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野草 13: 第13章 放牛娃
0%
墨書 Inktalez
開始進小學讀書不久,我開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一一放牛。在人人為工分奮鬥、靠工分吃飯的時代,父母們誰都不想讓孩子成為純粹的口糧消耗者,必須想辦法去掙更多的工分;生產隊為孩子們提供了幾種可以掙工分的工作,第一件就是放牛。 0
一到夏天,學校放了暑假,大人們忙於搶收早稻、搶插晚稻,孩子們就派上了用場,全部安排去放牛。我們竹山灣生產隊有十來頭耕牛,再忙的時候,每天只會安排兩三頭下田,其他的都要放養看護,每家安排一個孩子放牛,每個孩子負責一頭。 0
大人們勞動一天,男人有十二分工分,婦女是八分半;孩子們放一天牛,也記工分,總共是兩分半。一個暑假下來,我們能夠掙到一百多分工分,到年終決算的時候,折算成糧食,大概有三四十斤稻穀。 0
 
竹山灣和石寶沖兩個生產隊的耕牛養在一起,兩個生產隊的隊部和倉庫、曬穀坪也挨在一起,耕牛集中養在隊部後面的一間大棚屋裡,大家都叫它牛欄屋。像大人們出工先要在隊部集中一樣,我們放牛也會先在牛欄屋集中,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 0
對於孩子們來說,放牛實在是一份好工作,它讓我們有理由每天扎堆活動,既不用費腦筋去讀書,又不用像平常那樣去打豬草或者劃拉柴火,大家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揮霍這些時間。因此,除了一大早要從被窩裡鑽出來有點不情願之外,上午和下午放牛時,大家不約而同地放下飯碗就往牛欄屋跑,先在那兒慢慢地聚齊隊伍。 0
在等持夥伴的時間裡,先到的孩子們都不會閒着,大家或者分享某個夥伴帶來的一點點食物,或者在牛欄屋裡玩捉迷藏、障礙賽跑,或者三五個圍在一起打撲克。 0
 
放牛的孩子慢慢到齊了,更讓大家高興的時候也就到了。就像過去的皇帝有自己的「圍場」一樣,我們也有比較固定的「放牛場」,那就是屋後的一個個小山包:放牛場一般選在比較大的山裡,像實竹嶺、長山、褲襠砣、打掛山,那一溜有十六個山頭、十六口池塘,是我們最愛去的地方。一隊十幾個孩子,趕着大大小小的牛們,浩浩蕩蕩地出發,一路上,有的騎在牛背上玩耍,有的綴在牛屁股後面小聲地吆喝,有的乾脆跳進水渠或池塘里去驅趕一下暑熱。 0
到達目的地後,放牛的隊伍越發籠大起來,這裡還是臨近的長塘沖、毛粟山等生產隊的放牛場,有時候隔着一條毛馬路的武岡縣也會有牛群加入,幾十個孩子,兒十頭耕牛,還真是一個壯觀的場面。這時候,每一隊孩子會安排兩三個老實、勤快的專門負責輪流照看牛群,其他的人則聚在一起,盡情地享受一段並不算短的娛樂時間。 0
在放牛場的遊戲,有一種特別的樂趣,比如每天必有的打野仗、打水仗,用稻草編出一個個草棚遮陽擋雨,一個個像下餃子似的在池塘邊表演原始的跳水,漫山遍野地搜尋可以吃的東西,只要我們小小的腦袋能夠想出來,都可以在這兒玩個盡興。 0
 
五十年代,我們和石寶沖原來屬於一個互助組,雖然分成了兩個生產隊,但大家的牛還是關在一起的,生活和勞動也在一起,它們都有自己的名號:年齡最大、模樣最帥的一頭分在了石寶沖,它叫「一號」。我們竹山灣,則擁有老實、憨厚的「二號」,有點犟脾氣的「三號」,有「惡妖賊」之稱的一頭母牛(生性兇惡、有點妖氣、喜歡偷嘴)等。我負責看管的是一個新購進不久的年輕小伙,兩三歲的年齒,正是身體最強壯的時候,因為頭上的一對牛角生得與眾不同,特別的寬大和威風,得名「亞角佬」。 0
水牛之外,隊裡還有兩頭黃牛,由於身架小,力氣也小,大人們都不太看得起它,哪個男孩子都不願意看管,好在黃牛性子比較,便由隊裡的女孩子負責放養。 0
和耕牛相處久了,就會有一種最原始的人與動物間的感情慢慢發酵。從開始放牛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負責看管「亞角佬」,幾年下來,它成了我的好夥伴,一看到我,它老遠就會用鼻子噴出一股股熱氣打招呼。要是別的孩子想騎它,一接近它就會四踏飛跑,盡往崎嶇的山道、遍布荊棘的叢林裡走;而只要我一近身,它就會靜靜地站好,慢慢地用身子挨過來,邀請我騎上去。它還特別的注意個人衛生,每天都要在清澈的池塘里把身子泡洗得乾乾淨淨,從不像別的牛那樣在混濁的泥水裡停留,也不會用寬厚的身子靠在草堆、田坎上搔癢。 0
 
做一個放牛娃,也有鬱悶的時候。 0
在耕牛下田勞作的時候,我們倒也不是捨不得自己的夥伴去勞累,那是它的宿命,誰也躲不過的,讓人都悶的是,在耕牛下田的時候,負責看管的孩子就要負責割草餵它。當時的農村,仿佛經歷了一次大劫難,野草都不多,而耕牛最喜歡吃的茅草,就是那種傳說中啟發了魯班發明鋸子的草,草葉的兩邊長着細小的「鋸齒」,一不小心就會被鋸傷。我只有七八的年齡,用起割草的鐮刀來,真不是一般的費勁,往往是順得了右手的鐮刀就順不了左手的茅草,不一會,滿手便是細小的傷痕。大人們卻更願意我們攤上這樣的時候,割草時記的工分要更多一些,每十斤草記一分工分,如果放的牛下一天田,不僅放牛所對應的那兩分半固定工分到手了,還會因割上三五十斤牛草,增加三五分工分。 0
在田坎上放牛的時候,放牛娃也是不太情願的。這是耕牛下田所派生出來的,為了讓耕牛隨時可以下田,生產隊會指定把某幾頭牛放到臨近的水田邊。這時候,我們要用牛繩牽住夥伴的鼻子,引導它走在一條條田坎上,讓它啃食上面的野草,這倒不難,難的是要時刻注意,不讓牛偷吃旁邊水田裡的莊稼,還要時刻注意驅趕那些圍在牛身上吸血的牛蚊,而且只能孤零零的一個人遠離其他的夥伴,真鬱悶。 0
 
等我長大一點,放牛的工作,便慢慢地移交給了弟妹們。又慢慢地,農村裡的耕牛也少了,代替它們的,是只喝油不吃草的鐵牛。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