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烽火義途》 17: 第十七章
0%
墨書 Inktalez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氣氛沉悶,何進被任命為參錄尚書事,權勢進一步加重,隨行的諸臣皆不敢多言,唯有俯首稱賀。而那些被加封的宦官,像張讓、段珪之流,則更是得意洋洋,彼此低聲竊笑,目光中滿是算計。 0
 
此時的董太后,卻在內宮召集張讓等心腹密議,神情間帶著幾分不安與怨恨。她面對眾人,語氣低沉:「當年我抬舉何家,方有今日之地位。如今何氏一門威權太重,內有何進掌兵,外有何貴人之子登基,滿朝上下都是他們的人,我該如何是好?」 0
 
張讓躬身上前,語氣中透著阿諛:「娘娘不必憂心,事有解法。您只需垂簾聽政,重新掌控大局,便可制衡何家。再者,皇子劉協仁厚聰慧,封其為陳留王,以固根基。若再加封國舅董重為驃騎將軍,賜以軍權,並啟用我們這些忠心之臣,大事便可成矣。」 0
 
董太后沉吟片刻,終於展露笑容:「此計甚好!若能穩住局勢,本宮定少不了你們的好處。」 0
 
翌日,朝堂召開,董太后垂簾臨朝,宣旨封劉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宦官再度被召入朝政,明升暗降的安排瞬間令何氏一族感到威脅。 0
 
消息傳至何太后耳中,她冷笑一聲,面容沉靜,卻掩不住眉宇間的怒火。她命人在宮中設宴,款待董太后,意圖試探其意圖。席間,歌舞聲輕,玉盃碰撞出清脆的聲音。酒至半酣,何太后舉杯起身,神情帶著幾分恭謙:「姐姐,咱們身為女子,本不該參與朝政。昔日呂后執權,最後宗族千口皆被滅。我等若深居宮中,讓朝臣自行處理國事,方是國家之幸。」 0
 
董太后聞言,臉色頓時一沉,冷冷地放下酒盃,語氣中滿是譏諷:「何氏之女,口口聲聲說不該干政,卻毒殺王美人,心懷嫉妒,今日還要倚仗自己的兒子與兄長,對本宮說教,未免太過自信了吧?」 0
 
何太后見對方語出不遜,也按捺不住怒氣,厲聲回懟:「我好言相勸,你反倒如此無禮!董重掌兵,張讓弄權,莫非還想逆天不成?」 0
 
董太后拍案而起,寒聲笑道:「我倚仗的是忠臣賢士,而你何家不過屠戶小輩,有何資格指點江山?」 0
 
兩宮太后唇槍舌劍,酒宴氣氛瞬間凝結,張讓等人急忙上前勸和,各自攙扶兩位太后回宮。然暗地裡,兩人已互生嫌隙,局勢更顯緊張。 0
 
何太后回宮後,連夜召何進入宮,將董太后席間的言行一一道來,聲音中滿是怒意:「大將軍,她們已露出爪牙,若再不先發制人,遲早大禍臨頭!」 0
 
何進握拳點頭,當即召集心腹大臣商議。翌日,他早朝提議,廷臣紛紛上奏:「董太后本為藩妃,今居深宮干政,實屬不宜。宜遷至河間,遠離朝堂,以保天下安穩。」 0
 
 
何進隨即命人起送董太后,並暗中調動禁軍圍住董重府邸,追索兵權與印綬。此時的董重得知消息,已無力回天,他一身戎裝坐於後堂,面色蒼白,手握佩劍,長嘆道:「大勢已去,我董家何以如此結局!」說罷,拔劍自刎,鮮血染紅了地面。 0
 
府中家人聞訊哭聲震天,禁軍確認董重已死,方才撤軍。 0
 
張讓、段珪等人見董后一脈覆滅,當即改變策略。他們以金珠玉器為餌,結交何進的弟弟何曲及其母舞陽君,日夜說好話吹耳邊風,使得何進對宦官的防範心漸漸消散。十常侍重新得勢,表面恭順,暗中卻加緊謀劃更大的反撲。 0
 
六月間,河間驛庭的夜空烏雲密布,幾聲烏鴉哀鳴打破寂靜。驛館外,數名身披黑衣的密探緊張地守候著,眼神閃爍,時而回頭望向館內。他們奉何進密令,已將毒酒送入董太后手中。 0
 
驛館內,董太后盤坐在桌案前,手中茶盞還未放下。燭火跳動間,她眼神冷冽,並非毫無察覺。對身邊侍女低聲問道:「這酒從何而來?」侍女吞吞吐吐,不敢直視,最終跪地泣道:「太后……乃何大將軍密意。」 0
 
董太后聞言,放下茶盞,嘴角浮現冷笑,語調森然:「我當年扶持何家至此,今日竟被這屠戶家族如此待我!」她閉目片刻,似在壓抑心中憤怒,旋即又展開笑容,端起毒酒,低聲道:「江山如此,便隨我一命去罷。」說罷一飲而盡。 0
 
翌日,董太后病逝,靈柩送回京師,葬於文陵。何進稱病不出,藏於府中,連日以酒消愁。雖事已成,心中卻始終惴惴不安。 0
 
幾日後,司隸校尉袁紹入府,直闖書房,見何進正伏案沉思,案上放著尚未倒滿的酒壺。袁紹目光銳利,開門見山道:「大將軍,張讓、段珪等閹豎私下流言四起,指稱您毒殺董太后,心懷大謀。此事再拖下去,恐怕禍患難除。今日若不趁機誅殺宦官,後患必定無窮!」 0
 
何進皺眉,將酒壺放下,聲音低沉:「袁本初,事若如此簡單,我豈會猶豫不決?只是……太后屢次阻撓,朝中亦有多方掣肘。」 0
 
袁紹不耐煩地上前一步,按住桌案,語氣急促:「大將軍可曾記得竇武之事?當初竇武欲誅宦官,因機謀不密,反遭毒手,全族覆滅。今日您掌握京中兵馬,兄弟部曲皆是精銳,只需一聲令下,閹黨必定難逃一死!這是天賜良機,錯過便無回頭之路!」 0
 
何進抬頭看著袁紹,神色間閃過一絲動搖,卻仍低聲說:「此事非同小可,須再從長計議。」 0
 
袁紹聞言,咬牙忍下怒火,拂袖而去。此時,何進左右密探卻將消息傳至張讓耳中。 0
 
 
張讓得知消息,面露慌亂,立刻召集十常侍密議。段珪皺眉說道:「大將軍若下定決心,我等如何能自保?」張讓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冷笑道:「何進優柔寡斷,未必真敢動手。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先下手為強。」 0
 
次日,張讓命人攜厚禮秘密前往何進的弟弟何苗府中,極力攀附。何苗貪財好利,見金銀珠寶堆滿箱籠,早已心花怒放,旋即替十常侍向何后進言:「大將軍今日位極人臣,理應施行仁政,安撫天下之心。但他如今不但不行仁慈,反而一再濫殺,意圖對中官動手,此舉必亂天下,請娘娘三思。」 0
 
何后聞言深以為然,眉頭緊鎖,喃喃自語:「父皇在世時,中官為宮內樞紐,如何能說除便除?何進此舉,怕是太過激烈。」 0
 
當日,何進入宮面見何后,提出誅殺宦官的計劃。何后冷然拒絕,語氣不容置疑:「中官統領禁省,乃漢家故事。如今國喪未過,你竟想誅殺舊臣,這豈是重宗廟社稷之道?」 0
 
何進聞言,面露尷尬之色,拱手退下,內心卻愈發糾結。 0
 
府中,袁紹正在門外等候,見何進出來,急忙上前追問:「大事可成否?」 0
 
何進歎了一口氣,低聲說:「太后不允,難以施行。」 0
 
袁紹雙目圓睜,怒道:「大將軍再如此優柔寡斷,便是自取滅亡!若太后不允,何不召四方英雄入京,集結兵馬,逼其就範?時局已急,不容再拖!」 0
 
何進眉頭深鎖,沉思良久,終於點頭:「此計甚好!即刻發檄文,召各地兵馬進京。」袁紹聞言,微微一笑,轉身快步離去,眼中卻閃過一抹冷光。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