肉,梅花肉切片用鹽、生抽、老抽簡單醃製,用手抓肉使其均勻入味。先放辣椒,用火煸熟,青椒表面微現虎皮紋的時候撈出備用。接着下五花肉逼出肥油提供干香,再下醃製過後的梅花肉,炒至上色之後可倒入青椒,略微翻炒幾下即可火熱出鍋。
有了這盤小炒肉,多吃三碗大米飯也不為過。冬天嚴寒,需要暖心更需要暖胃呀。
火鍋
盤點冬日美味,火鍋必定榜上有名。
無他,火鍋屬性熱辣滾燙,天然克制漫長冬日的冷酷、無情。
事實上,火鍋倒也並非全部熱辣,但絕對少不了滾燙。無論是清湯鍋還是紅湯鍋,關鍵是要「燙」熟食材。火鍋食材豐富,葷素皆宜。我是肉食動物,喜歡肥羊卷勝過肥牛卷。蝦滑是眾多火鍋食材里極受食客歡迎的單品,但眾多食客不包括我。
蝦滑同樣有許多吃法,麵筋塞蝦滑是其中很有趣的一種,我喜歡做給朋友們吃。
比起去外面的火鍋店,用家裡的小電鍋烹飪更加自由。常規點的做法,先選個自己喜歡的湯底,我喜歡牛油紅湯或者番茄鍋,正宗的紅湯很香,番茄鍋則相當解膩。食材方面,無論如何也少不了我的牛肉丸和肥羊卷,麵筋泡、芝士年糕和薄土豆片,涮一些綠葉蔬菜更是錦上添花。
朋友家,在冬天也會煮火鍋,不過比我更健康養生,會自己熬排骨湯底。
湯底加上一點川崎醬,是調料秘方哦。
首先是幾樣去腥的大料,我猜有薑片、蔥結、八角、桂皮,把它們統統丟入鍋中,這一步很重要,對湯的風味影響很大。接着再下排骨、油豆腐等等不易熟的食材,先慢慢熬出一鍋鮮甜的湯來。如此湯底,大概更適合清新秀氣點的食材,準備一盤爽脆的木耳,一盤嫩生生的小筍,少不了豬肉香蔥蛋餃,一口下去暖融融的,還有汁水,佐以細細的粉絲就可以作為主食。
原本只是鮮甜的排骨湯,因為愈來愈多食材的加入,眾多風味得以交融,使湯煥發出新的光彩。
相熟的人們圍坐桌前,共進排骨火鍋,就好像合力把「冬」字寫進了一張溫暖的田字格。溫暖,溫熱,但不會燙到人,這是朋友家排骨火鍋給我的印象。
饞了。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