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備等人開始流浪之時,東漢卻變得更加岌岌可危。朝堂之上,十常侍把持權柄,趙忠、張讓等人互相勾結,凡有不同己者,皆設法誅除。他們差人至各地,向平黃巾的將士索取金帛,不從者便被奏罷官職。皇甫嵩、朱雋因拒絕行賄,皆遭彈劾罷官,淪為閒散。趙忠等人卻被封為車騎將軍,張讓等十三人皆列侯,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
民間哀聲四起,各地盜賊趁亂而起。長沙的區星、漁陽的張舉與張純紛紛反叛,張舉甚至自稱天子,張純自封大將軍。急報如雪片般傳至京師,卻被十常侍隱匿,遲遲不上奏。
一日,靈帝與十常侍在後園飲宴,歌舞升平。忽然,諫議大夫劉陶闖入,衣衫不整,滿面悲憤。他跪倒在靈帝面前,放聲大哭:「陛下,天下大難臨頭,您卻與宦官共飲取樂,實在令人痛心!」
靈帝愕然,放下酒盃,皺眉問:「何以言天下有危急之事?」
劉陶悲聲回答:「四方盜賊並起,州郡失陷,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而這一切,皆因十常侍賣官鬻爵,害民欺君,朝廷正人皆被排擠殆盡。陛下若再不清君側,禍亂將至!」
十常侍見狀,紛紛跪倒在地,摘下帽冠,涕淚俱下:「陛下,臣等身無寸功,只因服侍左右才得陛下恩寵,如今卻被誣害。臣等情願辭官歸田,將所有家產奉獻作軍資,但求保命!」
靈帝見狀,心生不忍,轉頭怒斥劉陶:「你也是朝廷大臣,豈能容不得近侍之人?分明是心懷不軌!」隨即命令武士將劉陶推出處斬。劉陶在被拖出時仰天大呼:「臣死不足惜!但可憐漢室四百餘年基業,今日便要毀於一旦!」
刑場上,武士正欲執行,忽有一人高聲喝止:「住手!讓我入宮諫奏!」眾人回首,來人乃司徒陳耽。他快步入宮,直面靈帝,跪地進言:「劉陶雖言語激烈,但所言皆是事實,陛下何故誅之?」
靈帝冷聲道:「他膽敢誹謗近臣,無端毀謗朕心!」
陳耽仰天嘆息:「陛下,您可曾知天下百姓,恨不得食十常侍之肉?這些人無德無功,卻封侯列爵,甚至有人與黃巾勾結,欲行內亂。陛下若不自省,社稷將傾覆!」
靈帝怒道:「封諝是否勾結黃巾,尚無確證,朕豈能妄加罪名?十常侍中,難道就無一二忠臣?」
陳耽聽罷,磕頭叩地,直至額頭見血,悲聲道:「天下將亡,陛下竟還如此執迷不悟!」靈帝怒不可遏,下令將陳耽一併收押。當夜,十常侍私下遣人將劉陶與陳耽毒殺於獄中,隨即向靈帝提議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討伐區星。
孫堅領軍迅速平定江夏叛亂,朝廷大喜,封其為烏程侯。同時,劉虞受命為幽州牧,率軍討伐張舉、張純。劉虞以書召劉備前來助陣,見面後大喜,任命劉備為都尉,隨軍直逼賊巢。
張純兇殘暴戾,治軍苛刻,久戰不利後士卒怨氣漸生。他帳下頭目趁夜刺殺張純,將首級獻於劉虞,並率眾投降。張舉見大勢已去,自縊身亡,漁陽叛亂平定。劉虞上表劉備之功,朝廷赦免其鞭打督郵之罪,任命為下密丞,不久遷高堂尉。
公孫瓚聽聞,再次上表薦劉備,朝廷遂任命其為別部司馬,守平原縣令。劉備到任後,重整舊部,集結軍糧,兵馬日盛,聲望漸高。
夜幕低垂,整個洛陽籠罩在沉悶的氣息之中。宮燈搖曳,將宮牆映得如鬼影般晃動,寒風中隱約帶著血腥味。靈帝駕崩的消息尚未公開,整個宮內卻已是暗潮洶湧,殺機四伏。
何進坐在府內的大堂,神情陰鬱,手中的酒盃攥得發白。面前的諸臣皆低頭不語,氣氛壓抑得讓人窒息。忽然,司馬潘隱疾步進入,臉色蒼白,顫聲稟報:「大將軍,靈帝已崩,蹇碩正與十常侍密謀矯詔,欲宣您入宮加害!」
此話如驚雷般炸響,何進猛地一拍案幾,怒聲道:「好一群狗宦官,竟敢如此放肆!」他霍然起身,目光如炬,掃向堂中眾臣:「諸位,今日之事已是生死攸關,若不先發制人,我等都將命喪賊手!」
眾臣面面相覷,沉默片刻,忽有一人站起,目光堅定,沉聲道:「大將軍,宦官禍亂已久,今日若不除之,將來必成大患。末將願借兵五千,直入宮中誅賊!」此人身著戎服,腰間佩劍,語氣鏗鏘有力,正是司隸校尉袁紹。
何進目光一亮,點頭道:「本初之言正合我意!就命你率御林軍五千,隨我入宮清君側。」他轉身望向其他諸臣,語氣中多了一絲凌厲:「諸位,國家興亡,正在此時!誰人願與我共赴危局?」
眾人皆點頭應諾,然而坐於末席的一人忽然站起,緩緩走至堂中。他身材不高,但目光如炬,步伐沉穩,眾人目光瞬間被他吸引。那人正是典軍校尉曹操。他抱拳一禮,語調低沉卻清晰:「大將軍,宦官盤根錯節,朝廷內外皆有他們的眼線。若行事不密,恐遭反噬。誅宦官固然重要,但若處置不當,將招來滅族之禍。」
此言一出,堂中瞬間一片靜默。袁紹冷笑一聲,目光如刀:「曹孟德,你竟如此懦弱?今日若不斬草除根,才是真正的滅族之禍!」
曹操毫不畏懼地直視袁紹,語氣冷靜:「本初,若只憑一時之怒行事,後果便是陷全朝於亂。除賊要有周密之策,而非逞匹夫之勇。」
何進眉頭緊皺,揮手怒斥:「孟德,汝小小校尉,安敢指揮朝堂大事?此事已定,毋須多言!」
曹操聞言,微微一笑,拱手退至末席,卻輕聲道:「但願大將軍能料事如神。」
不久後,袁紹率五千御林軍直入宮中,扶靈帝靈柩,擁立太子劉辯即位,百官跪拜。袁紹隨即指揮軍隊搜捕蹇碩,將宮中震得如臨大敵。
蹇碩聞變,倉皇逃竄,卻被中常侍郭勝所殺。碩部禁軍失去主帥,瞬間瓦解,紛紛投降袁紹。袁紹殺氣凜然,掃視宮中,冷聲對何進說:「中官禍亂已久,今日應當趁勢斬草除根,絕無後患!」
何進沉吟片刻,卻面露遲疑,揮手說道:「蹇碩已伏誅,其餘宦官皆無作亂之心,無須趕盡殺絕。」
袁紹聞言,雙眉緊皺,語氣更加鋒利:「大將軍,您此舉乃是放虎歸山!若今日不除,明日便是禍根!」
張讓等十常侍聽聞蹇碩伏誅,驚慌之下跪伏於何太后面前,哭訴求饒:「娘娘,昔日我等輔佐陛下,才得以享今日富貴。蹇碩之謀,與我等無關!大將軍聽信袁紹之言,欲將我等滅族,還望娘娘垂憐!」
何太后為之動容,密召何進入宮,告知此事。她執著何進之手,語重心長地說:「大將軍,我與你出身寒微,若非張讓等人扶持,焉能有今日榮華?蹇碩已死,為何還要對其他宦官趕盡殺絕?」
何進聽罷沉思良久,最終回到眾臣之間,揚聲說:「宦官作亂者,蹇碩已伏誅,其餘人等無須追究,切勿妄動!」
袁紹聞言,面露怒色,冷冷說道:「若不趁今日斬草除根,後患無窮。」然而何進斬釘截鐵地說:「本將軍意已決,諸位勿再多言!」袁紹不甘,但終是拂袖而去。
次日,何太后設宴安撫群臣,董太后卻暗中策劃,封皇子劉協為陳留王,加封董重為驃騎將軍,朝廷內外矛盾日益激化。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